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2025东京马启动报名的消息,想想好几年没出去跑马了,那就报个试试吧。报完后看到,此前六天是大阪马,顺手也报了。
这两场日本马,大阪马是2月24日,东京马是3月2日,出签时间在9月下旬。也就是说,给参赛者留出了半年的时间。
对于我们这些外籍报名者,显得就比较友好了。毕竟中签了,再办签证,也不耽误事。国外马拉松,基本都会留出大半年的时间。
港马是明年2月9日的,达标选手优先报名,在8月12日就启动。大众选手也于8月21日开启,9月初就出签。
在国内,也有范本了。成都马,作为国内唯一场大满贯候选赛事,这方面完全与世界接轨。去年完赛后即公布了今年赛事档期(10月27日),同时还有报名时间(4月15日)。
不只成马,厦马和兰马今年也有所突破,较早就宣布了来年的档期。广马在前几年,都是六月底就启动报名了,也给大家留下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近两年缩短了周期,9月份报名,在国内也还是比较早的。
一些有影响力的赛事,广受跑者关注,却迟迟不启动,那叫大家等得一个心焦。
“国马”北马,处于另外一个极端,每年留给跑者就个把月时间。你中签后,距离开跑也就三周的时间,太高效了。
我是喜欢较早就确定参赛计划的,自己想跑的赛事,早早报名,等待中签。出签后,中了,便着手安排行程,关注机票、酒店等。很多时候,享受的是这个过程。对心仪的赛事,有个充足的心理和身体准备期。你会发现,国内除了高高在上的北马、上马外,其他顶级赛事如今留给报名者的周期,也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了。办马拉松,涉及到太多的方面、细节,想做好,就需要时间。这时间是自己给自己的,周期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容错率高。有一些工作,需要大家的创意,多一点思考,总归是有效的。将马拉松放在市场上,就是个产品。拉长周期,有利于打造赛事品牌,特别是从商业层面,你要招商吧,要回报赞助商吧,有充足时间,可以跟不同赞助商搞些不同类型的活动,既宣传了赞助商,也让跑者能够关注到赛事动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赞助商觉得自己的回报超过预期,就愿意投入更大,也极易吸引更多、更优质的赞助商参与到赛事中来。赛事拥有时间后,充分服务好赞助商,同时也增强了赛事品牌的厚度,不只是单一的一场比赛,多元化、市场化,带给跑者更温馨、更贴心的一些体验。虽然历经过去十年的野蛮生长,但国内马拉松仍在成长和完善期。这两年,还有大批的新赛事诞生。在赛事没能形成品牌前,就像是当地的一项任务,每年到点完成。主办方、承办方、赞助商、运营商,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算盘,在马拉松上,各取所需。大多数中小马拉松,招商环境并不好,主要还是靠主办方想办法、兜底,因此,时间周期拉长些,也没有太大意义。只是田协对于认证赛事有时间上的限制,最迟提前100天要向省级监管部门提交赛事举办申请,按这个周期卡着点走,赛事也就是在三个月内,找个适合自己的时间节点启动。北马和上马这一南一北两场顶级赛事,在启动时间上比较任性。像去年北马10月29日的比赛,9月28日报名,留给大家的报名时间,仅仅三天,却也报了131239人。上马是11月26的比赛,9月21日开启报名,四天半的时间,报了172872人。如果说上马两个月还行的话,北马的一个月“攻坚战”太紧张了。当然,北马有其特殊性,办赛手续上涉及到更高层面,远非组委会、运营商可以决定的。北马属于“店大欺客”,每年这么着急忙慌的,也不用在意赞助商、跑者的感受。反正我就这节奏,你想从天安门起跑,就得忍着。对国内大多数跑者而言,进入年底赛事高峰期时,选择余地挺大,有些跑者觉得像北马这种快速报名参赛也挺好,速战速决。北马可以这样,其他赛事没资历、实力这么做。我还是觉得,尽可能地拉长周期,将马拉松当个事做,如此运营,更有利于产业发展。哈尔滨吉林鲅鱼圈三场马,共性在哪儿打响马拉松金标保卫战马拉松“面子工程”该休矣深马“脸面”就看社会力量了他们的中国行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