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地图中,如民国七年(1918)的《广州三角洲图》、民国十八年(1929)的《南海县全图》,都可以发现西江太平沙岛的下游中有一个新沙岛。在地图上,新沙岛位于桑园围西基李村与田心村之间对开的西江之中,图上看来面积还不少,和太平沙岛一样,都是由上游的泥沙逐渐堆积而形成。在宣统《南海县志》地图上虽然并没看到有这个岛,但可能当时就已经存在,到民国《南海县全图》上就明确标注名称为新沙,隶属于南海县第八区。
民国《广州三角洲图》局部。
民国《南海县全图》局部。
1950年的《南海县全图》,新沙岛属第七区海金乡。
1950年《南海县全图》局部。
从60年代开始,美国锁眼卫星就拍摄有全球的照片,从这些不同年份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新沙岛的面貌变化。最早拍摄于1962年的照片就可看出,其时新沙岛就不是纯粹的一个江中的沙丘,岛上已经有人工开垦的迹象。当时的新沙岛并没有地图上显示的那么大,不知是否已经是缩减了。
锁眼卫星1962年12月15日拍摄。
锁眼卫星1964年12月23日拍摄。
在1967年的锁眼卫星照片中,可以看出新沙岛已几乎全岛开垦了,种满了植物,并且南部还似乎有人工建筑物。但对比1964年照片,新沙岛北部大大收缩,这沙土不可能是自然流失,应是人工挖走。
锁眼卫星1967年12月18日拍摄。
再两年之后,在1969年的卫星照片可看到新沙岛北部土地面积继续大幅退缩,沙土继续被挖走。对比1962年时,岛的长度减少了约四分之一。因为照片都是拍摄于冬季,不存在是因雨季水涨而浸岛情况。
锁眼卫星1969年12月13日拍摄。
到1975年,随着不断地挖沙,新沙岛又比1969年时的长度又再缩减了约三分一,两边的阔度也同样收缩。
锁眼卫星1975年12月17日拍摄。
由于挖沙一直没停,到1983年,新沙岛从原来南北长约数百米的巨型沙岛,现变得只有约百多米长度,东西两侧也同样被收割,从照片看,新沙岛只剩下那么的一丁点儿。
锁眼卫星1983年11月1日拍摄。
在《南海县水利志》的1985年地图上,还能看到新沙岛,之后新沙岛就在南海县的地图上消失,估计新沙岛是在八十年代末完全消失。
《南海县水利志》地图局部。
现今卫星照片,在西江中已找不到新沙岛。
新沙岛并不是短时间内凭空消失的,而是从六十年代开始,南海就不断地从新沙岛挖沙,持续数十年后,终于把新沙岛完全挖走,新沙岛从南北长约五、六百米,宽约百米到完全消失于西江之中。究竟什么原因要把新沙岛挖走,不外乎这几种原因:一是建筑对河沙的需求;二是航道需要清理,减少大型船只通行的障碍;三是防洪的需要,桑园围西基的数个险段,包括文澜书院、铁牛坦等都在新沙岛周边,新沙岛在雨季时会阻碍到西江洪水的流向,影响到桑园围的防汛,因此要排除隐患。
新沙岛已在西江中消失,只有从旧地图和卫星照片中还可以找到它曾存在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