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大:龙方成教授的追光“方程”

文摘   2025-01-12 21:09   海南  



近日,国防科大公众号上推送了一篇《一路追光播火——记学校军政基础教育学院教授龙方成》的文章,当我细细读完那饱含深情与敬意的文字后,往昔与龙方成教授相处的点点滴滴如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那些记忆仿佛被重新赋予了温度,瞬间引发了我对龙教授诸多的真情实感,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味之中。

龙方成教授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追光“方程”,那是一道由热爱、专注、担当、创新等关键“变量”交织而成的精妙式子。“热爱”是这道方程的底数,犹如深厚的地基,承载着他对教育事业数十年如一日的热忱,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始终保持着那份初心,不曾有丝毫动摇;“专注”则是方程里的系数,让他在知识的海洋中潜心钻研,一头扎进书海、梳理海量资料、精心打磨讲稿,为每一堂课都注入十足的养分;“担当”如同方程里的重要常量,面对学生成长路上的困惑与迷茫,他总是毫不犹豫地肩负起引导者的责任,用耐心与智慧为他们拨开迷雾,助力他们找准前行的方向;“创新”更是不可或缺的变量,随着时代发展的浪潮,他积极拥抱新科技,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让知识能以更新颖、更贴合学员的形式传递出去。龙方成教授便是用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在教育的舞台上不断求解这道追光“方程”,书写着独属于他的教育华章。

我与龙教授相识的机缘始于12年前。当时,学校正寻觅合适之人担任军队政治工作学研究生导师,我有幸进入了龙方成教授的视野。他仔细审阅我的资料,而后与我在电话里有一场深入交谈。龙教授的话语不疾不徐,如同山间的潺潺溪流,却句句精准,似那能解开谜题的钥匙,既透彻地了解我的专业能力,又敏锐地捕捉到我内心对教育怀揣的那份真爱。我犹记得,他静静地听取我诉说想法,时而回应表示认同,时而轻声道出建设性意见。那一刻,我仿若在茫茫求知路上遇见了难寻的良师益友,满心都是相识的欣喜。

初见龙方成教授,他身姿挺拔,步履沉稳,脸上常带着温和且谦逊的笑容,那笑容仿佛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能瞬间让人放下心中的拘谨。他的眼神深邃而明亮,透着一种对世间万物洞察的睿智,让人一眼望去,便知这是一位学识渊博却又毫无架子的学者。头发虽已有了几缕银丝,但那更像是岁月为他的智慧增添的别样点缀,彰显着他在教育领域多年耕耘的痕迹。

经他大力举荐,我得以被聘为“国防科技大学军队政治工作学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院苏副院长亲自颁发聘书时,龙方成教授坐在学术报告厅第一排,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那笑容里蕴含的喜悦,仿佛比他自己获得荣誉还要浓烈几分。也正是从那时起,我深知,在这所大学开启的教育之旅,有了龙方成教授的助力,将会如那被点亮的烛火,愈发顺遂且充满意义。
此后,每次我应邀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授课,无论他手头的工作如何繁忙,定会亲自到机场迎接。偌大的机场,人潮如织,而他的身影却总能轻易落入我的眼眸,他总是早早地等候在那里,目光不停地搜寻着,一旦看到我,便即刻快步走来,脸上绽放出真诚的笑容,伸手接过我手中的行李,那自然又亲切的举动,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我的心田,让我在这陌生的行程中满是归家的温暖。到校后,每顿饭他都会精心协调主要领导陪我就餐,席间,他话语虽不多,却总能恰到好处地引导话题,让氛围轻松融洽,似一位优雅的指挥家,让交流的乐章和谐奏响,让我能毫无拘束地与大家分享交流。

随着我来国防科大次数的增多,我在原人文与科学学院曾华锋院长、蔡渭滨政委及军事政治基础学院何涌院长、吕超政委等领导的介绍中了解到,龙方成教授是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去耕耘,完美诠释着“教师是崇高的职业,教学是份良心活,需要真心热爱、无限投入”这句话。为了让知识的清泉常葆澄澈与鲜活,为了让课堂满意率如那节节攀升的藤蔓,他数十年来如一日,只要稍有闲暇,便一头扎进书海之中。他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理论书籍,那些书册大多已被翻得略显陈旧,书页的边角微微卷起,似是在岁月里诉说着被反复翻阅的故事,上面布满了他勾勾画画的痕迹,还有那写满批注的纸条,如同灵动的音符,从书页间探出一角,吟唱着他无数次阅读思考的旋律。他不仅沉醉于传统书籍的墨香,还会花费大量时光上网阅读,如那辛勤的蜜蜂穿梭在信息的花丛中,精心梳理着海量资料,不断充实着自己的讲稿,只为在课堂上能为学生们呈上一桌桌满是知识珍馐的盛宴,每一道“菜肴”都是最前沿、最丰富的内容。
《军队基层政治工作》这门课,于龙方成教授而言,是多年来用心探索与讲授的“老友”,可对于一届又一届的学员来说,却是充满新鲜感的“新程”。他深知这门课是连接院校与部队的关键“桥梁”,承载着为学员们铺就通往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之路的重任。于是,他像一位匠心独运的工匠,不断思索着如何雕琢教学内容,让学员们能更好地吸收知识,更顺畅地走向基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在这方面有一些实践经验,经他指导和修正后,有不少工作心得发表在《基层政治工作研究》杂志上。去年初,我带女儿搞了几篇政治工作研究,在“鲁霞客”公众号发表后,经他的推荐,在《基层政治工作研究》中连续刊发。
龙教授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教学“魔法”,总能巧妙地将那些看似高深的“大道理”融入一个个鲜活有趣的“小故事”里,把党“想说的”和那群年轻的学员们“想听的”如同拼图般完美契合起来。课堂上,他似一位博古通今的说书人,将当下的社会思潮、社会动态以及热点事件信手拈来,化作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案例,融入到教案之中。比如,讲到某个政治原理时,他会以当下社会上发生的一件正能量事迹为引子,然后如那抽丝剥茧的能工巧匠,娓娓道来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让学员们仿佛不是在听枯燥的理论课,而是置身于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故事分享会,在不知不觉中,被那知识的魅力所吸引,被那思想的火种所点燃。

他带的博士张秀波,通过龙教授引荐,我们已是好朋友了,那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存在呀。他身姿矫健、腰板挺直,浑身透着一股刚正不阿的劲头,那平展的双肩,仿佛能扛起千钧重担,彰显着军人特有的坚毅与担当。他读博之前有着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可龙方成教授站在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觉得他在理论基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夯实。在张秀波撰写博士论文的过程中,即便预答辩专家都已经认可了论文内容,龙方成教授却有着更高的追求,他认为若想日后在教学科研领域稳稳立足,还需精益求精,如那打磨美玉的匠人,不放过任何一丝瑕疵。于是,他亲自指导张秀波对论文进行调整充实,经过反复的研讨、修改,硬是又增添了近5万字的内容,这精心雕琢的过程,为张秀波从严治学、从容转任教员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也让那张通往学术殿堂的大门更加稳固宽广。张秀波多次向我表示,龙方成教授就是他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样板”。

有幸的是,我与龙方成教授共同培养过一名叫朱晓帆的研究生。朱晓帆是我母校陆军防化学院送学的研究生,她恰似那春日里刚破土而出的嫩苗,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懵懂,对未来的研究生生活既满是期待。龙方成教授对待朱晓帆,就如同呵护幼苗一般,关怀备至且要求严格。每次研讨会上,教授总是会提前精心准备诸多资料,将与朱晓帆研究方向相关的前沿理论、经典案例等一一罗列出来。而后,他会耐心地为朱晓帆讲解,用他温和而沉稳的声音,引领着朱晓帆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在指导朱晓帆的过程中,我与龙方成教授配合默契,像是琴瑟和鸣的乐师。我更侧重于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去启发朱晓帆,给她讲述一些过往在实践中遇到的类似情况以及解决办法,让她明白学术研究不能脱离实际,要让理论在现实中落地生根。而龙方成教授则更多地从理论高度去引领她,帮助她夯实基础,拓宽学术视野,让她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审视自己的研究课题,如同那登高望远的引路人,带领朱晓帆领略更广阔的学术天地。遗憾的是,由于部队工作原因,我没能参加朱晓帆的论文答辩会。据龙教授说,晓帆的汇报条理清晰,观点新颖,赢得了答辩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在龙方成教授的精心培育下,一批又一批的学员如同那展翅高飞的雄鹰,茁壮成长,他们带着教授传道的知识理念,带着那份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热情与担当,飞向学校的各个岗位,奔赴全军的各个角落,成为了政治工作领域的中坚骨干力量。而龙方成教授自己,也在这不断耕耘的教育道路上收获了诸多荣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称号加身,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诸多奖项也被他收入囊中。可他并没有丝毫的懈怠,依旧带着那份对教育事业的初心,如那永不停歇的行者,带领着团队冲锋在教学科研一线,继续书写着他的教育篇章。

如今,时代在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如那奔腾不息的浪潮,滚滚向前。龙方成教授又紧跟时代步伐,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新的科技,他深知,教学形式不能一成不变,要想让知识真正走入学员们的心里,就得像那顺应时节变换种植作物的农夫一样,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讲授。还记得90年代,他刚站上讲台时,播放课堂幻灯片还只能依靠投影仪一张张手动放映,那场景仿佛还在昨日,而现在,他积极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到网上,让更多的青年官兵能便捷地接受知识的洗礼,宛如那勇敢的开拓者,在教育的新领域里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他带领团队组织研发的某教育训练软件一期即将上线部署到全军部队,那是以“05”后青年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而成的,旨在提高理论武装、军事训练和文化培塑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一成果,就像一座崭新的桥梁,连接着传统教育与现代科技,让知识的传递更加高效顺畅。

龙教授太忙了,我们十多年相处下来,已经成为要好的知心朋友。我每次到大学有公务活动,他只要听说了,一定会去看我,那是我向他学习真知的宝贵时光。我常住沈阳,多次邀请他全家到沈阳去,但因公务繁忙一直没有成行。好像越是到了寒暑假,他的科研等公务活动可能会更忙。我对龙教授是发自内心地的敬佩与感动,邀请他到沈阳来,我在表达真情的基础上,还有自己的“小心思”,是想有更多的时间向他当面讨教,因为他就像一座学识富矿,从他那里可以学到深刻而又解渴的独到见解和前沿理论。他讲话如行云流水,声调不高但学问高深,从内心里我把他当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龙方成教授的教育生涯,就像是一道复杂而精妙的“方程”,他用热爱、责任、坚守、创新等诸多元素,不断求解着教育的最优解,一路追光,一路播火,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了无数学生前行的道路,点燃了他们心中为理想奋斗的火焰,他的身影,也成为了国防科技大学一道熠熠生辉的风景,激励着更多的人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勇前行,在奉献的道路上坚守初心,成为那追光路上的同行者。




刊期:20250112

鲁霞客
军事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