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围官山海口的两次建闸

文摘   历史   2024-11-06 08:31   广东  

  桑园围历史研究(9)桑园围官山海口的两次建闸


       笔者自幼就生长在桑园围之内,家里距桑园围东基大堤只不过数百米,少时都会经常上大堤玩耍,也有从堤上的北村渡口坐木艇过渡对岸梧村的经历。从小就听着长辈诉说着桑园围之名称及其的故事,但很快桑园围大堤就不再称之为桑园围了,1987年开始,就出现了另一个陌生的名称樵桑联围。在过去数十年,除个别学术性文章,媒体上也不会再谈及桑园围的地名,出现的地名都是樵桑联围。在原桑园围堤上的界碑和桩号,地名亦已更换为樵桑联围。


       近年桑园围之名再度牵起热潮,只是源自2020年底桑园围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在此光环下,宣传和介绍桑园围的文章铺天盖地的在各种媒体上出现。


       桑园围改称为樵桑联围是因为樵北大围与桑园围完成了合围后合二为一的统称。


       1952年12月12日,南(海)三(水)樵北大围联围工程和官山水(船)闸(官山大闸)工程动工兴建,1953年5月16日,工程完成。官山水(船)闸中的水闸10个孔,每个孔宽2.7米,高4.2米,设计排水流量138.2秒立方米;船闸一座,长40米,高8.86米,宽4.2米,一次可通行船只200吨。樵北大围联围后,加上位于官山海口的官山水船)建成后,也就樵北大围与桑园围联为一个合围。到了1987年省人大五省五次会议通增第85号“关于整治江河决议”,将樵北大围与桑园围统称樵桑联围,樵桑联围被列为珠江三角洲五大重点堤防之一。


樵桑联围地图。(《龙江水利志》图)


       樵桑联围是将樵北大围内三水、南海两县区域与桑园围内的南海、顺德二县区域合围为一整体,包括三水、南海、顺德三县的一个超大区域。樵桑联围北至三水思贤滘昆都山及北江,西堤由思贤滘顺西江干流直至顺德左滩甘竹溪西江河口,共长116公里。东堤由三水南岸至南海龙湾基,这一段是北江的支流南沙涌,南沙涌在龙湾基流出汇合到北江东平水道。东堤从龙湾基开始就是北江的干流大堤,到官山海口官山涌有官山水船)连接南岸桑园围,原桑园围的东基就是从这里沿北江顺德水道的西岸直下到顺德勒北甘竹溪北江河口。从左滩到勒北的甘竹溪北岸就是樵桑联围的南端。桑园围东基至官山海口这一段变成的官山涌内基,无需再直接防御北江的洪水。


       官山水船)闸(1953年)及扬水站(1960年)的先后建成,真正意义是让樵北大围与桑园围联合成为一个防洪整体,而水闸可保持官山涌稳定的水位用于内河通航及农业灌溉、鱼塘养殖用水,内水高涨时,又可提前或加速排水,解决了历史上的通航及种养用水与洪涝排水的矛盾。官山水船)对桑园围也是有利无害,就算樵北大围决堤,桑园围也还有独立的堤围来作第二道防御。1998年,樵桑联围丹灶荷村水闸决堤,涌入堤内的洪水把南海丹灶、西樵,三水的白坭、金本等地肆虐,但由于桑园围有吉赞横基至官山海口段的二道御,也把洪水挡于桑园围之外,大大地减少了损失。


官山水(船)闸旧貌的卫星图片。(锁眼卫星1983年拍摄)


       官山水(船)闸已于1997年重建。

 重建之后的官山大闸。(拍摄于2017年)


       其实早在晚清时期,官山海口就曾经建闸,但不幸的事,在建闸过程中发生了纠纷,继而引发冲突打斗,结果是导致了建闸的搁置。


       光绪十一年(1885)夏季,因西、北江水盛涨,南海县之珊门、大栅、大良、官洲四围因堤身单薄,先后崩决,涌入四围内的洪水亦引发围内十条子围悉数坍塌,导致围内各村受灾严重。围内绅士李应鸿、刘廷镜、张乔芬等人目睹惨状,决心补救。到年底,李应鸿等集众筹议,首先将珊门等四围加高培厚防御水势,再于与桑园围相邻的江浦司官山海口马头岗处(建闸处两岸地属龙津堡)建筑石闸三道用以保卫各围,石闸既可抵御外水,又可疏通内水。修筑石闸预计费用约十万两,李应鸿等绅士合磻溪、登云、云津三堡之力已自行捐集五万两,尚不足的款项申请官款拨助。经署督粮道萧韶及南海知县张琮勘查之后,两广总督张之洞同意兴筑,拨款四万两助工。十二月初,海口马头岗石闸开始动工兴建。


栅围与桑园,红点处是笔者标注的马头岗建石闸处,绿点处是原先十四围计划的杜(渡)滘建闸处,亦是桑园围要求改建石闸的位置。(1918年《广州三角洲图》)


       桑园围内各堡绅士闻此讯,都极力反对,认为在马头岗出水口处建闸,会阻碍内水去流,雨季水患会祸害乡邻桑园围。十二月初,围内举人李锡培、梁启康、张瑞禧、崔友成、陈鉴泉、麦鸿、梁效成、梁侃、梁佐贤、冼祖联合贡生、生员数十人联署禀呈到南海县署,请求停筑马头岗石闸,改址兴建。同月,围内进士张琯生、李仕良,举人潘誉征、崔宝菁、崔友成、麦鸿、李锡培、张瑞禧、潘文礼、何文卓、何如铨、刘文照、梁效成、梁启康、余得俊、梁佐贤、潘斯澈、梁侃、冼祖、陈鉴泉、何炳堃、何如锴、余赞年、何增庆、陈兆璘、何槐勳、陈振庸、莫汝桢、潘三才、关胜铭、李刚等联合贡生、生员数十人联署,亦先后两次禀呈至布政使、巡抚、总督处,同样表达要求停筑石闸的诉求。


       张之洞为求双方和睦,找出两全之策,再委派署督粮道李蕊与张琮亲赴实地勘测,但两人出发的前一天,十二月二十日,马头岗石闸处就发生了打斗伤人毁闸的事件。


       自十二月初马头岗石闸开始动工以来,桑园围先后两次有百数十人来到工地要求停工,到二十日该天中午,在施工现场突然涌入数百人阻挠施工,双方终于发生冲突。十四围石闸施工方的工厂八所、木排二排、浮桥二道被焚毁,器物全被抢走,两只石船也被凿沉,并且被打伤了四名工人。由于当时在现场的桑园围一方有举人李锡培以及武生麦玉成指挥,他们被认定是纠众伤人的主谋。事后,十四围李应鸿等绅士禀控李锡培、麦玉成等犯事人员,经张琮查办,张之洞先行革除李锡培、麦玉成的功名,并捉拿候审。张琯生、潘誉征等绅士则再一次上呈布政使督抚,意图为此次打斗事件解化,为案件归罪于李锡培、麦玉成喊冤,妄图为他们开脱罪名。


       经李蕊和张琮再度勘查之后,张之洞判定在马头岗建闸,对十四围防御洪水是非常有利的,对桑园围亦不会有损害,双方共用一闸,如有积水,阻则均阻,消则均消,对双方都是有利而无害。况且相连的三道闸,二道在水中筑建,另一道则是挖地开建,去水口加阔后泄水速度只会快不会慢,桑园围阻挠实属无理。


       张之洞会同按察使王毓藻和布政使高崇基查明后,向上奏请,光绪十三年(1887)二月二十八日获旨革除李锡培、麦玉成功名。之后,由于桑园围一方悉数赠偿了十四围的损失,受伤人员也已康复亦获赔偿,李应鸿等亦愿意了结此案,锡培、麦玉成亦能深刻悔改,认识到与乡邻益敦睦谊,张之洞就为锡培、麦玉成请旨回复了功名。由于十四围已对各围基一律加高培厚,抵抗洪水能力已大大提升,石闸停工后就再也没有兴筑,建闸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十四围李应鸿等绅士在光绪十一年就提出在官山海口建闸的方案并且能筹集了资金开始兴建,确实是有过人的眼光和能力,可惜桑园围一方不懂水利,盲目阻挠,导致建闸的失败。海口马头岗直至1953年才建成水闸,把樵北大围和桑园围真正合围。

樵山学堂
历史人文 乡土地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