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理2024书单|梁治平: 2024“荐书”六种

文摘   2025-01-23 02:29   美国  

浙江大学中西书院

2025

编者按

岁辞龙尾,而读书不止作为“雅理读书”的传统,今年我们继续为读者们准备了“2024阅读记忆”系列。

今天我们邀请到梁治平教授,请梁老师为我们讲述2024年他推荐的作品背后的故事。梁治平教授系浙江大学中西书院、光华法学院双聘全职兼任教授,《法律文化研究文丛》主编,其研究方向包括法律史、法律文化、法律与社会。

2024“荐书”六种

梁治平


去年所读之书,新旧互见,驳杂不纯,但有一类很特别,且自成一格,因为它们都是笔者为之撰写推荐语的出版物。因为这个缘故,笔者先睹为快,扮演了一个特殊读者的角色。至于推荐意见,因格式及篇幅所限,通常不过寥寥数语,一般有助于理解原书的背景信息只能略去,这多少是个遗憾。今日就借此机会,略缀数语,重新将这几本书推荐给读者诸君。以下先列书名,再录荐语,最后稍加说明。


李楯

中国戏七讲

李楯:《中国戏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荐语


“李楯说戏(主要是京、昆)与旁人不同,不同在于,他能说到戏的最细微处,又能说到戏的最根本处。能说到最细微处,是因为他少时有缘亲炙旧戏传人,观戏、学戏、演戏,浸淫其中,对于唱、念、做、打,场上、场下,点点滴滴,皆捻熟于心;能说到最根本处,是因为他有家国情怀、文化自觉,能从个人生命经验深处体悟,由古今之变看戏之兴衰,从而对中国(主要是汉文化)戏曲的精神有一种透彻的领悟。套用古人的说法,细微处所涉为器,根本处所涉为道,但在李楯这里,道、器不离,即器见道。所以,他能把古人用来说诗的兴发感动拿来说戏,他能在传统诗、词、书、画的意境中见出戏的奥妙,他能用赋、比、兴这类中国艺术中的固有概念和范畴来阐说戏理。一句话,他能在中国戏曲里面看到中国人的生命经验及其表达式样,又透过这种独特的生命经验和表达式样来观戏、说戏。这样,他口中和笔下的戏曲,从词曲到唱腔,从场景到角色,从戏本到表演,从戏的创发到戏的传承与传播,就有了一种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解说。这种解说,不同于界内流行的套用外国理论和概念的解说;而经他解说和展示的京、昆,也不同于时下“复兴”的传统戏曲。用他的话说,前者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者则是商业制作的产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是活的文化,是当时人生命的表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经过商业化改造,却更像是博物馆收藏、展出的文物,徒具其形。而在这一转变背后,正有一段社会变迁与文化兴衰的痛史。面对这一无可挽回的历史巨变,李楯想要做的,也无非是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所知,正本清源,为生活在“文化断裂后”的国人留存一点对于往昔的记忆,一份关于我们是谁的文化情思。诚然,这种努力多半不合时宜,不易为人理解,也甚少成功的希望,然而却足以表征一个人的心性与品格,显露其英雄本色。”


上面这段荐语有点特别,盖因作者当初约请众人撰写推荐意见,要求大家直抒胸臆,言无不尽,结果就写成这样,作荐语太长,当书评太短,又不是审读意见之类,有点不伦不类。最后出版者将诸人荐语单独做成折页附于书中,想必也是花了一番心思。

我与李楯相识多年,却不大了解他与中国戏的渊源,直到前数年。李楯出身于艺术家之家,少时曾随陆宗达先生识字,又有短暂的学戏经历,然终未走上艺术一途。他文革中下乡,后入工厂,前后凡12年。1980年代始,他先后入北京律协、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从事法律研究与服务,并参与了一些重要社会问题的调查与解决。观其一生,彼为公益奋争,为公义发声,奔走不遗余力,至其晚年,却敛声退出公域,转而投入他从未忘怀的京、昆艺术,与一班戏友往还切磋,说戏、排戏,这种转变自有一种时代况味,令人感慨系之。


李宝臣

礼不远人:走近明清京师礼制文化

李宝臣:《礼不远人:走近明清京师礼制文化(深度修订版)》,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版。

荐语


“本书以明清京师为范围,细述传统礼制,上至国家典仪,下及民间礼俗,无所不包。作者李宝臣先生出身于旧家,幼承庭训,耳濡目染,颇识礼制遗风,及至成人,研习历史有成,故于旧时制度、人物、掌故及社会风俗,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如数家珍,而于流行的种种讹误,多有匡正。透过本书,读者不但可以对礼之形态、特性、功用及其在古人公、私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对于中国之为礼乐文明、礼仪之邦的真实含义也会有更切近的认识。”


为本书写荐语可说是机缘巧合。本来,编辑找的推荐者另有其人,后来转来笔者,我表示愿意拜读学习一下,因我对这本书的作者李宝臣先生略有所知,且有一面之缘。那是几年前,老友郑也夫和他嘴里的“楯爷”,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李楯,为李宝臣量身定制,组织了系列讲座“食道世风”,我听了其中在国图由李楯主持的一讲。事毕,大家移步左近的湖北大厦餐厅,边吃边聊,听他继续谈食论世。宝臣谈食,首先由个人经验出发,其论礼亦然,而这些都与其旧家身世有关。透过其言谈,听者能感受到某种旧时气息,所谓礼不远人,原本是透过具体的人显现出来的啊。


柯岚

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

柯岚:《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版。

荐语


“柯岚教授穿行于文学、历史和法律之间,透过《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经典,为我们展示了清代法律与社会的风貌,同时让我们对书中各色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的行为与命运,有了基于制度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也是因为有这样的理解,作者笔端的同情与批判既内在于历史,又超乎时代。”


本书作者出身法理学,曾以西方法哲学为专攻,著有专书,如今转入中国法律史领域,且由《红楼梦》入手,以书中诸女性命运为线索,探究左右女性运命的文化、社会与法律因素。这个转向十分大胆,甚或有几分冒险。且不说法理同法史专业不同,熟读《红楼梦》跟涉足红学,也完全是两回事。然而,她在处理相关议题时却表现得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尤为难得的是,其女性视角和批判立场既非外在的,也不是咄咄逼人的,而是自然地贯穿于对文学与法律、人物与事件的讲述和分析之中。这里所表现出来的,既是透视历史的理解力,也是把握论题的思想与分析能力。


秦涛

洞穴公案:中华法系的思想实验

秦涛:《洞穴公案:中华法系的思想实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荐语


“本书杜撰了一个中国式的“洞穴奇案”。借由这一思想实验,作者让虚构的古代人物轮番上场,互相驳难,据以展示古人的法律理念与关切。在作者笔下,这些引经据典的古代论辩被转化为现代人熟悉的语言,从而令读者在领略中国古代法律智慧、感受其魅力和独特性的同时,也对其现代意义有所了解。本书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叙述引人入胜,不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味,而且启人思考。”


这本书的书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北京三联书店15年前出版的一本畅销书,彼得•萨伯的《洞穴奇案》。事实上,本书正是其作者因为阅读后者而刻意模仿之作,只不过,这种“模仿”更多是形式上的。说到底,《奇案》展示的是法理学的想象,《公案》所展现的则是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也不妨说,前者是理论,后者是历史。尽管如此,本书的完成,却又是其作者因为受其法理同事提问的刺激与挑战,而尝试思考和回应理论问题的结果。就此而言,本书与上面提到的《命若朝霜》好似殊途同归,均表明理论思考对于法史研究可能具有的意义。顺便说一句,以上二书出于同一出版社的同一书系,这也是一个有趣的巧合。


浙江省博物馆编 陆易主编

何为通人:经世视野下的沈曾植

浙江省博物馆编、陆易主编:《何为通人:经世视野下的沈曾植》,西泠印社出版社2025年版。

荐语


“《何为通人:经世视野下的沈曾植》,以编者兼策展人的不凡识见,拂去历史尘埃,把一位晚清、民国大变革时代的硕学通儒重新带回公众视野,让我们在领略沈氏淹博学识的同时,一窥旧时那一特定群体的经世情怀与精神世界。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沈氏,并有望开启对沈氏其人其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新篇章。”


说起来,我并不是这本书合适的推荐人,而我最终没有谢绝编者之请,也是事出有因。本书主编陆易任职浙省博物馆,我们邂逅于某次朋友聚会,闲谈中她提及浙博藏沈曾植书信文稿等,并就其中与法律相关事询问于我,我事后也曾为她介绍法史学者。未曾想,时隔一年,陆易竟策划了一个沈曾植特展,尽出浙博所藏,向世人展现了通人沈氏博通深厚的学问世界。展览分五部,“刑律”居其首,这种安排颇可玩味。沈氏以硕学通儒名世,后人所重,多在其诗文、书法诸端,专门家或亦知其经史、舆地之学,至于其律学成就,恐怕在法史界内也所知者寥寥,这与其服务刑曹近20年、且为薛允升推为“律学第一人”的生平和声誉实在不相称。如今,有沈氏展览在前,图书出版在后,沈氏律学成就应能引发更多关注与研究吧。


陈利

帝国时代的法律、知识与权力

陈利:《帝国时代的法律、知识与权力》,商务印书馆2024年版。

荐语


“作为反映作者过去二十年研究与思考的文集,本书篇幅可观,包含的信息也很多。书分三编,分别为“法律与国际政治及文化”“法律与国内政治及文化”和“学术漫谈和札记”。末编看上去可能不若前两编那么“正式”“厚重”,却一样地有分量。这里有许多理论与方法上的反省与总结,涉及史学尤其是法律史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史料的批判性运用和跨学科方法的使用,作者为此提出的“思、全、深、新”四原则,看似简单、平淡无奇,其实包含了颇具前沿性的学术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内容。这些,还有同样是基于个人经验与观察的有关研究与教学的思考,都是授人以渔的法门,学生、学者、教师可以各取所需。”


上面这段话取自笔者为本书撰写的小序,也算得是一种“荐语”。关于陈利教授的研究,大家知道较多的可能是他那本于2018年获得列文森最佳著作奖的《帝国眼中的中国法:主权、正义和跨文化政治》(Chinese Law in Imperial Eyes: Sovereignty, Justice, and Transcultural Politics)。而在这本书里,读者可以看到其包括上述议题在内的更完整的研究图像,并由作者夫子自道、现身说法式的总结与反思,一窥学术之堂奥。



更多阅读

【跨年小记】【书单】

年终小记|周雪光:人生中的思想碰撞:A  Year of Magic Thinking
年终小记|张泰苏:合法性、正当性与「信息国家」等:今年部分理论探索与写作

跨年小记|朱晓阳:生气勃勃的学术和艺术,如同“烧烤摊经济”:2024这一年
跨年小记|毛尖:2024,女性为自己松绑的一年
跨年小记|陳惠馨:新时代的女性该当如何:2024年结识的两位奇女子
跨年小记|李汉松:2024,国际法律秩序的裂与变

保马2024年度书单|历史潜流中的前史,新時代的清明上河图


雅理2024书单|徐忠明:作为一种计时工具的读书

雅理2024书单|赵英男:你是春天的花朵,长在秋天里

雅理2024书单|张泰苏:数九寒天看虐心的水牛城比尔队,也依然要推的十本书


全球政经图景的中国观照|郑戈:关于法律与发展的英文书单-2024新鲜版


跨界·邱澎生札记|影响我学术的书:看政经制度的创造性转换,辨识文化的盎然生机(附书单)

跨界·邱澎生札记|邱澎生教授最近关注了哪些书

跨界·邱澎生札记(二) | 邱澎生教授最近关注了哪些书


耶鲁教授张泰苏书单|现实越令人彷徨无措,学术就越要从根本做起

康州的红叶与耶鲁教授的自省书单|张泰苏:顶住压力,做真正要做的事

秋日爬山,打开耶鲁教授这份理性而昂扬的书单 | 张泰苏:不要过度沉迷于短期的局势起伏
冬日看棋,跟耶鲁教授书单探寻人生宽广境界|张泰苏:世界必然是交织在一起的


陈丹丹 | 明月照积雪,犹读(法)哲学:用诗意与勇气熬过人生吧

陈丹丹 | 青椒读什么可不乏味地入睡


保马书单 | 爱与心碎:“情感现代性”

【保马最近推了什么书】 | 早期中国研究书单专题


【文艺批评】最近推了什么书


全球研究·跨界书单|翁壮壮:2024年卢曼系统论冷门书单(闲侃版)


全球研究·PUP书单丨开启新年灵感之旅|普林斯顿节日书单特辑

全球研究·PUP书单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人文社科获奖书单


全球研究·PUP书单·年终盘点 |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文学与哲学书单:但丁《神曲》英译本、启蒙运动巨著、焦虑的哲学指南……


全球研究·PUP书单·终极盘点 | 2024年度最佳:全球顶尖高校和知名媒体今年都在读什么?


全球研究·PUP书单丨古典智慧的新年献礼:塞涅卡、柏拉图和西塞罗的生活指南


全球研究·普大出版社书单|“文科倒闭潮”中的反思与行动:高等教育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全球研究·跨界书单|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0月人文社科书单:诺奖得主再思不平等、中国电子商务经济背后、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生意义


全球研究·信睿书单丨情感研究:情感史、情感人类学、认知神经科学



全球研究Global Studies Forum
globalstudiesforum.com; 跨学科和全球研究的全球学术平台。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史、亚洲史、全球史;全球政经与社会;中外文学、世界文学;全球城市和城市研究;文化与媒介研究;中外哲学、世界哲学;女性研究与性别研究,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