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用别有意义的一课告别2024年

文摘   2025-01-02 00:30   海南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告别一年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说,选一种最有意义的方式,那么,2024年最后的告别,我想用本年度的最后一课作为告别。因为这堂课,时间特殊、对象特殊、意义特殊。

一、不在计划内的一课

2024年12月的最后一周,本来是年底工作最忙碌的时间段,接到某部政委又是昔日并肩战斗多年的挚友兄弟当面相邀,请我利用单位组织党委支部书记培训时机无论如何去讲一课。我只能利用周末赶过去。原本计划当天晚上7点多到,8点讲课,10点结束。第二天上午到英模连队参观学习后就往回赶。当天晚上给书记培训班的这堂课,旅政委专门让机关把我个人简要情况告知官兵,并放出话来,授课是讲座形式,全旅干部可以自由来听,结果从军事干部、到很多党委(支部)委员、到新毕业的排长,都自发选择过来旁听,让我很受感动和鼓舞。我以“攒足新时代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六种劲”为主题,不顾嗓子发炎还未痊愈,与大家一起度过了短暂而美好的2个小时。也正是有了这两个小时的预热打底,旅领导和官兵们再次盛情邀请,要我利用第二天上午的时间,再给这几年正在广泛宣传的英模连队“生死在一起连”官兵讲一课。最是可爱的基层官兵盛情最难却,只能在第二天上午临时增加一堂课,把原本只和连队官兵代表进行的座谈改为授课。这也成为我本年度的最后一课。

二、紧张备战的一课

课比天大。这是我一贯的宗旨。答应了就得克服一切困难去准备、上台了就尽最大努力去讲好。每次讲课,特别是到校外讲课,我都会提前和相关单位机关充分沟通,对授课对象深入了解,对授课内容深度调整。在前去韶关的高铁上,我还在座位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给书记培训班讲课的课件。还好,去之前已经看了很多关于“生死在一起连”的相关资料,路途中完善好课件后,又对本来计划开展的座谈会进行了一些构想。这恰好都成为了我第二天给连队官兵临时讲课的丰富资料来源。当天晚上给书记培训班授课结束后,已经是10点多了,与旅领导又进行了亲切的沟通,真正开始为第二天上午连队授课作正式作准备,已经是12点以后了。深夜,我在电脑上敲下了提纲思路和需要引用的素材,形成了初稿。结合连队的特有精神,为了更接地气和符合实际,我以“在一起”这个关键词为主题,计划给连队官兵分享“更好地学习在一起、更好地成长在一起、更好地战斗在一起、更好地奉献在一起”四个方面。第二天我又早早起来,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把讲课提纲全部重新默写了一遍,并在每层小提纲旁边附上了想展开列举的10多个典型事例,真正做到了烂熟于心、有备无患。

三、深受教育的一课

教育者先受教育。对真正的教育者来说,每次讲课搞教育,其实也同时是受教育的过程。特别是置身英模连队、贴近基层官兵,更是自身与官兵们的一次情感互通和身心互教。“生死在一起”连是最近两年陆军广泛宣传的典型之一。连队发源于1937年12月24日的天福山起义部队,北战南征,历经多场战役战斗的洗礼,部队在烽火岁月中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官兵始终坚守的红色“传家宝”。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进入本溪以南整训,二连前身部队官兵随团担负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行军途中,战士朱吉才腿部中弹。全连官兵抱定决心,绝不抛弃任何一个战友。他们抬着朱吉才边行军、边诱敌、边战斗,制造了部队主力仍在辽南地区的假象,诱使敌纠集大部分兵力进行“围歼”。面对重兵围困,官兵毫不畏惧,与敌人斗智斗勇周旋80余天,出色完成任务,被授予“生死在一起连”荣誉称号。在连队荣誉室,我看到展陈着一只老旧的水壶。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连队奉命牵制敌人,最艰难的时候全连只剩下一壶水。战斗间隙,政治指导员李欣芝把水壶递给了伤员张广华,但张广华又把水壶递了回来:“大家还要战斗,你们先喝!”水壶在大家手中传了一轮,最后到李欣芝手中时,还是满满的一壶。“每名同志都喝一点,伤员先喝,再到战士喝,接着党员喝,最后干部喝!”李欣芝下了命令,即使这样,大家都是抿一小口,生怕后面的战友没水喝。近年来,二连通过邀请革命先辈视频连线、现地教学等方式,引导官兵赓续优良传统,续写时代荣光,形成了“团结在一起、成长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生死在一起”的优良传统。新兵下连、新任职干部报到,第一件事是参观荣誉室,读的第一本书是连史册,唱的第一首歌是《生死在一起》。受“生死在一起”精神激励,列兵熊家海从网瘾少年成长为合格军人;藏族战士泽仁扎西努力克服语言障碍,各项素质全面发展,成为连队最年轻的班长;硕士研究生入伍的覃国幸和二次入伍的王磊互相“较劲”,在学习和训练上名列前茅……我看到的一个个鲜活的事迹、听到的一个个官兵铆在战位的成长故事,像一个个缩影,映射出新时代连队官兵的奋斗足迹。“生死与共、向死而生、虽死犹生”的种子,深植于连队每名官兵心中,成为锻造胜战尖刀的精神支柱。这份红色“传家宝”,也激励着一茬茬官兵,教育着每一个来到连队的人。置身这样的热土、面对嗷嗷叫的战士,怎能让人不深受教育、备受激励;如何不让人血脉偾张,倍感振奋。

四、别有收获的一课

近年来,我利用带政治理论教员们到部队宣讲服务、自己受邀到军内外讲课等时机,去了很多英模单位特别是基层连队,有些英模连队是多次造访。比如,王杰连、大功三连、雷锋连,郭兴福连、尊干爱兵模范连,基层安全保卫工作模范连等等。在与这些基层英模单位接触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基层官兵们在强军思想指引下阔步前进的精神风貌,我一次次地为我们基层官兵的坚定理想信念、英勇顽强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染、深切感动。每次也会把自己这些年在一线部队工作带兵和在军队院校带学生的体会分享给基层官兵,以期对大家有所启发共鸣。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感情,很多官兵课后都会经常跟我联系,交流在基层的所思所想所惑,分享个人成长进步的喜悦;我收获了成长,在一次次的交流互动中,感受到了奋斗之真和人性之美,指引我战胜人生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始终保持向善向美的至纯至真;我收获了鼓舞,虽然这些年收到了很多单位聘请为专家和导师的聘书,但在“生死在一起连”,所在旅领导和机关专门为我举行了部队政治工作指导专家和理论宣讲特聘教授的聘任仪式,这也是对我一个教育者的莫大信任和极大鼓舞,是对一个院校政治工作者的巨大激励和鞭策。

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这是大愿景大气魄。我想,同理,对于教育者来说,课虽难,磨则可成;教虽苦,行则尤甘。新年已进入倒计时,惟愿继续保持住初心,更好传播正能量,继续秉持好习惯,更多践行真善美。坚持,多做有意义的事;努力,做有味道的人!




刊期:20250102

鲁霞客
军事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