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到底何为“战略巡航”?
虽然未见“战略巡航”的明确定义,但是从度娘中还是可见端倪:主要就是使用远程轰炸机进行大航程、大区域的飞行。一般都是选择国际空域,进行比较长时间的一个飞行,显示它的存在。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值得注意:
① 大航程:尽管未见对于“大航程”明确界定,个人认为可以和“远程轰炸机”中的“远程”做相近解释,而现役的“远程轰炸机”的航程至少在8000公里以上,也就是说大航程的底线值也应是8000公里;② 大区域:从过往的几次战略巡航来看,应当是跨越两个以上的海域和空域。
大航程和大区域指的是“战略巡航”所触达的范围和深度,这就要求必须使用远航程的作战飞机来执行此项任务,也决定了我国能执行此项任务的只有轰6系列,而轰6K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进型号,当仁不让地受领了这项任务。
轰6K并非一款全新的轰炸机,而是在轰6基础上换装新的发动机、航电、武器挂载并对座舱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进,整体气动布局并未变动。其实,美俄两国对战略轰炸机的改进,例如对B52和图160的改进,基本上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近期美国为了改进B52,准备将已经停产的TF33涡扇发动机更换成罗罗的F130涡扇发动机,即便如此,B52也没有改变发动机布置的方式,仍然维持了原来的机翼吊挂8台发动机的方案。
而我国轰6系列对发动机的改进提升需求更为迫切,因为B52以前使用的好歹是涡扇发动机,而直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轰六还在使用涡喷发动机作为动力源,无论从推力还是燃油效率来讲都远远落后于时代,无法执行远航程的作战任务。
轰6K最重要的改进点,就是将两台涡喷8发动机换装成两台D-30KP-2涡扇发动机,根据两款发动机的参数对比,可以看出后者虽然是研制于60年代的一款涡扇发动机机,但是相对于前者的性能还是有明显的优势。总结成一句话就是:重量相近,推力提升30%,耗油率下降约20%,寿命增加近3倍。换装发动机,使轰6K的航程增加到约8000公里,接近了“大航程”的底线值。
除发动机外,改进航电和升级武器挂载,则使轰6K的作战能力有质的飞跃。“战略巡航”定义中的“显示存在”,字面意思是显示战机本身存在于任务空域,背后的深意则是显示其作战能力。轰6K作战能力提升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从传统的以投掷无制导炸弹转化为发射空对地导弹、空对舰导弹,具备了防区外打击能力,可以在“国际空域”对重点目标进行远程打击。
最后,轰6K改进和升级座舱布局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老轰6”的座舱确实落后于时代,当然从外形上来看这也是最明显的变化。座舱的升级使轰6K更加适应远航程的作战任务,且由于弹射救生装置的改进显著提升了成员的生存能力。
总之,轰6K是轰6系列改进的一个里程碑,为后续机型的奠定了基础。联合战略巡航也为轰6K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训练机会,特别是本次飞越白令海,对轰6K意义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