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大:让我下决心“熬通宵”的这堂课
文摘
2024-12-20 23:09
湖南
2021年12月19日上午,我应邀为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交流了一堂课,题目是: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落地落实的“五个关节”。这堂课是学院在近一个月前预约的,我也作了精心准备。本来是挺正常的一堂课,因为我被学院的一个举动所震动,使我心甘情愿地熬了一个通宵重新备课。近段时间,我正在国防科技大学参加教学评价。授课的前两天,空天科学学院的政治处刘主任、高副主任、杨干事特意赶到三号院来看我,顺便带来了他们筹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并送了我几本学院重大典型的书。我由于此次担任组长,比以往更忙一些,直到授课的前一天晚上,才抽出时间认真研读了学院的教育方案。我这一看不要紧,一看就让我震动了。学院按照模块式设计、专题式研究、团队式攻关、菜单式服务的教育思路,建立起时间贯通、内容贯通、人员贯通、资源贯通的教育机制,旨在锻造一批“三会一好”的政治教员,打通军人本科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为培塑“对党绝对忠诚、科技基础厚实、创新思维敏锐、军事素质过硬、作风纪律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空天军事人才打下坚实思想根基。作为一个“老政工”,我能看出一份方案里下到的深功夫,也能读懂这个研究团队所具备的硬功夫,更能体会学院领导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良苦用心。他们紧贴学员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将四年培养期应当讲授的教育主干课划分为 5 个模块、32 个专题,每个专题列出授课对象、授课要点、延伸阅读、配合活动、讨论辨析等要素。下一步,还要在全国全军科学设置50个实践教育基地。这份方案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心湖,让我的内心满是触动和震动。我既为其深邃的理念、缜密的架构所惊叹,又为其蕴含的创新活力与实践匠心而深深折服。这份教案更像是一把冲锋号,让我下定决心要顺承教育方案的特色重新备课。课比天大、讲台神圣,这是我内心里的坚守。一个通宵下来,原来准备讲稿的五个问题,有五分之四是我重写的。望着窗外破晓的天光,虽身心疲惫,但内心却涌动着一股难以抑制的力量。这重新备出的讲稿,承载着我对教育使命的坚守与精进,满溢着激情与信念。我深知它将在课堂上化作受众的精神食粮,可为助力强军起到点滴的作用。想到这里,所有的辛劳都化作了我对教育成效的憧憬与希望。我早晨来不及吃饭,靳军政委给我带回了两个鸡蛋和酸奶。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源自“哈军工”时期由钱学森倡导开设的导弹工程系,拥有60多年来从未中断建设的航天类学科专业,整体实力位居国内前列,是我国空天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院拥有国家级创新团队5个,在职两院院士6人。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学院培养各类毕业生中有10人当选为两院院士,取得了“千生一院士”的人才培养成效。有30余人担任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工程各系统正副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航天人才森林现象”。走进这个“航天人才森林”,我内生满格的肃然起敬之意。我一向重视授课的开头,我这次是开头与结尾联动考虑。实践中感到,好的开头就像神奇的“钩子”一样,能把学生的思维迅速拉进课堂;好的开头还可以为整堂课定下基调,或者是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氛围,或者是引导听者快速进入专注思考的状态。我此次授课的开头以《礼赞空天学院》为题写了一首赞美诗,请专业播音许湛配乐朗诵。许湛是个大才女,曾为我的不少拙文配过音。朗诵中,她吐字清晰精准,情感表达收放自如,轻柔时若春日微风拂过繁花,激昂处又如汹涌的浪潮,仿佛文字已化作鲜活的生命,被她用声音演绎得入木三分,或低吟浅唱,或引吭高歌,展开了一场动人心弦的灵魂诉说——授课结尾也很重要,它能升华主题,把课程内容提升到更高层次的理念或者价值观上,给听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好的结尾还可以引发听众思考,让大家在课后还能继续回味和探索。同时,结尾也是给授课画上完整的句号,给听众一种圆满结束的感觉,不会有戛然而止的突兀感。我在授课结尾中讲道:思想政治教育就像一扇门,打开它就能见到阳光、绿水和鲜花。但打开它需要掌握五个密码。为此,我写了一首《教育之门的密码》的抒情诗,请学院的多面手人才张鲁沙现场朗诵——国防科大真是人才济济,张鲁沙那沉浸式的动情朗诵,确实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把我给感动了,我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表示感谢。刘主任的主持,又像一道暖心的光,不仅给我注入信心和动力,还引来大家多次热烈的掌声。课后,不少战友主动加我微信,还发来了真诚的鼓励,这让我由衷感到,“熬通宵”的辛苦是值得的!当然,年过花甲,我也是偶尔的“熬通宵”,请大家不必仿效。我有时下半夜发公众号,截止早上6时,竟有数百人阅读,这说明有数百人正在熬夜。作为一个老兵,真诚希望发奋图强的年轻战友,尽量不要加班到下半夜,有急难任务偶尔为之可以,切不要让熬大夜成为青春的“刺客”,不要让黑眼圈成为青春的“勋章”。愿亲爱的战友们,珍惜健康,张驰有度,用规律的作息编织绚烂的青春锦锻。刊期: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