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欣
2023级哲学社会学院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知行合一,宁静致远”,是每一个兰大哲社人所应秉持之为学做事理念。在学院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将之高度贯穿于专业课程体系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环节并予以了强化与提升,其中,2023年“走进社会·行者无疆”实习实践计划的启动与实施就是集中体现。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哲社师生既在不同的地点上领略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与深厚的历史文化,更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感知时代变迁和洞察社会现实。2023年该计划的第1站走进了“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甘肃玉门
老市区,积极调查和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文化遗产与社区发展议题;作为该计划第2站,本年度哲社师生则走进了深处秦岭山地的两当西坡镇,积极探讨转型时期山地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变迁。在本年度实习实践结束后,参与的每一位同学都积极撰了写自己的实践感想和课题研究。通过学院公众号平台,我们将陆续发布参与该计划的同学的此次实习实践感想,以在促进更广泛交流的意义上让我们一起照见每一位同学在行走中的成长。
岁月匆匆,转眼间,那场为期十天的实地实习实践已悄然落幕。此刻,我静坐于书桌前,记录着那些日子里的点点滴滴,陶瓷厂大叔们朴实的话语似乎仍在耳边回响,每晚的分享交流依旧清晰如昨日。
初识西坡:
踏上陶瓷之乡的旅程
7月15日七点半,我们一行人齐聚兰州西站,清点人数后,踏上了前往天水南站的动车。动车穿梭在陇原大地,一个半小时的旅程,仿佛是一场时光的流转。抵达天水南站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地域的界限,感受到了陇上江南独有的潮湿气息。这股气息,让我的思绪飘回到了杭州,那个同样潮湿闷热的城市,勾起了我深深地回忆。在前往两当的大巴上,五个小时的颠簸让我感到疲惫不堪。然而,窗外那一望无际的绿色让我瞬间精神焕发。这绿色,与我熟悉的甘肃与干燥的兰州,是如此不同,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另一种面貌。
2024/07/22
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西坡镇风景
拍摄者:张雅欣
抵达两当后,我们首先参观了两当县博物馆,体验了传统的木版年画。亲手制作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新奇与价值,这是一次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宝贵经历。随后,我们在县政府举行的座谈会上,深入了解了两当县的特色和问题。领导和同学们的交流,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认识。一天的行程结束后,师生们聚在一起,举行了一场小型的交流座谈会。同学们分享了他们的所见所想,这些分享让我深受触动。我意识到,自己在日常的忙碌中,忽略了许多值得观察和体会的细节。在田野调查中,我们需要像同学们那样,用心去观察,去体会,才能发现那些隐藏在生活深处的问题。同时,亲身体验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也是理解问题的关键。
次日,我们一行人前往西坡镇政府,参加一场内容丰富的座谈会。在会上,领导们详细介绍了西坡镇的基本情况、产业农业以及人员流失的现状,让我们对这个小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午后,我们乘坐车辆,开始了对当地农业合作社的探访之旅。琵琶崖的壮观、东昇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活力、两当县合心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创新,以及西坡镇金源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的多元,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了解到了乌鸡养殖、蜂蜜和鸡蛋的销售情况,甚至有幸见到了两只鸵鸟,它们的出现让我们感到既新奇又兴奋。尽管连绵的细雨让路面变得湿滑,增加了些许危险,但这并未阻挡我们探索的脚步。由于天气和路况的限制,我们未能参观蜜蜂养殖箱,但这并未影响我们的兴致。在路上,同学们品尝了当地的花椒和鲜核桃。老板用弯刀熟练地剥开核桃,那新鲜的口感让人难忘。这让我思考,或许可以通过网红效应,将这些地道的美食推广出去,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
2024/07/16
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西坡镇标志性建筑
拍摄者:台文泽
次日清晨前往因前天闭馆而错过的两当兵变纪念馆。大巴车缓缓启动,沿途大片的绿色映入眼帘,渐渐地嘉陵江的壮阔景象也突然出现,江水浑浊如泥浆,奔腾而下,仿佛一道壮观的瀑布。在两当兵变纪念馆内,我们更加专注于眼前的历史,革命红色的意义在这里得以深刻体现,那些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们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参观结束后,前往老南街,感受那里的红色文化。
途经杨店镇,我们被那里的明清古建筑所吸引,尽管它们并未得到很好的保护,但仍然能看出历史的痕迹。晚上,我们在桥上与一位年轻的驻村干部交谈。他二十六七岁,是选调过来的,虽然驻村生活辛苦,但村民们的友善让他感到温暖。他向我们介绍了选调的知识,并分享了嘉陵江冲上来的鱼的故事,几位大爷拿着鱼过来,让我们对这片土地的自然与人文有了更深的理解。晚上的座谈会上,同学们讨论了古建筑保护的问题,提出了将古建筑保护与IP营造相结合,形成经济效应的建议。西坡的房子展示了混杂性,体现了等级性,而文创产品则将使用价值与意识形态相结合。当我们返回时,露天电影正在播放,唐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国家推行的“送电影下乡”活动,旨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晚上会议上大家也逐渐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主题,后面的工作可以组队进行。
深入调研:
西坡人的生活和变迁
在西坡镇集市日那天,我们早起下楼来到街道,那里已经热闹非凡,集市的喧嚣声此起彼伏。我开始了与摊主们的交流。卖香瓜的摊主是一位四十多岁的阿姨,她告诉我,这里的集市每逢农历的三、六、九日才会开放,集市一般会在中午12点左右结束,她家种植的水果种类繁多但数量有限。在观察过程中,我注意到,集市上的摊主大多是女性,而男性则多外出务工。这让我对当地的经济和家庭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另一位摊主告诉我,比起电影放映,大家还是更偏爱看手机,电影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放映,而且放映的影片种类有限,导致观众的兴趣不高。不过,下午我们散步时,小朋友表示她很喜欢看电影,尤其是动画片,大多数观众是老人和小孩。下午,我们步行前往三渡水村,那里有一面色彩斑斓的墙,还挺吸引眼球。下午的步行虽然疲惫,但沿途的绿色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晚上谈论时同学们提到,集市的营业时间缩短是因为生意不佳,以前是全天开放,且不需要摊位费,现在摆摊地点是约定俗成的。
后来我们迎来了绘制社区地图的任务,借助老师在群里分享的地图样本,我们组成小队,开始了我们的绘图工作。所有人分成小组来负责不同的区域。我们队的任务是绘制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上面有镇政府、宏庆综合市场等重要地标,起初,我过于关注建筑名称而忽略了它们的实际位置,导致绘图出现了偏差。但很快,我意识到并及时调整。完成地图初稿后,我们邀请了当地几个小朋友参与设计,她们的认真和创意给我们的地图增色不少。
历史探寻:
陶瓷小镇的过去与未来
两当县西坡镇丰富的煤矿资源孕育生发出较大规模的沉积型高岭岩土,西坡镇高岭土质纯品佳,洁白细腻,松软透气,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等理化性质。得益于西坡独特的高岭土地质条件,西坡陶器发展自古便远近闻名,行销四海,而位于西坡镇茨坝组的两西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曾经更是两当县乃至陇南市一张闪亮的名片,作为集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两西陶瓷厂一度蜚声西北,所产陶瓷接连荣获全国行业内大奖,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4/07/21
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西坡镇星火陶瓷厂旧址
拍摄者:台文泽
在会议讨论之后,我们讨论了各自的研究主题和分工。会议结束后,我前往政府,希望了解政府官员对当地陶瓷厂的看法。在确定选题后,我跟随老师来到宏庆市场,访谈了入口处右手边的第一家商店袁万桥一家,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叔叔阿姨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的成就和生活故事,我也计划明天继续访谈袁氏家族,以获取更多和陶瓷厂有关的信息。次日早上我去对面宏庆市场访问昨天下午的袁万桥叔叔,想再梳理一下袁氏家族的家庭关系图和袁万桥的人物时间线。在访谈过程中叔叔还给我发了很多他做陶瓷时的照片,有时前后说的话会有遗漏和出入,画了三次后逐渐完善了他的时间线。问完后我去了他堂兄弟袁万奎家,在访谈过程中逐渐完整了家谱图。随后我访问了袁万龙叔叔的妻子。
2024/07/19
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西坡镇袁万桥商铺镇纸模具
拍摄者:张雅欣
7月21日,我深入访谈了川渝饭馆的一家人,探索他们的故事。我们的对话从店主丰富的个人经历启程,我则在旁用笔记本上的时间轴记录,力求使信息条理清晰、系统化。在轻松的谈话中,店主的儿子——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不时加入,为家族史增添了更多细节,也让我看到了当地人的热情好客。午后,我们转场至景泰百货店继续访谈。店主王叔叔不仅热情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还主动带领我们前往陶瓷厂参观。刚经历大雨洗礼的道路泥泞不堪,我不得不卷起裤腿,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在泥泞中跋涉,我竟有种战地记者的错觉,这份实地体验让我对这片土地和它的人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24/07/19
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西坡镇袁万桥师傅青年旧照
袁万桥/提供
为了更深入了解陶瓷小镇的历史,我随后前往未完工的镇史馆。馆内展示精巧,看似小巧的房间却囊括了四个主题场馆,二楼的设计让人仿佛置身于宝成铁路的车厢之中,全面展现了西坡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回到住处后,我继续查阅了有关陶瓷厂的资料,为即将结束的调研之旅做最后的整理。
7月24日的清晨,我踏上了前往徽县的班车,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班车缓缓启动,我带着对过去几天经历的感慨、对未来的激动,以及对这片土地的不舍,开始了返程之旅。
归途反思:
调研之旅的收获与成长
两当西坡,这片土地远非我刻板印象中的甘肃。它潮湿、翠绿、生机勃勃,坐落于三省交界之处,充满了活力,也体现了变迁。在这十天的田野调查中,我深刻体会到,正如老师所说,调研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据收集,而是一段与当地人共同生活、感受他们故事的旅程。我们在这里得到成长,和当地人打交道,聆听他人的故事,体验着不同的风土人情。我目睹和了解了西坡从昔日的工业重镇——陶瓷厂、煤矿厂的繁荣,到如今以花椒、核桃养殖为代表的农业转型,这一历史性的转变让我深受触动。在这段旅程中,我也从一个对一切充满好奇却又不知所措的新手,成长为一个敢于主动交流、深入了解当地生活的调研者。这对我这个内向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在调研中,感受到了真听真看真感受的重要性,预设问题有时会对研究形成束缚,真正的问题要在调研中去感受。
作为重要的工艺品产业,两当陶瓷厂曾为两当县乃至甘肃省带来许多荣誉和经济发展,它承载着甘肃丰富的本土文化,是研究甘肃两当历史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原材料上,两当陶瓷具有浓厚的本土气息,从古至今都得益于其土壤特点,采用高岭土来制作陶器,这些年来两当陶瓷也打造自己的独特之处,在造型和材料上更侧重于细陶制作,致力于更精细的雕刻、绘画和模具制作,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此次对袁万桥一家及相关人员的口述采访整理,认识到了两当陶瓷作为甘肃省曾经的著名工业,它具有一定的传承价值。
2024/07/20
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星火陶瓷厂现状
拍摄者:台文泽
在撰写口述史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一段行业的历史往往是所在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当时历史的演化和见证,从袁万桥到他的家人再到两当县志、两当陶瓷厂档案,无一不体现当时国家政策的变化。西坡陶瓷厂建于一九六九年,最初为机砖厂,后来逐步生产陶瓷制品,到一九七八年才正式改为陶瓷厂属县办。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从中看到我国注重工业和手工业发展,给甘肃提供许多政策来支持其陶瓷手工业发展,政府也配合支持,在档案中能看到陶瓷厂多次经营不善,资金无法周转,向政府求助申请补助,而政府也大力支持,不断调整陶瓷生产线和政策,给予资金政策支持。
2024/07/20
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西坡镇袁万桥师傅工作旧照
袁万桥/提供
我们通过对陶瓷厂骨干进行口述史访谈工作,就可以收集到“活态”史料,与传统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进行相互验证。笔者此次对两当陶瓷厂骨干传承人袁万桥和相关人员口述回忆的整理,能够让人们了解到当时传承人所处年代的陶瓷厂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文献资料的不足。此外,将传承人从个人的学艺经历再到后来的改行和交流经历,以文字记载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传承人与陶瓷相伴的历程,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作为此次旅行的总助理,我最初感到了无形的压力。安排任务、统领全局,这对我来说并非易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之中。每个人都尽职尽责,遵守纪律,让我的工作变得轻松而高效。调研过程中台老师也教会了我很多,在第一次访谈袁氏兄弟时我很迷茫,不知道从哪问起,是老师和唐老师、魏老师一起在访谈的时候带上我,以身作则让我从过程中体会到访谈的重点和脉络,虽然在短时间内还是达不到老师那样的水平,但也真切地得到了成长。
当然,这次调研也有不足之处。我意识到自己在出发前对田野调查的基础知识掌握不足,使得我在与当地人交流时错过了一些深入挖掘的机会。与社会学的同学们相比,我发现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力还有待提高,我更倾向于解决问题,而非在调研中发现问题。这是我需要向同行的同学们和老师们学习的,也是我在未来的实习中需要多加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总之,保护和传承两当陶瓷厂的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负责。通过政策的支持、管理的创新、技术的革新,以及文化的融合,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更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光发热。这次西坡之行,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成长的飞跃。我将带着这次经历中的收获与反思,继续前行,在生活和学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进步。在即将到来的实习生活中,我也将继续带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去探索那片陌生的土地,感受当地的热情和自然。
知行合一|宁静致远
文图 | 张雅欣
排版 | 贺清怡
编辑 | 孙玲丽
审核 | 李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