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义是我同一个部队的老战友、老大哥,屈指算来,我们相识相处已近30年。他身材高大,身姿挺拔,面庞轮廓分明,眼神深邃坚毅,嘴角常带着一抹友善的笑意,站在人群中尤为显眼。我处朋友有“三个是否”标准:是否有利于心情愉快的生活,是否有利于精神振奋的工作,是否有利于素质提升的互动。孟繁义大哥显然给我以这种强烈的同感,尤其是他“三进三退”的独特人生脉络,镌刻着他个人的坚韧与智慧,彰显着他无畏的勇气与担当,能给予我们人生的启迪与力量。我早想写写他,这次在海南再度相见,触发起了我动笔的决心。
孟繁义的第一次进退是“进军营与退伍”。孟大哥踏进军营,如同优质种子落入肥沃土壤,在军队这座大学校里汲取知识,在大熔炉中锻造意志,在大家庭里净化灵魂。凭借自身不懈努力与突出表现,他很快被遴选为营部文书,继而调入师机关担任保密员这一关键岗位,继而成为提干对象,彼时的他,恰似站在希望的山巅,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命运的轨迹常常难以预料。种种变故之下,提干的希望如泡沫般破碎,复员的安排突如其来,他毫无防备地从希望的巅峰坠入失望的深渊。但人生恰似一场充满未知的漫长旅程,高峰与低谷皆是其中必经的风景。这次挫折,看似是命运无情的重击,实则可能是另一种馈赠。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言:“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从孟繁义后来的发展来看,退伍,并非是结束,而是另一段征程的开始;并非是退缩,而是新一轮奋进的起点;并非是沉寂,而是再一次绽放的前奏。在这“一进一退”中,他铸就了一段无尚光荣的当兵历史。
孟繁义的第二次进退是“进单位与退岗”。孟繁义从部队退伍后分配到团委工作,本可以在安稳的航道中前行。当时代的号角吹响,单位号召下海闯市场,他毅然决然停薪留职退岗,勇敢踏上了未知的征途。他从应聘酒店经理起步,带着部队赋予的政治头脑与吃苦精神,在创业的浪潮中打拼。一路上,挫折如暗礁般频繁出现,试图阻挡他的航程。但每一次挫折,都如同对船身的锤炼,让它愈发坚固。他明白,磨难并非是命运的刁难,而是成长的阶梯;困境不是前行的阻碍,而是蜕变的契机。在商海的狂风巨浪里,他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智慧,逐渐驾驭住了命运的航船,行驶得风生水起。他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商机,以果敢的决策把握机遇,以不懈的努力迎接挑战。爱默生说:“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在这“一进一退”间,他造就了一个商海创业的成功案例。
孟繁义的第三次进退是“进机关与退休”。孟繁义于商海之中,凭借非凡勇气与不懈努力披荆斩棘,开辟出独属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曾经停薪留职的他心向机关工作,最终任职于人社局办公室主任一职。他的这段历程,恰似江河蜿蜒流转,在不同地貌间奔腾,吸纳各方力量,最终汇聚成磅礴之势。在部队,忠诚度与执行力如同深埋于他灵魂深处的种子,在纪律严明、使命至上的环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铸就了他坚定的信念与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投身市场,那如惊涛骇浪般的竞争与挑战,磨砺出他敏锐的洞察力和顽强的适应力,为这颗种子注入了丰富的养分,让其枝叶愈发繁茂。如今回归机关,过往的种种经历不再是孤立的片段,而是相互交融、彼此成就。他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清正廉洁为准则,以务实担当为己任,以出色的政绩光荣退休。在这“一进一退”中,他成就了一个官场收官的华丽传奇。
孟繁义经过“三进三退”的特殊锤炼,在领导、同事与好友中间立起三种让人可近可学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