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江湖特约撰稿 | 六斤橘子
最近一些马拉松,有的延期,有的降级,大家不明所以,开始从各个角度分析。世间的事,同样的结果,未必是同样的原因。
马拉松的事,很多情况是反直觉的,就像是规则允许的,跑得最快的可能不是参赛选手,是配速员。对于不好下结论的事情,我们不分析,但有一些,还是比较有把握的,拿出来聊一聊。
关于赛事认证,我这一段已连续写了好几篇文章,但最近又有一个新的反直觉现象:一些今年的世界田联标牌赛事开始官宣,发现不是田协的认证赛事。
比如徐州马、通州运河半马,一个是世界田联精英标,一个是世界田联标牌赛事,是标牌赛事但非认证赛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能达到破世界纪录的标准,却不能满足中国的标准?这是什么道理?
乍一看是有点奇怪、蹊跷,但只要对世界田联标牌赛事的规则有所了解,就知道症结在何处。
世界田联的标牌赛事是提前一年申请的,例如2024年的世界田联标牌赛事的申请是在2023年底开始的。而要想成为标牌赛事,各个赛事组委会必须通过所在国的会员协会统一申请。
在世界田联标牌规则更新后,2023年12月,田协发布了关于申标的通知,赛事申报标牌的最低门槛之一是2023年为协会的A1类认证赛事。
也就是说,在前一年申标的赛事,获得标牌是第二年,但第二年的田协认证流程是单独的,与标牌没有关系。实践中又很少有赛事能够提前一年完成认证流程,这个时间差就导致了今年的标牌赛事可能因各种原因没有申请完认证赛事。
实际上,今年已经有一场办完的赛事就是这种情况,9月昆明高原半马,但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
客观来讲,世界田联对于标牌赛事的门槛几乎不存在,尤其是普通标牌,可以说是来者不拒,精英标、金标和白金标至少还有对邀请运动员等级和数量的要求。
中国城市这么多,只要是办赛,总想有个目标来激励,国际赛事名号谁都想来争一下,因此如果不加以限制,国内标牌赛事数量将会失控。
1.连续举办 4 年及以上的协会共办/认证赛事,且 2023 年为协会 A 类认证赛事,可申请 2024 年世界田联标牌;
2.连续举办 5 年及以上的协会共办/认证赛事,且 2023 年为协会 A 类认证赛事,可申请 2024 年世界田联精英标牌;
3.连续举办 6 年及以上的协会共办/认证赛事,且 2023 年为协会 A 类认证赛事,可申请 2024 年世界田联金标牌;
4.连续举办 7 年及以上的协会共办/认证赛事,且 2023 年为协会 A 类认证赛事,可申请 2024 世界田联白金标牌;
5.赛事因 2020-2022 年疫情中断的,不影响对连续举办的认定。
大家平常心看待就好,世界田联标牌赛事的赛历,只是一个参考。国内赛事档期发生变化时,其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和不准确性。比如深圳宝安马的精英标,一直标注着12月1日,且不说与深马同一天根本不可能,实际上这场比赛今年都不会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