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翻阅《聊城人物大辞典》时,看到抗日战争时期在茌平县张小庄牺牲的地委书记刘培桐的词条时,想起了十四年前在当年战斗发生地发现弹痕的往事。
那是在2010年春天,我在单位负责征集革命遗址资料工作。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提出了进村要“找老人、看老房子、寻老物件”的工作思路。当我收到有关人员报送的张小庄的材料时,看到材料中只提到村前有一个池塘、旁边有一片树木时,觉得很可能有疏漏之处,决定到村里去实地考察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当年战斗留下的遗迹。
张小庄,位于茌平县与东阿县交界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非常利于抗日武装开展活动。1940年6月13日夜,中共鲁西四(运东)地委书记刘培桐,率领地委机关及地委党校学员70多人,秘密进驻张小庄。刘培桐,山东省临淄县人,1935年在北平读书时,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山东省第六区政训处驻茌平、濮县办事处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任中共鲁西四(运东)地委书记。他组织和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与日伪军展开殊死斗争,牢牢掌握着运东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动权。敌人对他恨之入骨,想尽千方百计消灭地委机关和抗日武装。
我和有关人员来到张小庄后,和村干部见了面。在村头,看到一座烈士墓。我问一名老人:“村里还有没有老房子啊?”他的回答是:“没有。”我还是有些不甘心,便说:“咱们在村里走一走,看一看吧。”于是,我们一行人,顺着大道,往村里走去。
那一天,不知为什么,我在村里转向了。我去过鲁西北很多村庄,都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我一边往前走,一边观察着道路两边房屋的情况。村里的道路很宽,环境也很清静,只是看到村里的人很少。走着走着,我眼前一亮,发现左侧路边出现一大片青砖垒砌的老房子,看来已经年久失修。我问旁边的老人:“当年他们住在什么地方?”老人肯定地回答:“就住在这里。”我如梦初醒:“这就对了。”
我让村干部找来梯子,爬上道路对面的房顶,对这片老房子进行了拍照。然后,我们来到这片老房子中间,进行仔细查看。只见一座座房屋墙土暴露,门窗干裂,有的房屋上方的拐角处还留有砖雕构件,可以看出,这些老房子历经风雨剥蚀,已经很久没人居住了。在一处老房子的前边,还有一个很大的废弃石槽。
突然,在一处邻街老房子后面拐角处的下方,我发现了新情况:“有弹孔!”大家立即围拢过来。在房子左侧墙角的青砖上,赫然出现几个深浅不一的弹孔,房子右侧的墙角上也出现几个弹孔。有的弹孔,已经把青砖击碎;有的弹孔,隐约可以看到里边有残留的弹体。由此可以想象,当年这里的战斗有多么激烈。我立即拿出照相机,一一进行了拍照。
我之所以判断为这是弹孔,是因为我曾参观过台儿庄大战旧址、井冈山大井弹痕墙壁、临潼华清池西安事变旧址,因此,对于弹痕的印象很深。至于这是由什么型号枪支子弹造成的,届时请弹痕专家进行鉴定就会一清二楚。
对于这一重要发现,2010年6月25日《齐鲁晚报》“今日聊城”版,曾作了专门报道,题目是《张小庄首次发现战斗弹痕》:
“在茌平县乐平铺镇张小庄村,一座座老房子的青砖上,数十处玻璃球大的弹痕清晰可见。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机关支部副书记阴元昆说,今年,他们在调研过程中,首次发现了弹痕,‘这在鲁西北是第一次’。”
“阴元昆说,1940年6月13日夜晚,时任地委书记的刘培桐带领地委机关与地委党校学员70余人,临时进驻茌平四区张小庄。14日拂晓,驻济南、茌平的日军数百人,突然分乘汽车包围了张小庄。随后,刘培桐组织所有能参战的人员,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从拂晓开始,整个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当时的地委书记刘培桐、组织部长董景平(尉景平)、科长谢保银、供应处长贾元骥等36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地委党校教务主任秦怀玉等30人不幸被捕,只有地委宣传部长郭少英等少数人成功突围。”
茌平县张小庄,已经成为一处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那一个个黑幽幽的弹孔,时时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抬头就能仰望晴空
顾 问(姓氏笔画为序): 王传明 刘东方 张 军 范清安 臧利敏
特约评论:卢 军 刘广涛 阿 勇 张厚刚
总 编: 踏清秋
主 编: 姜敬东
执行主编:宋昌敬
值班编辑:
编委:踏清秋 鸿观视界 姜敬东 宋昌敬 马美娟 国晓宁 若雪 心禅 山水人家 七彩鹿 长鹿
特约主播:虹 逸
聊城市文联、市作协重点扶持公号
平台宗旨:荐精品 育新人 弘扬正能量
投稿邮箱:SSL201601@163.com
衔文字结巢,只因与您相遇,感恩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