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哲学社会学院“发现社区”第三十六讲“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实践”专题讲座圆满举行

学术   2024-10-28 21:52   甘肃  


哲学社会学院

“发现社区”第三十六讲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实践”

专题讲座圆满举行



2024年10月23日,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举办的“发现社区”系列讲座第36讲圆满结束。此次讲座旨在分享精神康复的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经验,并探讨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讲座由张庆宁副教授主持。此次共邀请了四位在精神康复领域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潘卫民(甘肃省疾控中心)、王秋香(宁夏民康医院)、贺亚雄(兰州市幸福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马晖(昆明心之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同时,与谈人李会(广东工伤康复医院)、王雪梅副教授与诸位专家共同探讨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治疗、精神康复的原则与实践、以及社区康复服务的重要性等多个议题。讲座吸引了众多领域内的机构社工、学者与社工专业的学生线上参与,共有近80人一起进行交流探讨,会议气氛热烈。

潘卫民主任首先介绍了严重精神障碍的概念、国家项目以及甘肃省患者的管理现状。潘主任强调了严重精神障碍在国家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国家现已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全国纳入系统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已达到近700万,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作为基本卫生项目,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执行。随后潘主任介绍甘肃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项目——目前项目已经纳入13万人,占全省人口的千分之5.3,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较高比例,服务体系包括省级疾控中心、兰大二院和省二院等技术支撑,市州一级的体系也相对健全。目前,甘肃正在与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心理咨询机构融合,以扩展服务内容。潘主任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推动甘肃省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工作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与进一步的推动。



宁夏民康医院康复科主任王秋香,分享了她如何看待精神障碍患者群体,强调了精神障碍患者也有正面的才能和优势,并鼓励大家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她还谈到了精神康复的原则,包括功能训练、全面康复、回归社会和提高生活质量。王主任在讲座中不断强调要看到患者们自身优势的方面,努力在治疗的同时尽力帮助他们发掘自身能力,在这点上宁夏民康医院康复科着力实践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康复方式,并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是患者们创造出了令人震撼的艺术作品。王主任分享了宁夏精神障碍患者原生艺术治疗的特色和经验,包括绘画、泥塑、3D打印以及音乐治疗等。



兰州市幸福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贺亚雄分享了他在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督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反思。他强调了社工在服务设计和实践中需要面对的挑战,包括服务对象的特定性和能动性、伦理需求、技能问题以及情感支持,指出了服务对象的识别困难、社会大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接纳程度、社工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足等问题。



昆明心之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马晖主要介绍了“心之光”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方面的经验,包括精神障碍的康复和复原理念、平衡障碍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如何在本地区有效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马老师指出,社区康复服务是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摆脱疾病,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社区康复,患者可以重新回到学校、职场,提高社会功能。社区康复对于患者家庭氛围有很大改变,有助于营造更加和谐的家庭关系。通过社区康复,家属可以学习照顾经验和技巧,调整自我能量,降低患者发病概率。但是目前社区服务跟不上需求,社区康复和医疗服务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资源投入不足且不均衡等问题成为了现在亟待解决的困境。


四位讲演者讲演结束后,与谈人李会老师与演讲者讨论乐精神康复患者中伤害风险的比例、女性对精神康复的影响、职业康复与社区企业的连接机制、健康领域社工能力提升的培训建议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干预措施等问题。

此次线上讲座不仅为精神康复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提供了向公众推广关于了解精神障碍和精神康复的机会,伴随着热切的讨论,讲座圆满结束。


知行合一|宁静致远


排版 | 孙依梵

编辑 | 温   凯

审核 | 李晓阳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哲学社会学院创建于1975年,已有四十余年历史。现有中国哲学、社会学等二级学科专业方向7个,挂靠有宗教文化研究等六个研究中心,主办《科学·经济·社会》杂志。 此平台面向广大师生,提供学院资讯及招考信息,分享院系历史和校友动态,展现哲社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