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搞定!马拉松报名可以有自己的“12306”吗?

美体   2024-09-02 07:50   广东  

马拉松江湖特约撰稿 | 六斤橘子

进入秋季,比赛一波波地启动,各赛事报名人数屡创新高。好赛事中签率越来越低,大多数人都要同时报名多场赛事,中了哪个去哪个,如果同时中了好几个赛事,问题就来了。

目前国内大多数赛事,都还没有中签退费机制。可能就第一赛道有这个服务,不过也设定了一个时间点,赛事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不只一次看到有人提起,为什么赛事报名不能有一个类似于“12306”的平台,让不同的赛事之间实现信息联动,增加中签和候补成功的概率,还能够保证身份的实名制,规避倒卖名额和黄牛的问题。

听起来确实比较美好,能有这样的呼声,说明天下跑友苦报名中签已久矣,不禁联想到了曾经春运抢票难的那段岁月。

说实话,国内顶级赛事名额的紧俏程度,真的堪比当年的春运抢票了。对于绝多大数跑者而言,顶级赛事中签纯属碰运气。

而大家又都想跑名气大的赛事,为了增加保险系数,自然是见比赛就报,不中正常,中了开心。像今年3月24日锡马、汉马和重马同一天,三场都不中实属正常,但也有选手能够连中的。

国内倒有一个大的报名平台,数字心动。包括一些第三方的平台上,单个赛事的报名,都是独立的。当然,有“12306”的例子,从技术上实现所有赛事的候补资格,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这样的想法,听起来很美好,究竟有没有执行的空间呢?


目前,赛事报名平台有很多,但主要都只是第三方平台,也有一些赛事公司有自己的报名APP或小程序,例如第一赛道、厦门文广和汇跑等。
国外的赛事报名平台也大多都是第三方平台,况且国外的赛事很多还是依靠门户网站报名,能够覆盖区域大多数赛事的平台也并不存在。
从做产品的角度,要分析用户的痛点是什么。在报名这个场景下,中签的不确定性和名额分配机制的透明性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马拉松管理部门没有办法做出像“12306”一样的赛事平台?
可能还是经营权垄断的问题。铁路是一个自然垄断的行业,铁总公司基本掌握了全国所有铁路以及车站的运营权。
但是赛事不一样,尽管有田协认证,但这只是从技术层面的一种认证,田协并没有赛事的运营权,因此打通所有的认证赛事,是很有困难的。
说白了,赛事的IP和名额是在主办方手里,除非将赛事名额的控制权上收,这显然超越了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责,最重要的也是无法可依。
谁投资,谁收益,除非国家用财政资金来建立打通全国的赛事网络,所有权完全归公,当然这不现实。


那跑友的痛点没法解决吗?也未必。
中国的赛事在很多方面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沿,例如候补中签机制,高度信息化的领物流程等。在赛事的运营方式、营销模式等很多方面都已经没有石头可摸,因为很多国际经验在我们这其实走不通。
国外赛事有超高价格的赞助商和公益名额,有可以提前预售锁定的下一年度名额,我们还在纠结参赛包里面应该有多少东西,以及报名费能不能超过200元的问题。
赛事的档期永远是相对集中的,对于成绩好能直通的选手,同时获得好几场赛事的参赛资格,最后只去了一场,名额就浪费掉了。不患寡而患不均,很多矛盾就是这么产生的。
一种可行的方式,是依靠市场自发的力量,赛事之间达成横向的合作,创造出类似于火车改签的名额置换机制,甚至档期接近的大赛能否实行合作抽签,避免同时中签,当然这只是一种天马行空的设想。
近年来各种名额倒卖的事件屡见不鲜,其实人们痛恨的并不是赞助商名额和公益名额的高价,而是某些特殊渠道的暗箱操作。价格本身是调节供求的最好手段,铁路尚有一等座和二等座之分,关键是怎么做好结构的设计和规范的管理。
赛事是具有一定公益性的健康事业,但本质又不是公益事业,因为跑友是消费者,并不是公益的受捐赠人。尽管政府会兜底,可是纯政府运作的赛事普遍又都差点意思,好的赛事还是依靠市场化运作,这是行业共识。
如何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赛事名额机制,提高公信力与透明度,兼顾市场化与公益性,恐怕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会成为现实。
(本文所有打赏将转交作者六斤橘子)

>>>点击更多精彩<<<
成马在一个极端,北马在一个极端
哈尔滨吉林鲅鱼圈三场马,共性在哪儿
马拉松“面子工程”该休矣
深马“脸面”就看社会力量了
他们的中国行有何意义

马拉松江湖
感受马拉松赛事,评议马拉松产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