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诗成 | 南大街旧事

民生   2024-11-13 07:30   福建  
老成都有东西北四个城门。


就是城墙拆了多年成都市民还是习惯用城门表述方位,大街上两个人碰到对话:

甲:张师傅,你推个自行车过哪里去哟?

乙:今天出北门。你老哥子去哪里喃?

甲:东门外头望江楼吃茶。

看看:这个就是成都特色。


四门又分别有东,南,西,北四条大街。最有名,最热闹的当数被称为“蜀中第一街”的东大街。其次便是北大街,相对冷清的是南大街西大街。


这次龙门阵不说闹热有名的,单说相对冷清的南大街。


既然冷清是相对的,又毕竟称作大街,吃穿用商家自然都有,邮局,修车,茶馆齐全,内中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红照壁左拐进入上南大街,“忽然一阵香风透。”那是街东边有一个老牌卤菜馆子——利宾筵传来的香风阵阵。这是可以同东大街的香风味并肩媲美的卤菜店。它的熏牛肉,熏鱼,冬腿,毛凤鸡,香糟脆皮鸭、金银月君肝、兔子肉,及川味香肠位居全市一流水平,其味无穷,若问味道好在哪?只有品尝体会才晓得,用语言是不好形容的。


那年月卖卤菜店内都有数量不等的数张桌椅供顾客点菜吃酒,名副其实的酒肆。而且进馆子喝酒吃饭是可以拼桌子的。比如,我同老表在利宾筵一张方桌子上,一盘猪耳朵,一盘香肠,一盘花生米,浅酙慢酌,把酒言欢,慢叙衷肠。服务员带两个人来说:“师傅,拼一下。”快速腾出半边桌面。那两位客官落座。接下来龙门阵打伙摆,酒肉各吃各。


酒喝安逸了要想吃饭咋办呢?酒肆是不卖饭的。好办。隔壁就是面馆子,服务员,喊两碗素椒炸酱面,一起算。搞定。

往南走,中南大街。有一国营餐厅——群济食堂。面积:大型。菜品水准:三流。同工厂伙食团饭菜口味不相上下。所以,顾客有,但不多。

再往南走,下南大街。有一家羊肉汤锅。冬季早上,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当街一口大毛边铁锅。奶白色肉汤滚滚,热气腾腾。西安时兴羊肉汤泡馍,成都市民喜欢羊肉汤泡油条。这就是地域形成的口味差异。掌勺师傅是一个胖老头。顾客交费后,但见他抓一个大土巴碗,抓一把羊杂碎,一点羊肉,从锅里两瓢热汤,抓一把香菜撒上,带一根油条端给顾客,高兴时还要吼两句:“來啊!來啊!汤好肉肥!”


一碗羊杂碎汤吃完,浑身暖和。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

出羊肉汤锅馆走几步便是一家照相馆。“十年动荡”前叫千秋照相馆,“十年动荡”时期改名的曙光照相。改革开放后港资进入又改名川港影楼。这个总是跟倒时代风向标走的不过是个二流照相馆。但是我记得很清楚,因为1975年我拍结婚照。二寸,黑白照片就在此家相馆,因此,忘记不了。


那年月,成都市照相馆橱窗内爱展示附近剧团名演员的便装照片。


祠堂街艺峰像馆橱窗展览的就是成都市京剧团筱樊春楼。目光四射,一看就是京剧大武生的派头。


春熙路成都照相馆橱窗展览的是川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竞华照片。


庐山照相馆派头大。橱窗展览的是京剧名角荀慧生,两只眼睛水汪汪的,柔情似水,怪不得称得上中国第一花旦。

南大街这个曙光照相馆橱窗展览的是省人艺名演员孙滨同志。头发乌黑,梳拿波头,玳瑁眼镜,右拳托下巴,一副许云峰的形象。(孙滨在话剧《红岩》中主演许云峰)

巧得很的是:省人艺宿舍的位置就在红照壁,与南大街比邻。晚饭后很多人艺演员散步遛弯都爱走南大街。那时候汽车特少,街道清静,大街上都有行人走动,曾看到孙滨同志缓步慢行,走到照相馆朝橱窗看一眼,会心一笑。又向南大步而行也。

下南大街尽头就是东坡茶园。这个茶馆生意好,经常高朋满座。其原因之一:长年有驻场说书人。茶铺说书并不影响喝闲茶,会友,谈生意,它是专门隔开的一个场地。如下南大街的东坡茶馆。前半场喝茶,后半场卖书场茶。


成都茶馆说书说得很少。用邹忠新先生的话来说:金钱板板又叫“韵味评书”。说书必须会一门技艺,不是竹琴(俗称道筒)就是金线板。金钱板先打个“闹堂”,竹琴先边打边唱几十句悠扬动听的“书帽”词,让听书人在摆龙门阵闹麻了的状态下安静下来:才开始说书。说书人有本事!就凭一个醒木,一张嘴,可以把听众代入万马奔腾的战争局面,用语调让你分清各种性别,年龄,身份的书中人物。


还有就是遇到战争情节为了增加气氛要打竹琴唱上一段:

(唱)刀枪一摆就开阵,
一来一往定输赢。

金枪分心刺要儿的命,

(白  看打!你不得活!

来得好!

(唱)大刀一举把枪分

……


观众本来听得要打瞌睡了,一听竹琴开唱,精神又来了。
南大街东坡茶园说书人叫黎昌沛,外号黎矮子。打竹琴说长篇评书。我经常跟姑婆去听书。书钱四分,茶钱一碗三分,说书人从茶钱每碗提成一分。因为说书才有这些人喝茶,该提。

说书人有技巧。每场要完时留个悬念,明天你才好来。中场要收书钱也要留个悬念,比如讲《水浒传》中野猪林一段。董超\薛霸将林冲绑在树上,叫道:林教头,我们奉高太尉之令取你脑壳,明年子今天就是你周年,你怪不得我们了,说时迟,那时快,两把明晃晃,雪亮亮的钢刀当头劈下来!要干啥呢?我收了书钱再说!


说书人被称为老师。收费也有讲究,收费是个竹子编的钵钵。手不能托起钵钵收费,那是叫花子要饭。而是大,食,中三指拈起钵边边收钱。才是老师的派头。


本世纪初,成都市城市化加快进程。一条高架机动车道从浆洗街直跨到红照壁。“沉沉一线穿南北。”从此,南大街旧景不再,烟火气尽灭。若要问南大街旧事,只有在老成都市人的回忆中搜寻了。

2024年11月10日


- 关于我们 -

行脚成都所刊发文章,署名者版权归作者所有,投稿行脚成都,默认原创首发。未有署名者,系行脚成都编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小红书 @行脚成都

今日头条@行脚成都

百家号@行脚成都


天府文化  成都记忆
  赐稿邮箱 20801640@qq.com

行脚成都
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