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霞客”公众号4周岁:420篇原创、12764名粉丝、5项功能……
文摘
2025-01-21 15:12
海南
2025年1月21日,是我开办“鲁霞客”公众号4周年纪念日。“位卑未敢忘忧国。”4年前,面对信息繁杂的网络浪潮,我深感一个“老政工”的责任和优势。因此,我以“传播正能量、发出好声音、铁肩担道义、讴歌新时代”为主旨,以原创作品、分享心得为特色,以助力强军、服务官兵为目标,开办了“鲁霞客”公众号。作为一名退休老兵,我虽现已年过花甲,却始终秉持着与时代、社会和年轻人同行同学的理念,决不让思想观念随着岁月而老去。应该说,个人公众号崛起于广袤无垠的网络天地,散发着迷人而深邃的光芒。在这个虚拟却又无比真实的世界里,它在牵引主办者思想与时俱进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粉丝们的生活与思想。我初步体会,个人公众号至少具备“五项功能”:一、既是信息传播的“自媒体”,又是分享心得的“大平台”打破壁垒,传播个体见解。个人公众号作为自媒体,是信息传播领域的先锋号角,打破了传统媒体独大的格局。每个人都能借由公众号,成为信息的创造者与传播者,将自己在专注领域的独到见解分享出去,开启个体信息传播新时代。我将个人36年军旅生涯的实践心得,通过公众号成体系地与大家分享;将自己在军校部队及地方党政机关、大中小学的授课内容,及时在公众号上推送;将报刊约稿及有感而发的文章,也放在公众号上与读者交流。高效流转,精准触达受众。适应快节奏的社会,公众号实现了信息的快速、精准传递。让知识与观点得以高效流通,瞬间抵达关注者的视野,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极大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即时需求。我的许多原创作品,都是在事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推送,最快的两个多小时就发出去了,比如我在女儿35周岁生日上的心里话,带着清醒的酒意一鼓作气写出来、发出去,这在传统媒体是不可想象的。展示诚心,分享人生感悟。作为心得展示的大平台,公众号为个人提供了绽放的空间,无论是字斟句酌的文字创作,还是瞬间抓取的摄影作品,都能在此呈现。我就是把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心得无私向大家分享。也有好友提醒我,不要把家里的事对外讲。但我想,既然选择了办公众号,就要有舍弃小我的境界。从实效来看,有一些家庭出问题的朋友,会主动找到我,我做思想工作与女儿做心理工作相结合,真是解决了多桩婚姻家庭问题。这些真实的经历与体会,不仅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更为他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同时还成为连接志同道合者的桥梁。退休后,我从自尊考虑基本上不主动加别人微信,但我的朋友圈却扩大了10倍以上。二、既是费心劳力的“苦差事”,又是收获满满的“乐呵事”创作艰辛,力求内容质量。自办公众号,无疑是一件费心劳力的苦差事。内容创作需耗费大量心血,从选题时的绞尽脑汁,到资料搜集整理的繁琐,再到撰写时的字斟句酌,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恰似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多亏有我小侄毕境帮助编辑,无论多晚他从未怠慢,有时是夫妻齐上阵。曾有热心战友帮助校对,由于好多情况下需要工作到半夜或下半夜,不太好意思麻烦别人,现在主要由我女婿刘开强校对。为及时更新,我一直处于紧张而又快乐的“烧脑”之中。时间紧张,平衡生活工作。时间管理也成为一大难题,为保持公众号的活跃度,我要在忙碌的应邀活动中合理安排时间,几乎天天要加班加点。在我头脑里,从没有双休日或业余时间的观念,需要将所有时间用在更新内容、回复读者。我要在生活与公众号维护之间艰难平衡,确保公众号持续稳定发展。每次推送前要经过许多环节,我是最后把关人,每到最后一个“发表”指令,我都要高度紧张地回顾一番再下达。收获认可,实现自我成长。自办公众号也是一件收获满满的乐呵事。我除了个别时候忘关广告,基本上没有收益。我的收获主要来自粉丝认可带来的成就感,当看到读者的点击、点赞、评论与转发,感受到自己的作品得到欣赏与肯定,那种喜悦难以言表,这是对创作者最大的鼓励。与读者真诚对话,在互动交流中收获温暖,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应该说,每篇原创作品的分享,都是工夫堆出来的,心血熬出来的,脑汁烧出来的,但这些付出却带来了全方位的成长,我自感退休之后的进步幅度还是挺大的。三、既是独自探索的“耕耘地”,又是互动频繁的“交流场”独自探索,挖掘创作深度。公众号是独自探索的耕耘地,个人常常需要独自面对创作的挑战。有不少朋友以为我背后有一个团队运作,其实,从选题策划、挖掘新颖且有价值的话题,到资料搜集、去粗取精地筛选海量信息,再到创作的煎熬过程,都是我一个人孤独的旅程。不过,当看到自己的每篇文章都有数百、数千甚至上万、数万的阅读量,更促使我自觉自愿在孤独中追求创作的深度与独特性。我觉得,人到人间是有使命的,生逢这个百花齐放的开明时代,就应该履行好自己担当的分享使命。互动交流,丰富观点碰撞。个人公众号是互动频繁的交流场,文章发布后,读者的反馈便会涌来。不同的观点在这里碰撞,无论是对文章内容的补充,还是不同视角的解读,都为讨论增添了丰富性。我与读者围绕文章展开深入交流,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使观点在交流中不断丰富,激发更多思考。有的互动交流就是我的加油站,比如有一位好战友在微信中说到:首长,您确实像一束光,总能指引人;像一本书,总能启发人;像一团火,总能温暖人;像一道桥,总能成就人。能够在您身边学习工作,是幸运,也是幸福。接着又补充道:这些道理,确实要到一定岁数,才悟得出来。相互启发,共同收获成长。我分享工作心得比较多,有不少基层带兵人与我在电话里交流。他们遇到的问题,恰好可以成为我研究的课题,《政治指导员》杂志“谈心亭”栏目向我的约稿,题目和内容多是受到年轻战友的启发。有的读者还找到我家里,与我当面进行掏心窝子的深切交流。所以,别看我离开了部队,但是通过授课和战友交流,我了解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及时、更加真实了,研究写作的针对性、操作性更强了。四、既是个体见解的“放大镜”,又是群体智慧的“汇聚池”放大见解,积累个人感悟。作为个体思想的放大镜,公众号能将个人内心深处的想法清晰放大。那些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对社会现象的独特思考,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得以充分展现。马克・吐温说:“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我在创作中不断梳理与深化自己的想法,使其更加系统与成熟,可以清晰呈现个人的思考脉络。有人说我讲话一套一套的,实际上,这都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效果。汇聚智慧,拓展创作思路。读者来自不同背景,拥有各异的知识体系与人生经验。他们在阅读文章后留下的评论与建议,为我带来新的思路与启发。观点融入后续创作,使内容更加丰富与全面,不断拓展创作思路。“我的新年度‘五紧’打算”,就是受粉丝的启发,他们看到“我的年度十件‘大事’”,就想听听我新年度有什么想法,我就把自己的打算分享出去,不仅在微信里引发大量交流,而且留言就有48条,点击率已经超过万人。知识交流,促进思想升华。公众号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智慧交流平台,推动知识的传播与思想的进步。它能使群体智慧的汇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与读者的思想都会得到升华。有不少粉丝问我从哪来的动力,也有的表示想要躺平,我专门写了一篇“‘被需要’是可辜负的偏得”,敢于把自己摆进去,勇于现身说法,被需要就是价值,能分享就是意义,可助人就是快乐。我与大家共勉:心是一块田,耕耘莫等闲;种下家国种,奋斗每一天。五、既是记录成长的“时光匣”,又是前瞻未来的“瞭望塔”记录历程,见证成长蜕变。个人公众号就像记录成长的时光匣,它记录着我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说自己做的,做自己说的,是我的一贯风格。我始终舍下“三个不空”的笨功夫:时不空过、事不空做、路不空走。我把所有时间都当作学习提高的时间,把所有重要工作都当作研究的载体,把所有重要情境都当作思考的内容,忠实记录着我和经历的故事。以近日受邀到国防科技大学63研究所做颁奖嘉宾为例,我从不同角度连写3篇文章,点击率都挺高的,其中的“三荣”一文有5600多人阅读量。拉近关系,增强情感连接。个人公众号也是读者了解主办者成长历程的窗口,拉近了主办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通过阅读文章,读者仿佛陪伴自己一同成长,这种情感连接使双方关系更为紧密,形成一种独特的情感纽带。我有几天不更新内容,就会有人询问何故。我未移交地方前,因故有8个月没有更新公众号,当时也想不再自讨苦吃办公众号了。但移交地方后,依然有数千人不离不弃。因此,为了不辜负读者的关注,我下决心再次更新。我现在走到任何地方,都会有人主动找到我,与我亲切地交流公众号上的文章。把握趋势,引领先进理念。作为前瞻未来的瞭望塔,公众号凭借对各类信息的敏锐捕捉与分析整合,能把握时代热点与趋势。“红蓝融合”是回答习主席“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指示的最佳作业,其中蕴含着学习、贯彻、落实习主席思想的先进理念、务实方法和落地样板,我先后推送有关红蓝融合的文章数十篇,为基层带兵人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考,引导大家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变化。我每走一地,都会用发现的眼睛、思考的大脑、勤快的动笔,捕捉这个单位有推广价值的亮点,推送后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我写国防科大将政治工作融入保障的“油条包子豆腐脑”,点击阅读量也是过万人。感恩如桥,“鲁霞客” 将与您共赴新征程。桥梁,跨越沟壑,连接两端,而感恩,恰如一座无形却无比坚实的桥梁,架设在 “鲁霞客”与12764位可爱的粉丝朋友之间。你们如同点点繁星汇聚而来,用一次次的阅读、点赞、评论与转发,为“鲁霞客”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咱们的每一次互动,都是在为这座感恩之桥添砖加瓦,让它愈发稳固,愈发能够承载我们共同的梦想。在此,我要特别向老战友张新华、王正岩和高中时的老班长牟其淑,表达由衷的感恩之情。他们是 “鲁霞客” 的钻石粉,始终如一地支持着“鲁霞客”,每一篇文章发布,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分享到朋友圈,不遗余力地帮我推广,很多时候连亲人都难以做到如此持之以恒,可他们却4年如一日地坚持,让我深深地感动与感恩。“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让我们共同汇聚在“鲁霞客”这个无限空间里,其凝聚的力量足以跨越任何艰难险阻,去拥抱那新征程上的每一处风景,去书写更加精彩的故事。让我们心连心、手挽手,去传播更多的正能量,去奏响新时代更加激昂的主旋律,在共赴新征程的道路上,永不止步,永远向前。刊期: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