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人一院士” 看《拓天密码》里 “小” 与 “大”
文摘
2025-01-17 08:36
海南
![]()
2025年1月17日,我5点多钟起床赶航班,应邀到第63研究所做颁奖嘉宾。到达机场还挺早,我习惯性地打开国防科大公众号,一篇“高地之上破译空天‘人才森林’密码”引起我的注意。由于前段时间我应邀到这个学院进行授课交流,感情的因素让我细细品味。坐在候机大厅的座椅上,我急急掏出笔记本电脑,用心敲下关于“小”与“大”的辩证思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以 “千人一院士” 的卓越育人成果,在《拓天密码》这部思政情景报告剧中,深度诠释了 “小” 与 “大” 的辩证关系,为我们展现了空天人才培养与事业发展背后的深刻哲理。![]()
“小” 积累铸 “大” 成果:“千人一院士” 的孕育之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空天科学学院培养出10名两院院士和30余名国家重大工程正副总指挥、总设计师,以及朱杨柱等杰出人才,享有 “千人一院士” 的美誉。这一辉煌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无数 “小” 的积累。每一位教员精心备课、耐心授课,是知识传承的 “小”;每一名学子日夜苦读、钻研学术,是成长进步的 “小”;每一次科研项目的小突破、每一次学术交流的小启发,都如涓涓细流,汇聚成 “千人一院士” 这一宏大育人成果的江海。这让人想起“铁杵磨针”的故事,老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打磨铁杵,每一次细微的摩擦,看似微不足道,却在坚持不懈中,最终将铁杵磨成针。空天科学学院的师生们,以持之以恒的 “小” 行动,实现了人才培养的 “大” 跨越。这种从 “小” 到 “大” 的积累,启示我们,伟大的成就源于无数看似平凡的努力,只要坚定目标,持续积累,点滴之功终能铸就非凡。![]()
小切口呈现大主题:解码 “千人一院士” 的精神内核《拓天密码》通过基层新闻干事的独特视角,以小切口展现空天报国的宏大主题。这一视角的选择,就像在庞大的拼图中找到关键的一块,通过它能窥见整幅壮丽画卷。从新闻干事的眼中,我们看到学院日常的教学、科研场景,这些看似普通的 “小” 场景,实则是孕育 “千人一院士” 现象的土壤,深刻反映了空天报国的伟大主题。类比“曹冲称象”,曹冲没有被大象庞大的身躯和传统称重方法所局限,而是巧妙地利用石头、船等身边小事物,找到称象的方法。同样,《拓天密码》以小切口为突破,从细微处挖掘空天报国的深刻内涵,揭示出“千人一院士”背后空天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这告诉我们,探寻宏大主题,需从细微处入手,以小见大,才能真正把握其核心。![]()
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传承 “千人一院士” 的精神火种剧中那些空天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小故事,是 “千人一院士” 精神的生动注脚。比如教员们甘当 “栽树人”,精心培育每一位学子,看似平凡的教育日常,却蕴含着燃烧引路、传承使命的大道理。这让人联想到“程门立雪”的故事,杨时为求师道,在程颐门前站立等待,积雪一尺多厚仍不离去。这份对知识和师长的敬重,是尊师重道精神的体现。空天学院里教员对学生的悉心教导,学生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如同“程门立雪”般,传承着空天报国的精神火种,铸就了 “千人一院士” 的辉煌。这些小故事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我们明白,伟大的精神在平凡的故事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小人物汇聚大动力:铸就 “千人一院士” 的磅礴力量在空天科学学院,每一位教员、科研人员都是小人物,但正是这些小人物汇聚成推动学院发展、铸就 “千人一院士” 成就的强大动力。这恰似“众志成城”,面对洪水、地震等灾难,无数平凡的个体挺身而出,他们或许只是搬运救灾物资的志愿者,或许只是坚守岗位的基层干部,但每个人的力量汇聚起来,就能筑起抵御灾难的坚固长城。空天学院里,教员们传授知识,科研人员攻坚技术难题,行政人员做好后勤保障,每个人在自己的小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推动着学院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造就了 “千人一院士” 的伟大成就。《拓天密码》以 “千人一院士” 为生动样本,全面展现了 “小” 与 “大” 的辩证统一。在追求强国强军伟大事业的征程中,我们要重视每一个 “小” 的力量,以 “小” 为起点,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铸就属于我们的辉煌。![]()
刊期:20250117![]()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