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问答 | 产业趋势加速,智能驾驶如何赋能车企?

财富   2024-12-19 07:44   北京  
随着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端到端技术路线成为智能驾驶领域的新风潮。特斯拉、华为、小鹏等头部厂商纷纷加速迭代端到端智驾技术,以期实现智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天风研究推出【智能驾驶·问答系列】,电新孙潇雅团队针对五大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1】消费者智驾买单意愿究竟如何?
【2】如何评价目前主流车企智驾能力
【3】主流车型智驾成本竞争力如何
【4】OEM与供应商配套关系、合作模式如何?

【5】整车厂智驾盈利拐点是否到来?


Q1

消费者智驾买单意愿究竟如何

  • 价格带30w+的理想、华为系、蔚来,高阶智驾占比约为70%、70%、100%;且高端车型已有部分能获取智驾的溢价。

  • 20-30w的小米、小鹏、极氪高阶智驾占比70%、70%、100%;中端车型强调智驾平权、部分厂商通过全系标配冲销量。

  • 10-20w的零跑部分车型也达到30%左右。低端车型中可供选择的高阶智驾较少、仍然是蓝海市场。

目前市场上高阶智驾的收费模式可基本分为软件免费硬件标配/选装和软件付费硬件标配/选装两大类。目前支持城区高阶智驾的车型渗透率仍处于低位,2024年上半年仅为7.6%。核心是不同价格带、消费者对智驾需求依然有差异我们认为后续渗透率提升路径是:优势车企在中高端车型上通过软件或硬件价差获取溢价,而同时尽可能把成本低的视觉方案下沉至中低端蓝海市场(参考mona03的max版明年Q1上市),后一趋势将有望显著加速。

资料来源:懂车帝、各公司官网、钛度车库公众号、IT之家公众号、 36氪公众号、汽车之心公众号、智能车参考公众号、理想汽车公众号等、天风证券研究所

Q2

如何评价目前主流车企智驾能力

客观评价各车企智驾水平的三个主要指标:算法、数据、算力

(1)算法维度:特斯拉引领,华为、小鹏、理想端到端上车
从BEV+transfomer到occupancy占用网络、再到端到端,在特斯拉的引领下,目前国内主机厂和方案商都表明了转向端到端的态度,但目前上车的只有特斯拉(2024Q1)、华为(2024.4)、小鹏(2024.5)、理想(2024.10),而国内新势力们在架构方面仍与特斯拉有一定差异。端到端基于深度学习,依赖高质量、多维度数据(约需要1000万个符合逻辑、交通规则的视频片段),若无大量数据,则前期体验较差。

资料来源:中车网公众号、36氪汽车公众号、Tesla AI DAY、各公司官方公众号、盖世汽车智能网联公众号等、天风证券研究所
(2)数据维度:国内华为智驾里程增长最快,小鹏、蔚来、理想其次
从各车企累计城区智驾里程数来看,特斯拉仍然大幅领先,今年4月到10月行驶里程从16亿翻倍至32亿公里。华为伴随合作范围扩大与智选车销量增长,目前智驾里程正以每月1亿+公里的速度增长,10月达到7.4亿公里;理想城区智驾里程截至8月底达到1.8亿,月度增长2400万公里;蔚来截至9月底城区智驾里程达4.6亿公里,过去4个月平均每月增长2700万公里;小鹏23年11月智驾行驶里程即达到了3.8亿,今年5月披露了端到端的训练里程,包含了10亿公里的视频训练与约650万公里的实车测试。第三方供应商在数据层面处于弱势,而华为智选业务的目的也在于掌握数据链路。
(3)算力维度:云端算力布局加速,车端自研芯片蔚然成风
云端算力:特斯拉截至10月算力约67.5 Eflops(超过国内车企的总和),预计年底达到87.5E,2024年可能花费30-40亿美元购买英伟达芯片。国内华为今年9月算力达到7.5E;理想今年10月达到5.4E,规划年底8E;小鹏今年7月达到2.5E,预计2025年底10E;蔚来在1.5E左右。
车端算力:目前特斯拉、华为均采用自研芯片。从计算机到车载计算平台,需要极强的工程化能力,这也是蔚小理自研芯片的底层逻辑,其搭载的ISP、适应的动态范围、数据传输速率、处理效率都会更符合自身需要。

Q3

主流车型智驾成本竞争力如何

我们对目前市面上智驾软硬件价格、以及不同价格带有代表性的车型智驾方案整套成本进行拆分:智驾硬件价格显著下降,尤其是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硬件主要成本在于域控,高端域控在1万元左右,主流双Orin X价格约1.2万。

资料来源:芯流汽车公众号、第一汽车频道公众号、晚点Auto公众号等、天风证券研究所

高阶智驾方案(如城区无图NOA)以及激光雷达方案对大算力需求更高,推高域控成本。
  • 高阶智驾方案的参数量较大。目前各OEM和Tier 1发力的端到端系统,基于神经网络进行感知决策规划,对芯片算力要求很高。且随着泛用性的提高,神经网络的参数会进一步膨胀,催生更高的算力需求。
  • 激光雷达方案则由于点云信息量较大,需要额外划分算力进行计算分析,相较于轻雷达方案需要更多算力。
中低端价位高阶智驾上车代价较高,对OEM的算法和自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端车型智驾则成为标配。40万以上价位,高阶智驾成为标配。20-40万价位,考验车企对智驾成本的把控能力。20万以下价位,高阶智驾对车辆成本影响较大。

资料来源:HiEV大蒜粒车研所公众号、EVH1000智能汽车公众号、汽车之家等、天风证券研究所


Q4

OEM与供应商配套关系、合作模式如何?

传统OEM在智驾时代往往选择与外部供应商合作并逐步自研算法以增强核心竞争力,追赶头部厂商。芯片供应商提供全套工具链、中间件等产品,部分推出自研智驾解决方案。芯片及域控供应商往往按供应产品种类及出货量收取费用。软件供应商一般收取OEM一次性开发费,并按搭载数量收取软件license费(一般为数百元)、服务费等。智驾芯片开发难度和成本较高,因此供应商多致力于自主开发域控及软件。

智驾供应商分类及主要合作客户
  • 打通智驾全流程:华为通过三种模式与OEM进行合作,拥有自研的Lidar,因此目前主推带Lidar的高阶智驾方案。
  • 软件+域控:大疆,自研域控可以有效压缩成本,凭借全套廉价方案(估计约五六千)优先抢占中低端市场,目前供应大众、宝骏、比亚迪中低端车型等。
  • 主软件:Momenta,主要搭配英伟达平台,主攻中高端市场。自研芯片已经流片完成,预计25年有配套车型落地。目前供应智己、比亚迪中高端车型等。
  • 主芯片: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是目前出货量最高的国产智能驾驶芯片。拥有自研的Horizon Superdrive高阶智驾解决方案,预计25年有配套车型落地。目前芯片广泛配套于中端车型及高端车型的入门款。
  • 主硬件:德赛西威,凭借与英伟达的长期合作优势,占据国内Orin芯片配套域控的绝大部分市场。

资料来源:汽车之心公众号、经济观察报公众号、智驾网公众号、高工智能汽车公众号、Autolab公众号、芯流汽车公众号等、天风证券研究所


Q5

整车厂智驾盈利拐点是否到来?

据我们测算,理想已跨过智驾软件端盈亏平衡点,华为拐点临近。随着规模效应和硬件降本,智驾车型销量上升有望带来更高边际利润。
华为(引望):拥有自供的昇腾芯片,因此在算力成本端拥有优势。同时其收取的软件license费用较高,使得其年装配55万辆即盈亏平衡。目前华为ADS搭载于问界、智界、阿维塔等车型,预估今年前三季度约23万辆车搭载华为ADS。考虑智界R7、阿维塔07、方程豹8等增量,华为软件端盈亏平衡点已较为接近。
理想:L系列及后续纯电系列车型采取了类似的感知硬件布置方式,降低了车端落地的难度,研发人数相对较少,算法成本端拥有优势。L系列AD MAX相较PRO 平均加价约2.9万,扣除硬件升级的成本以及合理毛利,智驾软件收入约在1万元/车,年销售11万辆AD MAX车型即盈亏平衡。预估今年前三季度34万辆的销量中,约有16万辆为MAX版本,则智驾软件的投入已经为理想带来超额利润。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焉知汽车公众号、雷锋网公众号、韭研公社公众号等、天风证券研究所


智能驾驶专题:产业趋势加速,智驾赋能车企销量、利润




       

天风研究
天风证券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