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夜幕下,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淋湿了我的思绪。
我坐在电脑桌前,打开一个个文件包,搜索着过去那一段段难以忘却的记忆。
忽然,一个“战友杨俊红偕游景阳冈”的文件包映入我的眼睑,我的思绪毫不犹豫地走进9年前的那个冬季。
2015年12月9日,忽然接到河南省西平县战友杨俊红的来电,说想要慕名来到阳谷参观景阳冈。我高兴地为他们订好酒店,通知在莘县、阳谷工作的6位战友,准备好为他们接风洗尘。下午时分,军人作风依旧的杨俊红等五位战友抵临莘县。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战歌在耳边响起。我不由得想起一部恢宏的史诗:战友是同舟共济的军舰,是摸爬滚打后的甘甜,是午夜淡淡的思念,是并肩携手战胜困难的誓言,是剪不断的铁血羁绊。
是啊,时光阻不断战友的情谊,距离拉不远战友的情缘。泪光里浸满浓浓的战友情,话语间传递着牵挂与温情,一杯杯甘美的琼浆玉液使战友情谊得以升华。欢声笑语间,十几位曾经的“绿军装”穿越千山万水,共忆难忘军旅生涯,再续战友情深意长。
军营一别十数载,今日相聚分外亲。不知不觉中,夜已深沉,长夜寂静,除却窗外微风吹动窗棂的沙沙之响,静默的连一声虫鸣鸟叫都没有。而室内却灯火通明,你一言、我一语,回忆着过去那些军营中的往事,完全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凌晨时分,在热烈的拥抱、亲切的握手中,大家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各自房间休息。
次日一大早,我与战友彭书林早早地来到酒店,陪同战友们早餐后,朝向阳谷县城东大约16公里张秋镇境内景阳冈的方向,一路急驰,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奔波,我们精准地停在景阳冈景区大门停车场。
远远地看到一座简朴古制、茅顶错叠的木结构大门,典型宋代建筑风格,正上方书写着“景阳冈”三个翠绿色的大字,内敛中不失锋芒,含蓄中尽显文雅。
“小时候,四大名著《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的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时候开始就非常崇拜打虎英雄武二郞,今天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景阳冈,抓紧来给我拍张照片……”我当兵时的司务长杨俊红还是性情不减当年。
踏入景区大门,抬头便可看见林木之下有一座影壁假山,“古风犹存”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虽然没有署名,据说这是著名学者、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老先生的真迹。
穿越林木夹道的土石小路,沟壑深邃,路径回转,松柏相拥,葱郁苍翠,风光好秀美,凉意沁游人。
漫步在古冈林间,抚摸着嶙峋沧桑古柳枝干,仿佛听到了那久远的古风遗韵,武松打虎景象就在眼前,虎虎生风的气度依旧不凡。
穿过苍翠蔽日的林荫路径,古色古香的“三碗不过岗”酒店映入眼睑。开放式小院,具有宋代特色的青瓦土房,店小二站立在酒店门口迎客,坛坛景阳冈老酒布陈列队,大红灯笼照亮历史遗迹,几棵高耸入云的大树仿佛正在述说武松连喝十八碗酒的英雄豪情,“三碗不过岗”招客布旗在风中飘扬,几位战友争相走进酒店,亲身感受宋代民间风情习俗,却怎奈一切宛然如旧,而今却已人去楼空。
循着武松踏酒向前的步伐,穿过林间小径,只见纵立巨石一方,上面篆刻着毛主席的题词:“阳谷县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据传,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阳谷县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里”,使得阳谷县作为“武松扬威之地”更加名扬天下。据说,这块与众不同的石碑记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1947年,阳谷县石门宋村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1952年3月,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宋长生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1955年,石门宋农业社改为高级社,自成立之后大力推行公、私相结合的养猪经验,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1956年春,山东省委召开了第二届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副社长宋保恩在会上作了题为《我们一个社要养猪两万头》的典型发言。会后,发言稿被刊载于当年《农村工作通讯》第二期上。伟大领袖毛主席看到这篇文章后作出批示:阳谷县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在那个年代,毛主席的任何一句话都是最高指示,因此在发展养猪业的同时,这一句批示中的话也被当成了“最高指示”,刻成了石碑。
冈阜起伏,草密林茂,一草一木皆有灵,一石一瓦融古风,丘岗野林深处,处处散发着豪爽勇猛的英雄气概。山神庙建在一处四五米高的土丘之上,历经200余年的沧桑不败,三间青砖瓦房坐北朝南,踏入庙门,一尊武松打虎造像居于堂屋,当年的“阳谷县告示”仍然悬挂在门口,昭示后人。山神庙院内左前方,端立着“景阳冈”石碑,据说三个大字是中共山东省委原书记、中国书法事业的继承和开拓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第一届中国书协主席舒同亲笔题写的,庙宇右前方端立着著名书法家杨萱庭书写的“虎”字碑,高3米,宽1米余,雄浑豪迈,气势磅礴。
肃立的碑林,共有46碣碑刻作品。据说,因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景阳冈早已声名远扬,引四方访客纷至沓来,当代学界名人书家纷纷在此题词赋诗,抒发壮志情怀。后来,随着名家佳品越积越多,被精选后镌刻成碑,留下名人墨宝诗韵,供后人雅赏铭记。
与碑林相连的是“虎苑”,一排十数间青石灰平房,院内搭建起巨大的铁笼,两只大老虎在笼内悠闲地漫步,据说一只是东北虎,另一只是孟加拉虎。不知当年武松赤拳打死的吊睛白额老虎是否性情如此温顺?
漫步在错落有致的青石板路,让人恍如时空倒流,“穿越”时空烟雨,品味宋朝气息,流连忘返古色间,古韵悠悠动心弦。拾阶而上走近武松庙。武松庙建于明代中期,位于北冈之巅,系景阳冈的制高点,背后则是高度达四五十米的悬崖,体势大有北京景山之韵味。据传说,当年武松在与方腊在征战后受伤,他放下戒刀,立地自省,悟出人生真谛,在六和寺出家为僧。中国佛教学者、著名居士、中国现代社会活动家赵朴初亲自为“武松庙”题写匾额。历经多年风云变幻,大殿门口对联今犹在:铮铮铁骨顶天立地,凛凛人杰呼风唤雨。武松的气度深蕴于字里行间之中。大殿系五开间三进深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为武松塑像,塑像上方高悬着“勋业昭彰”四字匾额,墙壁上一幅幅木质彩刻壁画,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武松的生平,一生不朽的传奇故事。
面对尚存的遗迹和久远的故事,肃立在“武松打虎处”碑楼和石碑前,思绪仍然沉浸在武松的侠义情怀中,仿佛《水浒》里的故事就在眼前,武松那高大英勇在身影若然而至……
走进全国首家虎文化主题展馆“虎文化馆”,采用平面、浮雕和图片等形式,详细讲解了虎的起源和进化、虎的分布、虎的种类、虎的形态特征、虎的生存环境等,将虎的词汇、成语、典故、诗语、歇后语融入其中,关于虎元素的青铜器、玉器、金器、陶瓷、书法艺术等,使游人全方位认识中华虎文化的源远流长。
每一处都是风景,每一步都是文化,景阳冈的一草一木皆有情。一路走过“三碗不过冈”酒栈、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景阳湖、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景观,沙丘起伏,莽草丛生,俱皆往息古风,书写永世传奇。
“耳闻不如一见,景阳冈不像其他景区那样张扬,但它文化底蕴丰厚,不愧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通过景区一游,使我加深了对武松打虎故事的挚爱,我一定好好地宣传景阳冈文化……”走出景区,老战友杨俊红意味深长地表示。
阳谷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黄河、运河在此交汇,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从这里启程,英雄故事在这里传扬,景阳冈、狮子楼、蚩尤陵等历史名胜古迹在这里伫立。
新时代,新未来,新姿态,开放的阳谷县正以热情、自信、开放的胸怀拥抱八方来客。
【作者简介】冯永华,男,1993年初开始发表作品,在《人民日报》《法治日报》《人民公安报》等报刊发表作品2000余篇,50多篇获奖。系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聊城市网络作家协会理事。被评为首届中国警务微视频优秀人才奖、山东省第十七届十佳业余记者,系山东省“齐鲁金盾工程文化奖”获得者、聊城市“水城文艺创作奖”获得者。
抬头就能仰望晴空
顾 问(姓氏笔画为序): 王传明 刘东方 张 军 范清安 臧利敏
特约评论:卢 军 刘广涛 阿 勇 张厚刚
总 编: 踏清秋
主 编: 姜敬东
执行主编:宋昌敬
值班编辑:山水人家
编委:踏清秋 鸿观视界 姜敬东 宋昌敬 马美娟 国晓宁 若雪 心禅 山水人家 七彩鹿 长鹿
特约主播:虹 逸
聊城市文联、市作协重点扶持公号
平台宗旨:荐精品 育新人 弘扬正能量
投稿邮箱:SSL201601@163.com
衔文字结巢,只因与您相遇,感恩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