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城市更新再有大消息!海口市相关领导日前调研海口城市更新工作,实地察看了白龙北片区、迈瀛片区、丁村片区、向荣南片区的情况。
上述4个项目以及滨江新城三期城市更新项目是海口今年第2批计划开工的项目,迈瀛片区、丁村片区、滨江新城三期规划都已经于10月份出炉。
近日,白龙北片区(中、西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规划也进行了公示,这也意味着,距离项目土地挂牌出让以及正式开工建设的日期也越来越近了。
推荐阅读:2025年海口城市更新项目曝光>>
根据该规划,白龙北片区(中、西片区)东至板桥路、渡头村西街、美舍下村四街;西至美舍河;南至海口四中、白龙街道办事处;北至长堤路、滨江路。规划范围约88.99公顷(约1335亩)。
该规划内容显示,白龙北片区(中、西片区)城市更新规划建设用地88.12公顷,其中居住类用地面积44.57公顷(约668.55亩):住宅用地22.81公顷、商住用地20.29公顷、住宅体育混合用地1.47公顷。
该规划信息显示,白龙北片区(中、西片区)城市更新将构建“一轴、两带、三组团”的功能结构:
一轴:白龙北路城市发展轴。传承美兰老城商业文化,通过功能升级、立面改造、业态导入等方式,把白龙片区打造成老城中心的商业活力区。
两带:南渡江/海甸溪滨水景观带、美舍河滨水景观带。规划沿南渡江、海甸溪、美舍河三条水系打造两条滨水景观带,在保护城市生态蓝线的同时,形成连续通畅的蓝绿交织的生态走廊。 三组团:生态居住组团、人文居住组团、公共服务组团。优化白龙北片区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整体提升空间品质,打造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生活便捷的宜居、宜业、宜游目的地。
海口白龙北片区(中、西片区)
城市更新规划简介
根据白龙北片区分区实施计划,并结合规划路网、水系等边界划定本次规划范围:88.99公顷(1335亩),东至板桥路、渡头村西街、美舍下村四街;西至美舍河;南至海口四中、白龙街道办事处;北至长堤路、滨江路。并根据现状权属、建设情况和征拆计划,划定拆除重建范围:25.14公顷(377亩)。
二、人口规模
规划居住人口规模为2.32万人。
三、规划定位
白龙北片区西接骑楼历史文化街区、东接江东新区、北临海甸岛(新埠岛)、南接国兴大英山CBD,城市景观大道、交通干道环绕,交通区位优越,也是海口新旧城区衔接互动的重要门户节点。基于独特的区位条件,落实海口市国土空间规划及上位规划的各项要求,结合地区的资源条件,以及作为主城区确定白龙北更新片区(中、西片区)的总体规划定位为:活力创新发展大道、滨水文化宜居之城。
四、规划结构
规划结合片区内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优质自然资源,通过结构重塑、功能优化、生态提升、公服完善、道路提升等发展策略,规划形成“一轴两带三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轴:为白龙北路城市发展轴。白龙北路现状两侧聚集了大量的零售、酒店、办公等功能,商业氛围浓厚。但是由于现状业态低端、空间利用低效、建筑风貌较差等原因,导致其活力不足,价值尚待挖掘。基于城市更新主旋律下的商业更新, 不再是区域的商业活化,更是一种对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故本次规划通过功能升级、立面改造、业态导入等城市更新改造策略,将白龙北片区打造为新的城市发展轴,以传承美兰老城商业文化,把白龙片区打造成为老城中心的商业活力区。
两带:分别为南渡江/海甸溪滨水景观带和美舍河滨水景观带。南渡江、海甸溪、美舍河是片区最重要的生态本底资源,规划沿三条水系打造两条滨水景观带,在保护城市生态蓝线的同时,形成连续通畅的蓝绿交织的生态走廊,随着滨水周边区域的城市更新,市民不仅能够享受到自然之美,更能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为城市提供了一个接近自然、感受生态之美的人文生态魅力空间。
三组团:分别为生态居住组团、人文居住组团及公共服务组团。规划通过白龙北路沿线业态升级、立面改造、地块内部更新及滨水区域空间复兴等策略,优化白龙北片区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整体提升白龙北片区的空间品质,打造一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生活便捷的宜居、宜业、宜游目的地。
五、用地布局
本轮控规用地按《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自然资发[2023]234号)分为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陆地水域,考虑弹性发展需求及开发功能复合性要求,规划新增居住公服混合用地、居住商业混合用地、商业商务金融混合用地。
其中:规划二类城镇住宅用地22.81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5.63%;规划城镇社区服务设施用地0.06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0.07%;规划二类城镇住宅/体育混合用地面积1.47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65%;规划二类城镇住宅/商业混合用地面积20.29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2.79%。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主要由文化用地、中小学用地、幼儿园用地及体育用地构成,总用地面积8.01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9.00%;规划商业服务业用地主要由商业用地、零售商业用地、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及商业/商务金融混合用地构成,用地面积3.22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3.62%;规划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3.64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6.56%;用于完善区域干路、支路路网,打通城市断头路,补充各类交通场站;规划城镇道路用地共23.40公顷。同时,规划公共交通场站用地面积0.24公顷。
规划公用设施用地0.47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0.53%,包括排水用地0.16公顷、环卫用地0.10公顷及消防用地0.21公顷。规划公园绿地主要为美舍河东岸和东侧水渠的公园绿地及道路两侧的绿地,用地面积8.15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9.16%。
规划区非建设用地面积0.87公顷,均为陆地水域,占总用地面积的0.98%。
六、公共服务设施
根据服务半径及服务人口,本次规划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布局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按照构建生活圈居住区的理念,构建邻里中心综合服务体系,鼓励用地兼容、功能融合,合理布局中小学、幼儿园、文化、体育、商业、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等设施,打造便捷的居住区级公共服务配套体系。
中小学:本次规划保留1所初中,为海口市第四中学,共50班;规划3所小学,共114班。其中海口市美兰实验小学为现状保留,60班;白龙小学为保留扩建,27班;海口市第三十四小学为保留扩建,27班,中小学用地面积共6.64公顷。
行政设施:规划保留1处街道办事处,与其他用地联合建设,承接社区或街道公共服务职能。
文化设施:规划1处文化设施,为独立用地,主要设置民俗文化设施(兼文化活动中心功能),用地面积为0.41公顷。
体育设施:规划保留2处体育设施,用地面积共0.47公顷;保留1处二类城镇住宅/体育混合用地,用地面积为1.86公顷。
医疗设施:规划保留1处卫生服务中心,与商业用地联合建设。
公用设施:本次规划公用设施包括消防站、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收集站、通信机房、开关站等。
七、道路交通
规划城镇道路用地面积23.40公顷,占总用地面积26.29%,规划以长堤路-滨江路、文明东路为东西向主干路,以白龙北路为南北向主干路,均作为城市分区间中长距离联系服务,并可快速通往海口其他区域。
(一)城市道路系统
根据城市路网系统规划,将城市道路网系统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个等级。
城市主、次干路网系统遵循上位规划确定的走向和定位要求,由于片区内保留地块较多,很多道路因避让建成的小区和公服,导致无法朝东西向或者南北向直接贯通,因此道路交通组织呈典型的鱼骨状骨架路网结构。同时,本规划对上位规划确定的规划次干路、支路的具体走向和定位局部进行了必要的优化和调整。
主干路为城市分区间中长距离联系以及分区内部主要交通联系服务,兼为沿线用地服务。次干路为干线道路与支线道路的转换以及城市内中短距离的地方性活动组织服务。支路为短距离地方活动组织服务,车速不宜过高,充分考虑与慢行交通的畅通衔接。
主干路间距控制在1500米以内,主干路红线宽度为40-60米之间,次干路红线宽度为20米。居住街区尺度200-300米,商业或办公街区尺度100-200米,支路红线宽在6-20米之间。
规划道路网总长11.28km(含慢行路),其中主干路长度3.55km,次干路长度1.31km,支路长度6.41km,道路网密度为12.67km/k㎡,整体路网密度高于规范值(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要求“居住区路网密度不应小于8km/km²”)。
(二)公共交通系统
轨道交通:根据上位控规,海口市轨道交通线沿长堤路-白龙北路经过片区,在片区内沿线共布设1座轨道交通站点,轨道站点位于白龙北路和文明东路交叉口处。
常规公交:公交站点布局充分考虑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换乘。常规公交作为公共交通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应在轨道交通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并形成网络。
规划鼓励选用以蓄电池、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动力的新能源公共汽车,主要服务于分区内部及分区与周边地区的通勤需求。公交线路宜分为干线、普线、支线三个层级;在班次开行方面,强调较高的发车密度,便捷的换乘,站点与社区、服务中心的紧密衔接,支线可采取招手即停的方式。
规划片区设置1座公交始末站。规划公交始末站占地面积约0.24公顷,规划为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静态交通系统:规划片区内停车以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以路内停车为补充。
应加强地块配建停车位的规划管理和使用管理,以有效改善城市机动车的停车问题。地块配建停车位数量应参照《海口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4版)》等文件的相关规定。本次结合更新规划、公园入口等人流密集地规划6处社会公共停车场。
加油站:根据《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计划于2030年起全省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 分步骤、分领域稳步推进海南省车辆清洁能源化工作,到2030年全岛私人领域新增和更换新能源汽车占比100%。
考虑规划期内燃油车不可能完全退出,规划暂保留现状1处加油加气站,规划新建1处加油加气站。远期随着燃油车数量的逐渐减少,加油加气站届时可改作其他用途。
八、城市设计及风貌管控
本片区城市设计规划目标为:通过白龙北路改造提升、美舍河改造提升、滨江空间塑造, 把白龙片区打造成为美兰区老城中心的商业活力区。规划定位为:“水岸新聚场”——运动+购物+文化体验+文化教育多功能复合的商业活力区。
本区域内建筑功能比较多样,为混合使用体系,即商业、商务金融、居住以及休闲的综合设置等,片区北侧建筑容积率较高。
规划片区建筑高度从滨河过渡到片区内部逐渐升高,最高的建筑坐落在南渡江一线江景位置,利于塑造片区地标,以突出南渡江的滨江形象。沿白龙北路结合建筑功能设计不同的建筑高度,同时对建筑进行更新改造,打造具有现代感、高低起伏的的片区公共形象轴线。美舍河作为海口的母亲河,结合公共空间、道路及地块内部,打造多条滨水通廊,建筑体量应较为轻盈通透,打造亲水、舒适的滨水空间。在建筑高度上从滨水一侧建筑应控制在24米以下,减少对滨水空间的压迫感,构建具有片区特色,优美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体育、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建筑以现代风格为主,鼓励其与周边公共空间的结合与协调;商业建筑鼓励建筑风格的多样化,鼓励其设计与周边公共空间的结合与协调;文化、教育、医疗、科研建筑可以结合地区的历史与文化特色;住宅在城市的主要形象展示界面如白龙北路、南渡江、美舍河沿岸等区域应以公建化立面为主,以保持城市公共空间建筑的整体一致性。
改造后建筑整体以白色为主色调, 底部通透打开,辅以亮色(木色、 黄、绿、红、蓝等)局部进行点缀协调其他建筑的色调, 保持白龙北路东西两侧及整体城市的建筑色彩风格。建议建筑高度在36米以下的建筑宜采用坡屋顶建筑形式,36米以上建筑宜采用体现地域特色或时代特征的造型屋顶,屋顶设计需要统筹协调太阳能、屋顶绿化一体化,且需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区位分析图
▽▽▽
土地利用现状图
▽▽▽
规划结构分析图
▽▽▽
土地利用规划图
▽▽▽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
教育设施规划图
▽▽▽
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图
▽▽▽
道路交通规划图
▽▽▽
海口住宅热门楼盘:
海口安居房热门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