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开始的乌克兰越境袭击库尔斯克事件,被认为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军首次派出大规模地面部队对俄领土发动的袭击。
那么,这个突发事件背后的原因和要达成的目的是什么?是“虚张声势”、“围魏救赵”、“以战促和”还是要达成“更大的军事冒险目标”?
首先,库尔斯克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南与乌苏梅州接壤,西南方向即是首都基辅,向北距离莫斯科约600公里,总结起来就是临近乌克兰腹地,扼守通向莫斯科的要道。
其次,库尔斯克州矿产资源丰富,工农业并重,境内建有俄罗斯最大的核电站之一的库尔斯克核电站,该州虽面积不大,但是在俄罗斯经济版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战中在此地发生库尔斯克会战,和上述两个原因有很大关系。
当前俄乌冲突真正进入相持阶段,欲打破僵局,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而乌方选择越境袭击库尔斯克,也是将这一重要地区作为“突破口”,以造成更大的影响力。所以这个事件虽看似来得有点突然,但是某种意义上也有必然性,因为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俄方能打的地方全都打过了,现在主战场乌东地区也只是在个别村落或者居民点级别的区域在和乌军交战,短时间内找不到新的“突破口”,既然俄方找不到,那乌方就去找,老这么僵持着也不是办法。
至于乌方的目的,可能有很多种可能,例如上文中提到的虚张声势,个人感觉不是那么简单。围魏救赵,即吸引一部分在乌东作战的俄军回援库尔斯克,但效果不会太明显,因为千人级别的军事单位进攻俄本土,库尔斯克当面的守备力量足以应付。
所以,最大的可能性是展示力量、打破僵局,试图为此后与俄进行谈判赢得更多筹码以达到“以战促和”的目的。在当前的形势下,乌方显示出比俄方更大的“焦虑”,因因为乌方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变数要更多一些,例如三个月后的美国大选,如果特朗普上台是否在援乌的立场上发生重大变化,这也是乌克兰方面最为担心的。
欧洲各国在援乌的态度和做法也不尽一致,且欧洲各国的大选、政府更迭也会带来变数,还有就是俄乌冲突持续的时间越长,大家的“持久的耐力”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例如最近一个消息:德国最大武器制造商莱茵金属公司获得了该公司历史上最大的订单,将向德国军方供应高达8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60亿元)的火炮弹药,旨在补充德国联邦国防军耗尽的弹药库存。德国的弹药库存哪里去了?很显然大部分援助到了乌克兰,俗话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欧洲经济的发动机德国尚且如此,其他欧洲国家长期下去更耗不起。
从现在的情况上来看,在乌军突袭的前期双方都受到了较大的损失,乌方毕竟投入了有限的突击力量,重武器也有限,而俄方则因为精锐力量压在了乌克兰战场,客观上本土防御力量在某些地域可能有所削弱,而且主观上准备也不充分。相信随着俄方迅速调兵遣将,俄方应当较短的时间内控制住局势和战场主动权,毕竟“前面就是莫斯科”,尽一切力量也要阻止乌方达成“更大的军事冒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