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的今天,“枭龙”战机首飞成功。
关于“枭龙”的发展史,我在《枭龙和光辉,在超越米格21的道路上谁走得更远?》一文中曾经提到:正如印巴两国脱胎于同一母体,两架飞机(“枭龙”和“光辉”)研制之初也曾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超越和取代米格-21(歼-7)。
枭龙和光辉,在超越米格21的道路上谁走得更远?(qq.com)
“枭龙”从立项到首飞成功,经历了十五年的历程;而从首飞到最新的Block3型服役,又经历了二十年。正如下图中显示的,这款战机犹如登山一样,经历了三十五年的漫漫历程,最终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在“枭龙”首飞21周年这个重要的日子,我们不禁要问:“枭龙”的前景是什么,在Block3型之后是否有后继机型出现?会不会出口到更多的国家?我国到底会不会装备“枭龙”战机?(尽管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
“枭龙”战机定位为一款低成本轻型多用途战机,在当今世界战机序列中,基本上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款战机的定位非常适合巴基斯坦空军,这也是巴基斯坦十分青睐“枭龙”的根本原因。
巴基斯坦空军预算有限,同时面临对面印度空军带来的巨大压力,所以迫切需要一款成本可控,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较大规模装备,且性能上有一定延展性的多用途战机。
巴空军中尽管倚重美制F-16系列战机,但是由于装备数量有限,且在作战用途和配备的武器方面受到美国的限制,通常只能执行以防卫为核心的对空作战任务,所以包括对地、对海任务只能由法制的幻影-5和“枭龙”来执行,而“幻影”装备数量同样有限且过于老旧已经没有升级的潜力,所以“枭龙”的“多用途”作战能力在巴空军作战体系中显得尤为突出。
纵观“枭龙”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从Block1、到Block2和Block3型,该机改进的思路一直是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对航电和任务挂载进行升级,不断提升其多用途作战能力。而发动机一直在用俄RD93(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Block3采用涡扇13),也未采用主流的电传飞控系统,还是为了控制成本。
所以,如果回答第一个问题“在Block3型之后是否有后继机型出现”,个人认为大概率不会了,因为Block3型已经基本满足了符合“枭龙”定位的所有想象。“枭龙”作为轻型战机改进空间本就有限,而且有较为严格的成本限制,这也是巴基斯坦在投资Block3型,同时又引进歼10CE的重要原因。
从巴基斯坦的采购数量上来看,当前“枭龙”已经装备超过150架,考虑补强“枭龙”机队同时要考虑对Block1型机型逐步汰换的因素,预计Block3型远期将装备100架左右,也就是将枭龙机队扩大到200架左右的规模,就“枭龙”而言这个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了。
至于第二个问题“枭龙”是否会出口到更多的国家,感觉应当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首先,当前有较大规模战机采购需求的国家并不多,而且大多都有传统的采购渠道,战斗机的采购是一个政治经济学问题,想要做出改变并不容易;其次,正如上文中所言,“枭龙”的定位十分符合巴基斯坦空军的要求,可以说是为巴量身定制的,但是并不意味着符合其他国家空军的需求,换句话说,这种“量身定制”本身就限制了出口到更多国家的可能性。
所以,“枭龙”除出口到缅甸和尼日利亚外,其他的订单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传言状态,落地的可能性越发渺茫。
最后的一个问题,基本不是问题,如果装备,早就装备了。而且也确实没有什么理由装备“枭龙”。不是说它不好,而是没有必要。
文章最后,晒一架“枭龙”真机(位于小汤山的航空博物馆展馆内,据解说员讲这是巴基斯坦空军赠送的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