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逯红心:二龙山游记

情感   2024-11-18 07:27   山东  


二龙山游记




文/逯红心(山东聊城)

(网络图片)

 前年数次北上仰口去崂山,路过晓望桥总会看到二龙山风景区的提示牌,桥侧公路旁有座高大的石牌坊,忍不住回头多看几眼,有次在晓望站下车,看石牌坊上刻“紫气东来,净水灵峰二龙山,书香道韵塘子观”,背面上刻“天长地久,真山真水真图画,净土净空净心情”。引起我的好奇心,想去二龙山一探究竟。

      河畔粗壮的垂柳,田边绿油油的茶园,远处云雾中时隐时现的连绵山峰,蓝天白云,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风景非常优美。
       第一次近距离观看茶叶,很是惊奇,碰巧茶园有一老者,热情的对我说,茶叶从鲜叶采摘、摊晾、杀青、揉捻、干燥、精制需要好几道工艺,用二龙潭的山泉水冲泡,散发出独特的香味,有清热、止渴、化瘀、降压、解毒、名目的功效,还能延年益寿呢。 
       得知我欲前往二龙山,遥指前方巍峨连绵的群山,说那就是“二龙山”, 民间传说有两条白龙经常在山北面的深涧潭水中戏水,称为“二龙潭”, 此山亦因二龙而得名,沿溪边道旁前走至山前便是,我连声道谢,告别前行。
       不远有座石桥,上刻“晓望”,建于1966年,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霜雨雪,依然保存完好。一路绿树成荫,曲涧蜿蜒,流水潺潺,行走约半小时路程望到景区大门,右侧巨石上刻大字“二龙山”,远望山中瀑布漂流而下,前走到大门方知因维修没有开放遗憾而归,后又曾来两次均失望而返。
        二龙山位于崂山风景区东北侧,南临仰口,景区内奇石林立,云雾渺渺,潭碧溪清,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拥有许多奇特秀美的景点,其山海奇观,使人流连忘返,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曾在二龙山留下许多足迹,为二龙山注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前晓望村里人大多以采石为生,曾有50多名石匠参与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
       崂山的花岗岩石纹理纵横交错,雨季水量蕴藏充沛,地下水在岩石裂隙间流动,汇聚成泉,融入了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形成了崂山矿泉水。上世纪晓望村村民们利用优质的水资源在山中修筑了塘子观水库和晓望水库,成为周边居民们的主要生活饮用水源。
       今年五一前夕二龙山恢复开放,其美好传说,历史故事,人文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
       九月的一天清晨,天气晴朗,坐车北上前往二龙山风景区。
       路旁竖立的高大石牌坊,是二龙山山门,河畔柳树随风摇曳,千亩茶园飘香,山涧溪水流淌,路旁原有的木栈道正在更换石板路,新建两龙形大门高端大气,正门中间摆放的花坛中鲜花盛开。
       进入景区内仰望晓望水库悬挂山中,泉水溢出流入山涧,左拐过桥,走过长廊沿蜿蜒曲折的陡峭石阶而上,周围树木苍翠,奇石突兀,拐角处望崖顶巨石平缓成崮,南侧有竖立的陡峭山峰,西侧有两块分开的巨石,上面有许多凹凸不平的印记似石刻天文,传说古时候有仙人途径此地,被二龙山美景所吸引,挥动神笔,写下天书,描述天开异景,钟灵毓秀之奥妙,其怪异文字内容含义岂是凡人所能解!
       远看有一巨石竖立在潭边,侧看如寿星老人,栩栩如生,似彭祖出山,传授养生之道。二龙山乃养生宝地,素有长寿之名,晓望村民多长寿,得益于优质、健康的饮用水和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

        远处山青潭碧,倒影如画,曲涧迂回,两水库上下相叠而成,来到湖边,走过蜿蜒曲折的石桥,湖中有一红顶小亭,上写二龙亭,举目远眺,碧绿的潭水明亮如镜,群峰倒眏在水中,成幅优美画卷,低头看一群锦鲤在水中悠闲的游来游去,赏心悦目。
       转身沿石阶上行,一片茂密青翠竹林出现在眼前,穿林而入,疑入世外桃源,有一巨石,上刻清风。柳暗花明,一座古香古色、宏伟大气的建筑映入眼帘,旁有一石碑,上刻“塘子观”。登上十九节石梯远望,松柏苍翠,竹枫掩映,山叠水漪,深涧幽谷,烟波渺渺,疑处蓬壶仙境,院内古柏参天,紫薇花开,观内雕梁画栋,镶金嵌银,用料考究,质量上乘。正殿祀真武帝君,前殿供文武财神,东配殿奉文昌魁星,西配殿拜慈航仙尊。请香三柱虔诚叩拜。佛说,缘起缘落,缘生缘灭,万象皆为心造。
       塘子观又名堂子观、餐霞观,始建于南宋年间,明万历八年重修,屡遭厄运,公历二零零六年春,晓望村村民斥巨资重修塘子观。
      清光绪年间道士吴介山见此处群峰环抱,前临曲涧,山清水秀,风景绝佳,遂出资购得,更名为“餐霞观”,设为书院,教书育人。据记载湖广总督郭琇幼年曾在此求学读书,掖县名儒林钟桂,清末翰林王悟禅等都在此讲学,远近闻名。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侧名,水不在深,有龙侧灵,依仙山傍灵水,幽谷藏真,塘子观为崂山著名道教宫观之一,名列八观之首。
      观内右侧小门外巨石上刻甘露泉,旁有一井,水从岩根渗出,泉水甘美异常。崂山古井泉眼众多,有人住的地方必有一口井。
       左拐沿石阶上行至一宽阔处,见一平坦巨石上刻小字乙亥年春,“太平顶”三个大字,落款三人名字,此处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山海奇观,尽收眼底,站在石刻处东望山峰,似条巨龙翘首而望,气势非凡。古时候村民们曾来此躲避兵乱。清光绪元年(1875乙亥年)春天,道学家王圆月、王友式、李丹甫三人来崂山访道问禅,借住二龙山塘子观,刻“太平顶”三字于北岗石崮上,记录此曾护佑村民躲过杀身大祸之故事。
      沿曲折蜿蜒的山路忽上忽下前行,在一拐弯处见少有的一块宽敞平坦地,一低矮山洞出现在眼前,山洞不大,弯腰低头近看,里面地面较为平整,有一长形条石,此乃“妃子洞窟”,又名闭云洞。此洞背靠陡峭高山,前临群山深涧,视野开阔,隐居绝佳之处。
       这里有一段凄美的故事,南宋灭亡后,两位太子妃谢丽、谢安化妆成渔女,从藏身地临安乘船漂泊到崂山仰口,到太平宫出家,后移居到塘子观。二谢常年在闭云洞中苦修,潜心研究道乐经典,结合宫廷音乐,创作出“道乐大曲牌三清号”、“望海”、“观潮”等名曲,开创了崂山道教音乐之先河!
      宋末元初大书法家赵孟頫,曾来塘子观探望两位太子妃,有感于塘子观及周边绮丽独特的山海风光,题写“世外别墅”四个大字。
       继续艰难上行来到最高处,山顶光光的巨石没有树木,称光光崮,踏上平台东望大海,紫气东来,身临其境,领悟山门对联。望海门由光光崮和笔架山对峙而成,望海观日出绝佳之处,此处为“山门望海”胜境。
       下山蜿蜒前行至塘子观,沿二龙潭前行,左拐上山,泉水在水渠中哗哗流淌,经过木栈道,遥望西北山峰,似一仰卧人形,闭目养神,胡须清晰,双足可见,传说当年诗仙李白到此游历,贪恋美景,醉酒至今未醒,此为“诗仙餐霞”胜境。
       唐代诗人李白和宫廷乐师道士吴筠是好朋友,受道家思想影响颇深,吴筠说东海有崂山,多道观,有得道修养有素之士,两人辞官后相约游崂山,李白登白云洞,赏日出,观晚霞,曾写了一首诗《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去明霞洞路边的巨石上有这首诗石刻——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古时称劳山)。亲见安期生,食枣大如瓜……道家认为“日者霞之实,霞者日之精”,餐霞有法,可以长生不老。原来诗仙在此醉酒千年未醒已成仙。

      此时天色已晚,过铁索桥,沿盘山公路下山,站在观景台极目远眺,山青水秀、近处山峦、茶园、村庄和远处的大海尽收眼底,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写于2024年10月12日



【作者简介】逯红心,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人,爱好文学。


抬头就能仰望晴空


顾  问(姓氏笔画为序): 王传明  刘东方  张  军   范清安   臧利敏

特约评论:卢 军  刘广涛  阿 勇   张厚刚

总    编: 踏清秋

主    编: 姜敬东

执行主编:宋昌敬   

值班编辑:山水人家

编委:踏清秋 鸿观视界 姜敬东 宋昌敬 马美娟 国晓宁 若雪 心禅 山水人家 七彩鹿 长鹿

特约主播:虹 逸



《山石榴》编辑部


聊城市文联、市作协重点扶持公号

平台宗旨:荐精品  育新人  弘扬正能量

投稿邮箱:SSL201601@163.com

衔文字结巢,只因与您相遇,感恩有您!


【2024版】山石榴原创文学平台投稿须知




山石榴作家
山石榴作家协会致力于荐精品、育新人;弘扬正能量。 主要刊发山石榴作家协会会员作品以及山石榴公众号影响力较好佳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