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费可以退啦!广马这招大家能学吗

美体   2024-11-16 07:50   江苏  

马拉松江湖特约撰稿 | 六斤橘子

国内绝大部分赛事,报名时都会明确,一旦中签后缴费,选手因个人原因,是不退报名费的。事实上,这也是国际惯例。

从操作层面,这是最便捷的一种管理方式。如果都可以自由退费,对组委会来说,的确徒增很大的工作量。

即便是技术角度,对报名系统的要求也很高。大多数组委会并没有自己的报名平台,是没有办法接受随意退费的,经济损失只是一方面,程序繁琐是关键。

从去年底开始,新中体赛事推出了报名退改服务。简而言之,报名后反悔的,在一个时间节点前申请退费,可全额退;过了这个时间点,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再晚,就不行了。

可从眼下正在报名的黄埔马看一下,完成缴费后24小时内的报名订单,申请退赛退费,不收取费用。超过24小时的订单,申请退赛退费,不论项目,收取20元/次的服务费。这一服务,会在赛事开跑前一个月,关闭。

再看广马的,12月8日的比赛,在11月9日温馨提示,若选手因个人原因无法参赛,有三天多点的时间可以申请退费,不收费。

这样必然会释放出一部分名额,广马随后在11月13日进行了第二轮抽签。

广马这样的举措,有人性化服务与资源利用的双重考量,作为有影响力的赛事,对跑者来说,名额金贵,尽量将每个名额落到实处,既让更多的跑者能享受到比赛,也保障了赛事的参赛率。




 人 性 化 

毕竟跑者有这样的需求,有些赛事公司和组委会会贴心地去满足。例如无锡汇跑从2017年开始建立的候补退出机制,类似于火车票的退票手续费,扣除一定的比例,算是一种折衷的办法。有了这个机制,一方面方便了选手退费,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利用赛事设项规模,不浪费每一个名额。

像北马上马这样的超级大赛,虽然没有候补机制,但对一次中签后未缴费的人剔除,空出的名额进行二次抽签,也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参赛机会。

有些跑友可能会说,不管缴费前还是缴费后,只要是我还没来跑,那我就有权利要求退费,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写得很清楚。法理上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这就涉及到对报名费的定性。

大部分赛事报名费被视为不可撤销的预约性费用,提供的是参赛资格,而非简单的将报名费视为消费服务合同。在法律上到底怎么算,还需要专业人士解答。

实际上,赛事也不是铁板一块,如果跑友的确有一些个人的缘由,例如身体原因,且能提供证明,赛事也愿意给予退费处理,对主办方来说也减少了风险,何乐而不为。

广州马拉松此次开放集中退费窗口,也体现了一种态度,方便选手灵活安排参赛计划,能有效减少名额浪费,是值得推广的举措。

国外的一些赛事有赛事退费保险,设置分级退费、参赛资格延后等政策,让选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灵活调整参赛计划,提高参赛率。

如果只从经济角度,对于赛事来说,反正报名费的总量是一定的,多做这一件事,其实并不能带来任何收益,还要耗费精力。




 再 利 用 

不论是候补退出机制,还是集中退费窗口期,这样的举措一定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现场的参赛率会非常高。

参赛率就是实际出发人数与项目规模的比例(对于报不满的赛事,参赛率=实际出发人数与实际报名人数的比例),根据我的观察,对于大部份赛事,参赛率能达到80%都是很高的。

很多赛事公司根据经验,会少制作一些赛事物资和奖牌,因为来的人肯定没有那么多,但今年参赛率有了一个不小的提升,最没想到能来这么多人,个别赛事曾出现过奖牌不够的现象。

如果我们看公开数据,也能发现一些“猫腻”。

2023年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披露了认证赛事中全马项目规模为91.53万人次,半马159.47万人次,但认证赛事中全马完赛人数54.46万人次,半马123.53万人次。

完赛数据是跑完后有成绩才算,而赛事规模是官方竞赛规程中发布的项目规模,这两个数据之差,刨除没报满的空名额以及参赛但是没完赛的,剩下的都是“报了名但是没来的”。

具体三者的之间的比例,可能没有统计,但我是想说明,大部分赛事实际的参赛人数,距离赛事规模尚远。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全马往往都报不满的。

兴许未来,低参赛率的现象,可能会通过退费窗口或候补机制的推广得以改善。当然,更灵活的退费机制不只是提高参赛率,也在赛事密集期给选手提供了更多选择。

(本文所有打赏将转交作者六斤橘子)

>>>点击更多精彩<<<
广西唯一的县级全马,伸手就能摘脐橙
如此福地,如此诚意
马拉松需要媒体和KOL的“推波助澜”
奖牌有错,再来一块?
北马杭马郑马,谁是“快枪手”头牌

马拉松江湖
感受马拉松赛事,评议马拉松产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