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顶级马、大赛事的名额,历来都是“抢手货”。
能直通那是实力,能中签那是运气。这两条道走不通,又迫切想跑,那就只能托关系找人,看看能不能搞定个参赛名额。
自然不是谁都能有这种“途径”的,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私底下,有人在转让、倒卖参赛名额,倒也有一定市场。
如果是有名额的参赛选手在转让、倒卖自己的名额,那在当下国内很多马拉松中,是行不通的。领物都必须是本人到场,赛前集结时要刷脸,这再“冒名顶替”,风险极大。对这种行径,我是难以理解。
这里要讨论的,是那种赞助商名额,或者是有邀请码的,实打实地解决了个人名额,这种行为,近几年来一直有,时不时就有热心的自媒体翻出来,以警示赛事。
这不,哈尔滨马也遇到了。有自媒体披露,有人在某二手交易网站及其他社交平台上公开高价转让、倒卖参赛名额。次日,哈尔滨马官方便发布了《严正声明 | 关于维护“哈马”赛事纪律、严禁倒卖参赛名额的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公开谴责。
时隔一天,长春马也来一个《重要声明|关于加强长春马拉松赛风赛纪管理 严禁倒卖参赛名额的声明》,同样的态度。
尤其是这两年,赛事怕舆情,一听闻相关传闻,就这样表个态。我的感觉,这关组委会什么事?这是组委会能管得住的么?
早些年,自己比赛时有事跑不了,将号码布交给朋友,或者其他跑友去参赛,应该有一些跑友都这么做过。2016年海沧半马出了替跑猝死案例后,给赛事、跑者都敲响了警钟。往后,凭借技术手段的更新,也让替跑、选手之间转让名额变得不具操作性。但是每场比赛,组委会都会留出一定比例的直通名额。以今年锡马为例,33000的规模,在抽签、直通、慈善名额之外,组委会还留出了3300个商业直通名额,正好10%。按照锡马组委会的定义,冠名商、合作伙伴、赞助商以及包括特邀运动员、官方配速员、官方媒体在内的所有由组委会统一分配的名额,统称为商业名额。这批直通名额中,会有一定的操作空间。特别是分到各级赞助商头上的,不是个小数。有些赞助商会拿出些名额做活动,有些则拿名额内部消化、送人情。在跑者眼中金贵的赛事名额,在赞助商手中是不值钱的,甚至有些赞助商还苦恼送不出去呢。这样,就让有些能拿到赞助商名额的人嗅到了“商机”,转手高价转让,小赚一笔。至于高价到什么程度,必然取决于赛事的影响力,中签率低的顶级赛事,卖个两三千很常见。这些名额来路都还是正的,比较极端的一种现象是,有人拿着有赞助商名额的名头,大肆行骗。近期不是就有个在跑圈名气挺大的“骗子”,经常拿虚无的名额骗跑友的钱,据闻已被抓起来了嘛。大量赞助商名额的“自由”分配,对赛事而言,是有风险的。大家还记得2018年深圳南山半马抄近道的事吗?据了解,其中不少人就是没有跑马甚至跑步经验,拿到赞助商名额后参赛,坚持不下来,看到深南大道有个口没扎住,一群人就钻了过去。这事的影响极为恶劣,甚至传播到境外被恶意解读。赛事对赞助商名额,也的确不能不闻不问。现在有些赛事对于这些直通名额把控得很严,每流出一个,都得有对应的去处,通过谁出去的,又给了谁。只是面对大批赞助商名额时,组委会可以严把报名关,却无法监管名额的具体流向。只能是一旦有事情发生,溯源时,能查到这是哪个赞助商的名额。比如我在某赞助商有个好朋友,他给了我多个名额,我是直接给其他人了,还是去转卖了,赞助商说实话也搞不清楚。而赞助商是赛事金主,必须要给予尊重,组委会也不可能有专人去盯每个名额的去向。你不能指望赞助商在名额分发上持一份专业的态度,不可能也没必要,或许也没这个精力。说实话,我认为赛事是没法管,也管不住的,顶多就是像哈马、长春马这般,发个声明,“威慑”一下。大家都知道,国际上的六大满贯名额,国内有不少机构、个人都在卖,也帮助不少国内跑者完成了大满贯梦。这些名额,多跟机酒绑在一起的,单独名额的较少。你想买单个名额也行,那肯定比报名费要贵很多倍的。国内马拉松在名额的商业化上,尚没有成型的模式。近几年倒是有些赛事在尝试将名额与酒店捆在一起出售。一些顶级赛事的慈善名额,其费用超出报名费十倍左右,一旦开放报名,往往秒光,有的慈善名额也还要抽签呢。有相当一部分跑者,对于顶级赛事名额的渴求,几乎“无视”报名费和慈善费,只要二手转让的名额不是行骗,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确实也不好多说什么。“黑市”名额的存在,也是马拉松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个,你怪不得赛事,任何一场赛事,面对这样的局面,并做不了什么。你也不可能让所有平台封杀马拉松名额转卖、倒卖,都是个人行为。大家也没必要,过上一阵子,从一些平台上来几张截图,让赛事去处理、解决。我更期待着,随着马拉松产业的不断发展、成熟,赛事名额能理直气壮地成为商品,在报名费和“黑市”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赛事认证的“死局”,怎么破正是南京马与汇跑“天作之合”时这610元的半马报名费,眼红吗东莞马会相中哪家运营商不是所有的马拉松,都需要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