让生命在诗歌中绽放
“小雪晴多冬更暖,寒林霜重叶全斑。”在这天地初寒,落雪为安的时节里,2024年11月27日下午4:00,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于五楼学术报告厅再一次举行了一场生动的诗歌节讲座,主题是:穿越诗歌之门——探究诗歌的奥秘与力量。本次活动由我校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王慧梅老师担任主持人,主讲人是高一语文组昝萌老师。昝萌老师以亲切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向同学们介绍了世界诗歌的丰富多彩和独特价值。本次讲座分为三个部分内容。
一、诗歌观察方式探讨
讲座开始昝老师通过雪莱的《云》、切斯瓦夫·米沃什的《窗》、齐别根纽·赫伯特的《卵石》等诗歌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如何通过主观感受、反射现实、客观描述三种方式观察世界,增强对诗歌多样性的认识。
昝老师讲到,外部世界的意象的反映性就像它具有的非直接性的意义。带有这种特征的诗作——更确切地说,大多数诗作——通常可被归类为出自三种可能的写作立场。在第一种立场中,引入外部参照是为了服务于诗人的内在思想:虽有自我之外的世界,但自我与世界二者间的关系是独白式的,为人类中心意识所支配。在第二种立场中,诗人与现实世界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相向而立;由于这样的相遇,诗歌发生了。在此,二者处于一种对话关系,在诗人眼中更为广阔的现实世界既平等又独立于他自身。在第三种立场中,诗人是一种中介物,借助这一媒介,物质世界和人类意识之外的自然得以发声;在诗歌澄澈而明亮的语词中,语言自身成为传递感知的器官。
一、诗歌与生活慰藉
“艰难的生活暴雨不停,但我们仍有“诗的陋室”可避雨。”昝老师在讲座中介绍了诗歌作为情感的艺术,能够在艰难生活中提供慰藉。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展示了诗歌如何成为心灵的避风港。
二、诗歌与生活联系
在第三部分的互动环节中,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有的同学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对诗歌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喜爱;有的同学则说,他们被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所打动,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力量。
最后,昝萌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强调指出,我们为什么写诗读诗?因为这对我们是一种更深层的唤醒。通过习诗,我们不仅认识自我,还得以“转化”我们自己,以朝向更有意义的生命,还得以投入到“天地造化”之中,领受到那种“恩典般”降临的时刻。简言之,成为一个为天地万物和人类文明所祝福的生命。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花朵,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花园。我们的“诗歌节”系列活动会持续而深入地开展下去,希望同学们用美的眼睛发现世界,用我们的笔描绘明天,与诗为友,与诗同行,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策划丨褚占辉 陈团结
审核丨郝海龙 曾琪
图稿丨秦燕
编辑丨薄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