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机来了:B2隐形轰炸机的路子,是否有必要再重复?
文摘
2024-12-27 23:32
河北
就在昨天,“六代机”试飞的消息燃爆网络。甚至有消息显示,南北两所的两型六代机同日试飞。如果说在刚刚过去不久的珠海航展上,彩虹7、“白帝”等隐形机的展示已经给六代机的出现做了提前预演的话,那么官媒早在2018年就开始预热的隐形轰炸机,却没有公开的任何迹象。综合近期的各种信息推测,我们企盼已久的国产隐形轰炸机,很可能不是重复美国B2隐形轰炸机的路子。B2研制之初正处于冷战的“尖峰时刻”,为最大限度提升突防能力,能够避开对空雷达探测,潜入敌方纵深,寻找并摧毁其洲际弹道核导弹发射基地和其它重要战略目标。作为世界上第一种隐形战略轰炸机,B2技术难度极大,是美国少见的从研制之初就由两个以上的航空制造商联合研制的飞机,在诺斯洛普、波音两大航空巨头联合,同时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加持下,从研制计划颁布到服役,整整用了17年时间,最终在1997年正式服役,彼时冷战已经结束六年,研制当初的作战对象早已不复存在。B2造价过于昂贵,以至于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将最初的132架制造计划一砍再砍,最终仅制造21架。B2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先进程度无出其右,然而缺点也很明显,特别是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首先,高昂的维护成本和对机库的严苛要求限制其全球部署能力以及任务范围。B2在仅有的几次公开的作战作战中通常是从美国本土机场起飞,历经数次空中加油后进行远程奔袭,除保密的因素外,上述两个制约项也是重要原因;其次,B2在武器挂载方面具有局限性,主要挂载核弹和常规炸弹执行任务,多功能性差,难以适应多样化的任务需求;最后,在当前防空能力飞速提升,特别是反隐身探测技术取得很大进步的前提下,B2机体庞大、飞行速度较低、机动性差、因飞翼布局导致操控难度大等因素,导致以凌空投弹为主要作战方式的B2的生存性,远不如服役之初那么强。所以,无论是可能性还是必要性的维度,不应该再重复B2的路子。综合珠海航展、六代机试飞等传递出来的信息,对于国产隐形轰炸机,应该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机体更加”短小精悍“,可以参照的案例就是美国新一代隐形轰炸机B21,造价也可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二、具有多任务能力,能够使用核弹和常规炸弹,也可以使用空地导弹甚至隐形、高超音速武器;三、具备无人驾驶能力,无论对于战斗机,还是轰炸机来说都是一个大的趋势。四、具有更强的隐身能力和机动性。B2作为一款隐形战略轰炸机,为了维持低可探测度在那个年代只能用飞翼布局以及吸波涂层等,而新一代的隐形轰炸机除此之外应该有更多的技术来降低可探测度。然而上述几个特征,对技术要求也更高,所以国产隐形轰炸机至今未露面,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还需要有更多一点耐心,等一等它的出现。
智者寡言
关注飞机导弹,也喜欢朦胧诗,坚持原创的汽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