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一辈子忘不了的这次现地教学

文摘   2024-12-25 22:33   海南  


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的“大西柏坡”现地教学,聚焦培养高素质联合作战人才,深入发掘燕赵大地上红色资源的历史纵深感和时代新特质,以初心、铸魂、胜战、启航为主题遴选4线15个教学点位,开发了以西柏坡为原点,区分“东线”“南线”“西线”“北线”4个方向,拓展到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旧址、邢台浆水镇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正定县民兵训练基地、阜平县骆驼湾村等支撑政治理论教学的“大西柏坡”基地群,打造出新时代政治理论教学向实战和实践转型的生动范本。

2024年11月15日至30日,我全程参加了国防大学组织的教学评价活动。11月26日下午,我在联合作战学院参加学员座谈会时,我问他们一个共同的问题:在你听过的政治理论课中,印象最深的是那堂课、那个教员?我们参加座谈的3名评价专家,采取的是个别谈话的方式,学员之间不存在“带节奏”的问题,但大家几乎都指向“大西柏坡”现地教学这堂课,印象深的教员指向王顺风副教授的居多。退休6年半,我在军校搞评价、当评委听过300堂以上的参评课。我深知,一堂让学员叫好的课背后,是教员在课程定位、学情分析、教学策略、特色创新等方面下足了备课的功夫。

11月27日,学院课表上安排的正是“探寻制胜密码建功强军事业——西柏坡现地教学”,原定参加的专家突患感冒,我向组长杨洪江教授请缨参加。王顺风副教授陪同我参加,他年龄与我相仿,性情比较相近,对教学的炽爱让他始终保持燃烧的激情。一路上,他不停地给我介绍这次教学的“七步法”:直前教育、途中讲解、报到宣誓、现地感悟、场景拓展、升华出发、讨论交流,构成西柏坡现地教学的完整闭环。这堂课是由他牵头、整个教研室同志共同打造的精品课程,教员们各负其责、配合默契,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

现地教学的关键是对现地的深度了解,王顺风教授对于当地情况如数家珍。他说:“西柏坡是中国革命取得最辉煌胜利的革命圣地。先是1947年7月12日,刘少奇朱德率领的中央工委正式移驻西柏坡;10个月之后,1948年5月26日,毛主席率领的中央前委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再10个月之后,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创建新中国。在这里,全国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一气呵成,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在这里升华凝聚。应该说,西柏坡是战略决战指挥地,‘两个务必’诞生地,‘进京赶考’出发地……”

西柏坡的故事很多,王教授给我们讲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故事。西柏坡纪念馆直面石家庄的水源地岗南水库。岗南村抗战期间走出一位著名的革命文化名人曹火星。19岁时的曹火星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主席看到后,提笔加一个“新”。从此,这首歌曲确定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曲因创作于1943年,其中有一句歌词,“他坚持了抗战六年多”。第2年,我军全体官兵不约而同,自动改成“他坚持了抗战七年多”。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从此,这首歌的这句歌词定格在“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这是革命战争史上唯一一首由领袖、专家、最广大官兵集体定词的歌曲。

西柏坡现地教学的区域,指的是从驻地到西柏坡纪念馆及沿途所在地区,甚至更扩大一点的地区。以西柏坡为牵引,王顺风牵头教学组将这一区域的地理历史,概括为7个字,即山、河、路、族、团、库、歌。这七个字的背后都蕴藏着大量动人的故事,比如“库”,是指现在的岗南水库。为了彻底根绝滹沱河水患,1958年,河北省委报请党中央,最后由毛主席拍板,在岗南村筑坝,建设岗南水库。这样就不得已淹掉了西柏坡,西柏坡人民不愿离开革命圣地,只能向北500米,海拔提高57米,新建了一个西柏坡村及西柏坡纪念馆。虽说如今看到的是一个复制品,但是按原规格复原重建,大量的使用了西柏坡人民精心保管的原建筑材料,大量的革命文物“一桌一椅一凳一箱”得到保留,更加展现出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走一路、讲一路,王顺风副教授讲的细致入微,我们听得兴致勃勃。快到西柏坡纪念馆时,他拿出一个纸盒撑起的文件包,里面整齐摆放着简易电筒、秒表、小毛巾、西瓜霜含片等野外授课用品,他拿出其中的一个小扁瓶,放进内衣袋,是用于润嗓子的白开水。教学组要求学员严格要求自己,提出了“7个不要”的纪律要求。王副教授以身作则,为的是在现地教学中展示出我军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过硬形象。

这一天,石家庄地区骤然降温,我们一下车,刺骨的寒风就来了个“下马威”。此时,学员们已在五大书记铜像前集合完毕。王顺风副教授接受值班员报告后,以其宏亮有力的声音讲道:“今天,我们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培训班全体学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中国革命取得最辉煌胜利的革命圣地,深切缅怀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前辈在西柏坡时期创立的丰功伟绩,深入探寻中国共产党取得最辉煌胜利的制胜密码,深情领悟以伟大的西柏坡精神和革命领袖的赶考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增添强大的精神动力。现在,他们将以你们创建的人民军队的最高礼节,向革命前辈致敬!向革命圣地西柏坡,报到!”接着,在统一的口令下向领袖们敬礼、向鲜红的党旗宣誓、与五大书记铜像合影。

参观西柏坡纪念馆是现地教学的重头戏,他们采取的是讲解员与教员融合教学的方式。在第二展室之《中国土地法大纲》及“安平县农民保家独立团”照片处,王顺风在讲解员讲解基础上强调:《中国土地法大纲》发布于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这一天正是国民党中华民国的国庆节;同一天发布的另一个重要文件,是毛主席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也称“双十宣言”,提出的核心口号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同一天,两个重大文件,一个土改,一个战争,除了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坚定决心之外,还深刻表明了解放战争的胜战规律。毛主席深刻指出,解放战争两件大事,一个是土改,一个是战争,双轮驱动,缺一不可。这进一步表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初心……

在西柏坡纪念馆陈列馆第六展室之辽沈战役要图前,王顺风副教授提出一个让学员们感到新鲜的问题:东北野战军十几万重装大军是如何实现十天之内秘密、安全、顺利千里大转移的?在学员们讨论之后,他肯定了“铁路输送”的答案。他接着自问自答:对于“小米加步枪”的我军,为何突然具备了强大的现代化铁路输送能力?关键在于我党我军对铁路输送的高度重视。在日本投降时,我军就迅速成立了东北铁路总局,这是一个高度军民结合的机构,吕正操出任东北铁路总局局长。东北野战军还秘密成立了当时全军也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特种兵纵队——东北铁道兵纵队,既能运,又能修,还能打。到辽沈战役爆发前,我军掌控的东北铁路运输里程超过了百分之九十多,国民党军只控制着几个节点城市,为我军铁路迂回输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而辽沈战役的胜利,则是大火车跑出来的。现代战争的远程投送更加重要,希望大家从辽沈战役千里大转移中得到有益启示。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王顺风副教授介绍道:以我站立点为中心,把这里划分为三个区。我的右手方向,隔过这排小屋,西面的院落为中央工委领导人居住区。工委书记刘少奇、副书记朱德、常委董必武,是一个备份的党中央。我的左手方向,隔过这排小屋,为中央前委领导人居住区,即: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我的后侧,为第三个区,简称中央军委作战室,党中央、毛主席的一道道命令从这里发出,指挥着全国六大战场,即,东北战场、华北战场、西北战场、华东战场、中原战场,共五大战场,第六大战场是长江以南仍处于国民党统治区的反蒋第二战线。为了便于学员们记忆,王顺风教授将这简陋的小屋,以及与之相连的巨大业绩,用十个数字做了概括,即:一部电话,两张地图,三套桌椅,四间土屋,五大书记,六大战场,七二全会,八一军旗,九州来贺,十一建国……

现地教学活动安排一天时间,我本想全程参加,但教学评价专家组下午有会,我只好在中午饭后返回学院。王顺风团队打造的这堂现地教学精品课,是让学员们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思想政治课,是能影响学员一辈子的实践教育课。他们引导学员走进历史,亲身感受当年的战争氛围,去触摸那段激情燃烧岁月里留下的痕迹,目的是深入探寻我们党取得辉煌胜利的制胜密码。比如在重大危机到来之际,我们的党中央,我们的领袖们,是多么的从容不迫,多么的高瞻远瞩,多么的科学应对。笔者在现地大半天时间,虽然被寒风吹得脖颈僵硬、全身发凉,但深刻感受到,从历史中汲取的这些精髓将助力学员们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锤炼联合作战本领,提升军事指挥与参谋素养,为在未来战场上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筑牢坚实根基。




刊期:20241225


鲁霞客
军事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