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人事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4)

2024-11-04 13:43   内蒙古  

这是我的第1802篇学习笔记

来源:2024年11月4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全部1篇评论、5篇理论文章

01   拿出“跳起来摘桃子”的劲头

作者:钟玉茂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担负着推进改革的重要职责,要拿出“跳起来摘桃子”的劲头,敢于向高处攀、朝难点攻、往实处干。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复杂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低垂的果子”早已摘完,领导干部必须破除过舒坦日子、避事躲事的思想,拿出真跳的实劲、敢跳的狠劲、善跳的巧劲、常跳的韧劲,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
“跳起来摘桃子”是一种敢闯敢试、奋勇拼搏的精神状态。在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中,各级领导干部身上的担子都不轻,切不可认为条件不成熟而放弃探索。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推动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面对错综复杂的改革难题,只有把握好时与势、危与机、利与弊,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调研分析、做到精准施策,才能真正“摘好桃子”。
建立完善制度机制,让干部“起跳”有动力、无顾虑。要鲜明选人用人导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对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干部大胆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让“坐着要”“站着等”的干部及时挪位子、摘帽子,引导和激励干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鼓励和保护干部担当作为,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严格依据错误事实、行为动机、一贯表现等因素,明确“可以容”与“不可容”具体情形,理直气壮支持敢于加压奋进、敢于攻坚突破的干部,切实防止“洗碗效应”。

02   厚积“迎头赶上”的人才动能

作者:田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汕头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建立的首批经济特区。习近平总书记对汕头高度重视、亲切关怀,赋予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使命任务。人才资源是“迎头赶上”的动力和支撑。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动力,努力探索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新路径,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人才聚,产业兴。汕头产业规模不大,缺乏大企业的引领性项目带动,以产业集聚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我们积极探索以人才助推产业,发挥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等平台主体作用,面向全球引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项目带头人,支持其孵化落地企业,推动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揭榜攻关。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围绕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以项目化管理形式,支持科技人才组团助力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出题、人才揭榜。强化专项资助。建立新引进博士科研成果产业化意向清单,制定出台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在企业初创期从资金、场地、人员上给予支持,并加强定期考核和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创业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强化股权激励。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明确知识产权归属、收益分配奖励等,将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净收入和作价投资取得的股份,奖励给对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
促进城乡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去年以来,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吹响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冲锋号。要聚焦“百千万工程”需求,推动人才入县下乡,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推动紧缺人才集聚。通过实施医院、学校、企业等领域博(硕)士引才计划,通过给编制、给补助、给平台等,支持基层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基层卫生人才“县招县管镇用”,促进县域教师、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鼓励专业人才下沉。开展“双百干部双向锻炼”“专业技术人才组团服务”等行动,选派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组团服务。健全挂职、组团服务人才实绩档案和考核评价机制,激励人才真帮实扶。抓好乡土人才培育。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推进乡村工匠职称评审工作。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组织乡土人才进党校培训,培养选拔一批乡村振兴人才。常态化开展小公园人才讲台、非遗人才市集、青年人才创业市集等系列活动,为乡土人才发挥作用提供有效平台。
畅通急需紧缺人才绿色通道。引导人才有序流动是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当前,基层人才难引难留问题突出,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通过健全人才有序流动机制,努力破解基层引才堵点难点问题,让基层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盘活编制资源。完善“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出台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支持事业单位尤其是区(县)、镇(街道)事业单位通过直接面试方式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打破流动壁垒。取消不同类别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流动限制,出台支持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和高层次人才离岗创业的意见,建立高层次人才“校招企用”工作机制,推动人才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畅通发展渠道。在县以下事业单位实施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拓展优秀管理人才发展空间。研究出台高层次人才调任公务员指引,选拔优秀高层次专业人才到机关任职,拓宽优秀专业人才晋升渠道。
用好潮侨资源广聚海内外英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汕头经济特区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近年来,汕头作为新晋“网红城市”人气旺盛,越来越多的侨团跨山越海、齐聚故土、反哺家乡。要坚持以“侨”为桥,以全球视野不断擦亮“潮”“侨”金字招牌,用好海内外潮侨资源。坚持“以会引才”,打造高端学术会议品牌。常态化举办南澳科学会议、汕头人才周活动、汕头大学国际青年学者“桑浦论坛”等,广泛吸引集聚海内外顶尖科学家和青年英才。坚持“以侨引才”,创新华侨华人吸引和管理政策。推进向用人单位充分放权试点工作,深化华侨华人人才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以举办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世界潮商大会“两大盛会”为契机,在全球范围内招贤纳士,带动更多“侨力量”招揽“侨人才”。坚持“以潮引才”,举办潮籍名家系列活动。常态化举办“名师大讲堂”“潮籍名家音乐会”等活动,邀请在外潮籍名家返乡讲学、义演。用好“潮医”“潮师”“潮艺”等3个智库,为汕头医疗卫生、教育和文化事业把脉支招,助力汕头建设区域教育、医疗、文化和商贸高地。
(作者系广东省汕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03   筑牢全面从严治党组织体系

作者:包丽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进一步健全要素齐全、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组织部门要扛牢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政治责任,坚持综合施治、强化系统集成,在推动管党治党内容全涵盖、对象全覆盖、责任全链条、制度全贯通中彰显担当。
“夯基础、固根本”健全组织体系。党的全面领导、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各级组织去实现。要对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树牢“大抓基层”导向,释放“两个功能”优势,推动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全面过硬。突出政治引领,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地落实,凝聚全市上下办好两件大事、建设“五高五区”强大合力。突出示范引领,深化市县乡村组“五抓五促”党建工作载体,深入开展“对标找差、争创一流”“擂台比武”等活动,激励党组织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比学赶超、竞相争先。突出先锋引领,完善党员队伍“选、育、管、励、出”全链条工作机制,健全党员志愿服务、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等制度,激发强堡垒、当先锋的内生动力。
“强党性、增本领”健全教育体系。组织是“形”,思想是“魂”。要把思想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完善“四个以学”长效机制。注重思想提纯,实施“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领航前行、“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等“六项计划”培训行动,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注重专业赋能,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新质生产力、招商引资等专业培训,帮助干部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填知识空白。注重实践塑身,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345”培训行动,结合实际探索务实管用的党员干部教育新模式,持续深化激励干部“揭榜挂帅”、党组织“亮晒比”、年轻干部“雏雁行动”等载体,促进党员干部在重大任务第一线、改革攻坚最前沿提素强能。
“立规矩、正风气”健全监管体系。全面从严治党,重在真管真严、要在精准施治。管好“关键人”,通过考察考核、专项检查、调研督导、举报查核等方式,强化“四个特别”政治监督,抓好“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和履行选拔任用干部职责检查。管到“关键处”,突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重点岗位干部的监督管理,做实个人事项报告抽查核实、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等工作。管住“关键事”,用好“非提拔任用考核”、干部适岗指数评价办法,推进违规用人、长期空岗、频繁调整等重点问题整改。
“抓优化、促提升”健全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是管党治党的根本之策、长远之策。深化制度创新力,总结完善“一县一表”差异化考核、探索“联合社”机制、推行“小分队+组团式”引才模式等经验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成果、转化为工作机制。优化制度牵引力,围绕组织工作业务链健全管党治党制度链,以组织系统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回头看”为契机,排查工作堵点,补齐制度短板、推动工作提质。强化制度执行力,推深抓实领导班子集中调研、党建述职评议、人才评价引进等制度,以制度执行力检验工作落实力。
“明权责、重落实”健全责任体系。知责明责方能更好地履职尽责。“清单化”明责,严格落实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明确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清单,以责任“清单化”推动工作“标准化”。“项目化”推动,健全“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机制,完善“书记项目”领题、答题、结题工作闭环,推动书记走上前台抓党建。“立体化”考核,聚焦党建服务保障发展工作成效,坚持定性与定量兼顾、平时与年终对接、考事与考人结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形成大抓基层、大抓党建的工作格局。“精准化”落实,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既要重过程,思想上重视推进,机制上及时跟进;也要重结果,有部署、有督查、有考核,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衔接、政策制定与力量摆布相兼顾,以党建“第一责任”保障发展“第一要务”。
(作者系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04   汇聚基层治理新力量

作者:吴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业态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当前,杭州市萧山区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快递员、网络主播等新业态就业者人数超过10万。近年来,萧山区把握新业态就业群体特点,不断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强化党在新业态领域的领导力、号召力和影响力,有效汇聚基层社会治理新力量。

抓组织覆盖,激活新业态就业群体内驱力。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是基层治理的物质依托和基本前提。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业态“新”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到哪里,全面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持续深化党委部门牵头抓总、行业主管部门和群团组织具体推动、属地政府兜底保障的工作体系。重点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由市场监督、交通运输、邮政管理等部门牵头,建立外卖、电商、快递、物流等行业党委,实行统一领导,着力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聚焦提升“两个覆盖”质效,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不断扩大新就业群体中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定期在新就业群体中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员”行动,提升流动党员纳管率。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不固定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多边共管的方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依托线上平台、各级服务阵地,创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形式,引导党员因地制宜学、创新方式学,建强新业态就业群体党组织战斗堡垒。

抓暖心服务,提升新业态就业群体归属感。新业态就业群体呈现行业入职门槛低、业内素质参差不齐、社会认可度偏低、社会属性呈现离散化、原子化等特点。萧山区新业态行业党委落实关心关爱举措,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服务套餐”。聚焦新业态就业群体集聚区域,依托三级党群服务中心、文明驿站、爱心驿站等站点资源,建设面向新业态就业群体的“暖新驿站”,打造“1+64+N”萧山先锋旗手全域驿站网络,提供配备饮水、热饭、医药等“10+X”项服务。建设“暖新食堂”,支持餐饮企业面向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推出优惠套餐,动员各方力量提供方便、卫生、实惠的就餐保障。统筹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力量,健全完善休息歇脚、纳凉避雨、饮水就餐、充电热饭、应急用药等5大服务功能矩阵,依托数字化手段打造暖心服务“一张图”,实现新业态就业群体就近就便享受“暖心服务”。结合萧山区“民情双访”专项行动,开展定向专访和随机走访收集解决新业态就业群体的诉求,围绕新业态就业群体跨界成长、权益保障等问题,统筹社会教育、法律援助、行业协会等各类资源,开通“一站式”绿色服务通道和热线服务电话,多途径畅通新就业群体维权通道和法律援助救济渠道。开设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专窗,推出劳动保障、健康医疗、技能培训、纠纷调解等服务事项清单,解决新就业群体收入不稳定、职业保障不完善等后顾之忧,营造新业态就业群体“业在萧山、家在萧山”的良好氛围。

抓作用发挥,提高新业态就业群体贡献度。新业态就业群体处在直接接触群众、收集社情民意信息的第一线。要通过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凝聚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中争当先锋、多作贡献,助力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突出政治引领。引导平台企业优先招聘党员、优先将优秀职工发展成党员,广泛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服务队”,动员党员主动抓生产冲业绩、主动参加组织生活。引导一线担当。充分发挥广大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登门入户”的前哨优势,精选党员纳入兼职网格员,收集社情民意,广泛参与社会平安共治、安全隐患排查等活动,争做基层治理“流动宣传员”“前线战斗员”。落实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基层治理积分制管理的优势,完善满足新业态就业群体需求的积分兑换体系,鼓励主动参与基层治理赚取积分奖励。引导区内外卖小哥们化身“平安骑手”,及时上报交通警情、纠纷矛盾、安全隐患等线索,成为社区治理的“流动哨兵”。积极推荐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加大对新就业群体“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荣誉评选和行业表彰力度,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吸引更多新就业群体优秀从业人员加入党组织。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05   “升米公事”与“马上就办”

作者:张根袁

《明史》记载,万历年间,袁宏道任苏州吴县知县,为化解当地衙吏办事故意拖沓、百姓长时间滞留县城的现象,大力整顿官吏作风、推行便民措施,最终百姓在县城吃一顿饭的时间,事情就可以办结,当地百姓将此转变形象称为“升米公事”。
明之苏州,素称难治。袁宏道坚持民本思想,轻徭薄赋、征税除弊,简化办事手续,革除腐败现象,被朝廷推广为“吴县经验”,由此观之,“升米公事”的根本目标是解决好问题。袁宏道之所以获得称赞,关键在食“升米”间办完“公事”,不拖不推、务实高效。对今日党员干部改作风、抓落实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这与我们党倡导的“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和方法,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就大力倡导的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撸起袖子加油干”“看准了就抓紧干”等工作要求。“马上就办”的事情往往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迫切需求和热点问题,是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的直观反映,以此为突破既能找准问题的发力点,也能更好凝聚广大干群的共识,形成推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抓落实的本领,了解掌握社情民意,把握工作主动权,结合问题实际制定落实具体可行的方法举措,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揆诸现实,少数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甘于“混日子”“打太极”,习惯“模板化”回应、“软钉子”办事、“走程序”拖延,工作能推就推,问题能躲就躲,群众能应付就应付。凡此种种,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危害群众利益,必须坚决纠正。当前,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任务艰巨而繁重,更需要“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让“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成为工作常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最集中最迫切的问题矛盾,拿出科学有效的思路举措,果断出击、抢占先机,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抓落实必须认识和把握规律,有想干事、能干事的过硬本领。党员干部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要练就看穿问题的“火眼金睛”,深刻领会党中央对改革事业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贯彻落实决策部署意图和落实举措,在认真分析地方发展问题实际基础上,深入群众一线察民意体民情,因地制宜探索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要有“坐不得、等不起”的紧迫感,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扛牢担当,注重自身能力提升,强化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及时更新思想观念,补齐素质短板,坚决反对“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就缩手”的躺平懈怠行为,用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问题风险的不确定性,不断回应好人民关切、解决好人民诉求、实现好人民愿望,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06   以组织之为赋能改革之进

作者:刘克刚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保障。组织部门要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强化组织职能、凝聚组织力量、彰显组织担当,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改革优势,切实以组织部门有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把牢改革之向。理论武装是管根本、保方向的基础工作。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教育机制,开展大规模、体系化、全覆盖教育培训,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转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观点方法,将其列入基层党组织“第一议题”、主题党日“第一内容”、党校学员“第一课程”、指导工作“第一遵循”,让党员干部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找准组织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切入口和着力点,坚持调查研究,运用好“四下基层”经验,落实党员干部“四联机制”,找准基层改革短板弱项,有力有效破解难题。
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力行改革之举。改革之路是大浪淘沙的练兵场,检验改革者的成色与品质。坚持政治标准首位,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树牢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选准用好锐意改革的好干部,以干部“一马当先”带动改革“万马奔腾”。健全县级领导“六联”工作机制,激发“关键少数”的关键作为;完善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强化年轻干部实战实训;常态化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坚持赋能与压责并行、严管与厚爱并重,开展“担当善为落实年”建设,评选表彰担当善为好班子好干部,推动班子结构更优功能更强,干部队伍更有激情、更有干劲。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地支持、保护和使用改革“钻研者”,理直气壮地批评、反对和抵制“钻营者”。统筹用好职级晋升激励作用,形成择优晋升激励导向,切实推动把干部资源转化为改革发展资源。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改革之基。基层是改革的前沿阵地,是改革对象也是改革主体,基层抓改革落实强不强,直接反映改革成效好不好。蹚过改革深水区、啃下发展硬骨头,必须有坚强的基层组织作支撑、强大的基层动力作保障。要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从群众关切的焦点难点、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有的放矢推出基层改革举措,推动组织触角延伸、资源力量整合、服务质效提升。针对基层资金资源不多、人员力量不足、治理质效有待提升等问题,持续扩容“芙蓉先锋共同体”,拓宽党建“朋友圈”,推广“芙蓉夜话”,实化“芙蓉万家”,提升片组邻“三长制”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实效,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健全基层权、责、事“三张清单”,切实“为车减负”,充实基层工作力量,着力“为马赋能”。强化小区党支部引领作用,常态化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深化“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涵养优质人才生态,凝聚改革之力。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用情打造人才之家,让人才真正感受到舒心安心称心。以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为牵引,紧扣重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健全政企对接、校企合作、供求帮扶机制,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立足产业基础,统筹区域资源优势,聚焦岳麓山实验室等重点科研院所,围绕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突破技术创新“卡脖子”难点、企业发展壮大堵点,全力推动科研成果属地转化。持续优化人才服务,做实人才专班专员服务,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才解决实际问题,依托辖区优质医疗资源,打造“健康管家”全天候保障人才健康,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常态化开展“人才汇芙蓉·芙蓉惠人才”系列活动,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体验,完善人才工作项目化运作机制,持续深化向用人主体授权,聚集人才之力,激发人才之能,推动人才发展与改革发展双向奔赴、互促共赢。
(作者系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理论强党
✅国考政治理论︱领导人讲话、重大会议学习笔记︱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文摘摘抄︱人民日报评论︱每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求是杂志学习笔记︱学习时报学习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