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兴人工挖河。不像现在机械施工,免受民工劳苦。每年开春大搞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麦后清挖排涝沟渠,秋冬季节则是跨地县大型水利工程。
村里规定,男18——50岁,女18——45岁出工。跨地县的远距离工程,主要由男壮劳力出工。
一九六九年我初中毕业回到家。麦子刚种完,地区就统一安排挖河上工,我们大队被安排到聊城北袁楼村南河段。
那年,我还不满十七周岁,但队里劳力不足,队长和我父亲商量,让我去按男整劳力记工。当时整劳力一天记十分工,半劳力记五分,接近整劳力的记八分。况且出工挖河白天晚上记双倍的工分。父亲说,“下学了,摔打摔打也行!”
母亲包了金瓜馅的饺子给我送行。出发那天,象打发闺女上轿似的,父亲一直送到我出发地点,看着我们拉着地排车,装上被窝,带上锅罩、柴禾、麦秸、米面,带着铁掀、红旗,打发我们启程。
一溜地排车满载着所需物品,浩浩荡荡上路,如同开赴战场的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倒是十分气派。
到了袁楼,我们立马安排住宿的工棚(口语地窝子)。在离工地不远的河边上,挖出了一个南北三米宽东西八米长的地坑子,两边培上土插入一根根弓披子(竹竿劈开的长条),窝成半圆形再插进对面的土堆里固定结实,上面搭上油毡,秫秸薄等。里面铺上麦秸,就是我们十几个人的“别墅”了。
半阴半阳,起床和睡觉都得低着头弯着腰。睡觉人挨人,没有空隙。夜里解手需要出去到外面的“厕所”。说是厕所就是用玉米秸围起来的空间。天暖和点还好说,天气冷了,出去一趟冻得瑟瑟发抖。所以,晚饭尽量少喝汤水。
没等公社召开开工大会,我们就率先开工了。记得是新开挖的一条河道。中心开膛,向两边出路腿子和马道。地排车用得是短尾巴,便于车子立起来倒土。
开工了,壮劳力有用铁掀挖土装车的,有驾辕子拉车的;弱劳力专门拉崖。我们队里和我般大的有广勤和保成,带工的是副队长清沐叔,他说,“广勤和保成您俩干惯了(两人基本没上学,从小在家干活),驾辕子拉车。因为明久刚下学,你就专门拉崖吧!”
干起来才知道,驾辕子拉车劳动强度大,赖汉子干不了。但是一条弦,装车的时候,用手扶着车杆闲着。拉上崖去倒了车,悠闲悠闲地空着车回去。拉崖,则要把绳子搭在肩膀上,一只手穿在绳套里,另只手拿着铁钩,卡在车帮的孔里,弓背弯腰使劲拉崖。刚把头辆车拉上崖去,下辆又到了,没有半点喘息的机会。按大人的话说,刚下了学又不会磨滑。一天下来腰酸胳膊疼,到半夜才能歇过来。
不过还好,四五天的时间就适应过来了。不满十七周岁的汉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饭是没问题的。我和广勤标着吃,好大不小的黑高粱窝窝,早饭五个,午饭六个,晚饭四个,很标准每天十五个大窝窝外加六碗糊涂汤。
半个多月过去了。河,越挖越深,堤,越筑越高;天,越来越冷,活,越来越难干。施工,渐渐地成了水下方,四五米深,遇上了流沙,一车土半车水,眼看着装满了一车,没大会的功夫就剩下半车泥。路上满是泥水,一不小心脚下一滑,就会人仰车翻。进度越来越慢。为了不拖全公社的后腿,派人回家送信,要求增加人员。
队长雅卿爷亲自带领五十岁以上的男劳力来增援。为了便于大家施工,每人买了一双靴子,每人发了一盒“大前门”,说是昂昂烟驱驱寒,实则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人员多了,采取分工协作,有用车拉的,有用布兜抬的,进度明显加快,名次上升到了前三。得到公社的表扬。
为了一鼓作气,早日报捷,队里改善生活,犒劳大家。那天中午,每人一勺白菜菜,半勺肉,白面馒头随便吃。我那天吃了八个大馒头。说来笑话,队里有一壮汉,爱出风头,把馒头排在水担子上,竟然吃了整整一担子。“一扁担馒头”的故事在四外八乡不知流传了多少年。
一个多月的河工,使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那时还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工地上采取“插红旗”的精神奖励,“插红旗”又叫“流动红旗”,谁干得快插谁那里。今天在你那里,明天别人的进度上去了可能又插到别处。
公社带工的领导要求“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队里的长辈们却用说事拉理的办法鼓励我们,早干晚干“早晚脱不了二十四个坯”,早干得红旗,挨表扬,晚干挨批评,“挨了鞭子也脱不了过河”,为什么不往前跑呢?
这些朴素的道理,让我受益终生。以致我后来当了乡镇党委书记或者部门一把手,总是闻风而动,上级下达任务后,认真研究工作方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争先进,创一流。一九八九年被地委行署授予“立大功”奖励,一九九六年七一表彰被评为“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十佳)”。二零零零年八月代表聊城市参加省“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受到省委吴官正书记、国家计生委张维庆主任等领导的亲切接见。
我初中毕业在家待了两年,高中毕业待了两年半。出工挖河去过三次,六九年袁楼,七零年姚寨郑庄“中心河”清淤,七四年到过关山娄营河道清淤。无论当时多么苦、多么累,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是我人生路途中很有意义的一段经历,特别值得回忆和品味。
抬头就能仰望晴空
顾 问(姓氏笔画为序): 王传明 刘东方 张 军 范清安 臧利敏
特约评论:卢 军 刘广涛 阿 勇 张厚刚
总 编: 踏清秋
主 编: 姜敬东
执行主编:宋昌敬
值班编辑:
编委:踏清秋 鸿观视界 姜敬东 宋昌敬 马美娟 国晓宁 若雪 心禅 山水人家 七彩鹿 长鹿
特约主播:虹 逸
聊城市文联、市作协重点扶持公号
平台宗旨:荐精品 育新人 弘扬正能量
投稿邮箱:SSL201601@163.com
衔文字结巢,只因与您相遇,感恩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