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歌》
2024年4期
海南诗群小辑
海南岛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汉语传统文化中相当多的概念在这里是很难得到体念和印证的,尤其是那些伤春悲秋类依赖外在自然的变化来寻求共感的实践。比如对“黄昏”“月亮”的理解,更接近沃尔科特而不是李商隐、李白,这与热带岛屿最富生命力的丰富的夜生活恰恰是从黄昏才开始的有很大的关系,她甚至比“黎明”更有趣。类似的例子很多。当然,这里常见的雷公马、椰子、棕榈、火山石、芒果、海鲜等也没有遗传到汉语中珍贵的文学基因,是尴尬,也是机会。按照人类学家丽塔·阿斯图蒂的理解,依海而居进行渔猎的岛民相对于大陆从事农耕的农民来说,性格柔和,习俗简易,缺少理性,既不愿意对未来有所计划,又对过去无所总结,海浪般天然地时时都在摈弃凝固的历史感,更容易满足于当下状态,对各种束缚和权力的首选基本都是逃逸或避让。就我的观察,这些特点或多或少都在海南岛民的具体生活中是有所显影的。以上这些自然影响到海南诗人对诗歌的认知和实践。也许真正应该让这里的诗人们内心艰难纠缠的不是岛民身份的确认和挖掘,而是如何让岛和海改写和重塑我们伟大的文学传统中的山和水。
李其文
任如意
发表于《当代·诗歌》2024年第4期
2024年《当代》创刊45周年之际,推出诗歌版,即《当代•诗歌》,立足中国诗歌的当代书写,以对国内、国际诗坛的兼容并蓄,尽显当代诗歌的活力、重力、实力、魅力。
投稿邮箱:dangdaishige@163.com
《当代·诗歌》衷心期待得到文学界同仁与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关注与批评指正。
全年六期,每逢双月出刊
每期定价:25.00元
全年定价:150.00元
邮发代号:80-561
订购《当代·诗歌》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当代微店。
稿件终审:李红强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当代·诗歌》新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