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浦镇(街道)隶属于郫都区,地处成都近郊,紧邻金牛区和高新西区,东北毗邻安靖镇,东南与金牛区金泉街道接壤,西南连合作街道,西邻红光镇,西北接团结镇。距市中心7公里,离郫筒街道11公里,全镇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6个城市社区,常住人口35.2万余人,户籍人口11.4万余人。犀浦,史称“古晋兴城”,传说因秦蜀太守李冰治水时,“沉石犀成浦”而得名,迄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犀浦街道(图一),居天府腹心地带,属都江堰水利工程覆盖范围,不仅土地肥沃,出产丰盛,而且商贸繁荣,人文昌达。雄称“西南第一镇”,亦称“小成都”。府河、沱江、金牛三条河道在域内蜿蜒。悠悠岁月,潺潺流淌。
犀浦交通随着地铁西沿线的开通,犀浦公共交通也跟着不断提升。犀浦地铁站、城铁站、公交车站有效结合,让广大市民能够实现无缝地铁、公交、城铁换乘。国道317线、沙西线、绕城高速、成灌高速等贯穿境内,地铁二号线与成灌城际铁路在犀浦站交汇并同台换乘,也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国铁、地铁同台换乘的高架车站。2015年5月,红光大道全面建成通车,地铁6号线、有轨电车建设,犀浦镇已成为郫都区连接成都市中心城区多元交通枢纽。
地名来历
犀浦之名的诞生,则与李冰修建都江堰有关。秦昭王时,李冰任蜀守,率其子二郎和蜀地百姓开展治水工作,成就灌溉千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古蜀民崇尚“万物有灵”,常赋予自然万物以一定的神力,犀牛(图二)就被认为具有分水的能力,可以从水中安全通过。李冰等人认为,将石刻的犀牛置于江岸边便可借其神力镇压水怪,令其不能再借水祸世。《蜀王本纪》载:“江水为害,蜀守李冰做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枚在水中,以驱水精,因曰石犀里也。”置石犀于水中称“沉犀”,是将石犀牛沉入江底镇压水怪。“犀”为辟邪石犀,“浦”为沉犀水滨,“犀浦”之名由此而来,沿袭至今。
犀浦沿革
犀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正式得名源于李冰治水。犀浦不仅是一个古镇,在历史上曾建过县,时间长达380多年。明代曹学全《蜀中名胜记》记载:“犀浦县,周垂拱二年割成都之西鄙置,盖因李冰所造石犀以为名”。《太平寰宇记》载:“宋太平兴国年间,犀浦县共辖20乡,县境东到今成都杜甫草堂和百花潭一带”。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县为镇,后划归郫县,历经南宋、元、明、清。清代后期改犀浦场,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复更名为犀浦镇。1949年,为第二区区署所在地,与犀浦乡几度分并。1958年8月,犀浦东方红公社更名犀浦红光公社。1966年,犀浦镇并入犀浦公社。1984年4月,公社改乡。1985年撤乡改镇,2016年12月,郫县改置郫都区,犀浦镇名不变。2019年12月,撤销犀浦镇,设立犀浦街道,挂犀浦街道办事处牌子。以原犀浦镇所属行政区域为犀浦街道的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国宁西路142号。
贬镇传说
犀浦,本来是个县城,宋朝熙宁年间被贬为镇。为啥呢?传说当时犀浦场有一家人,祖孙三代共四口人:有婆婆,有儿子和媳妇,还有一个孙儿。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儿子和媳妇做小生意维持,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平时,这家人由八十多岁的婆婆料理家务、管教孙儿。可是,这个七八岁的独生孙儿,因父母过分娇惯,已经养成了贪玩好耍、蛮横无理的习性,婆婆管不了他。
有一天吃午饭,孙儿嫌婆婆做的饭菜不合他口味,赌气不吃,把饭倒在门外边喂狗。婆婆一见就心疼、就很生气:“你这鬼娃娃,简直是造孽呀!”说着,伸手在孙儿肩上打了一巴掌。这就伤了他的脸,又哭又闹。哗啦一声就把饭桌推倒了。
婆婆气得发抖,又骂:“天啦!你爹妈造了孽,错养你这不成器的东西呀!”孙儿更横,抓起扫把就打婆婆。婆婆体力单薄,不敢还手,就向街邻呼救:“孙儿打婆婆呵!孙儿打婆婆呵!”
正这时候,县太爷路过这里,听见呼救声非常吃惊,连忙下轿,说:“天下哪有这等不肖子孙?真是狗胆包天。”马上命令随从把祖孙二人带回县衙。大堂上,县太爷举起惊堂木在桌上一拍,问道:“小小年纪,为何毒打老人?从实招来!”
小孩的父母一听,急忙跪着求饶:“孩儿年幼无知,还不懂事,请大老爷息怒!”“真不懂事吗?”县太爷马上叫人端碗饭来,筷子颠倒放在小孩面前,叫他吃饭。他端起饭碗,把筷子掉顺,就呼呼地扒饭。县太爷见了,马上吩咐:“吃饭知道筷子颠倒,还说不懂事。来人呀,把这个不肖子孙,推出县城斩首示众!”接着还把“教子不严”的父母,各打五十大板,了结此案。
那时候,由于出了这样忤逆不孝的子孙,依照封建统治的规矩,马上罢免县官,废犀浦县为犀浦镇,这就是犀浦县贬为镇的传说。
犀浦诗文
诗圣杜甫寓居成都期间,曾在四月黄梅熟时,沿浣花溪逆流而上,途经犀浦,望江水汤汤,看细雨霏霏,便作下这首《梅雨》诗:“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安史之乱时,玄宗奔蜀避难,以成都为南京,拟迁都于此,虽然后因动乱平定并未实现,但成都确实有过一段被称作“南京”的历史时期,诗中的“犀浦道”也确是唐代的犀浦县。一幅诗画,描摹曾经的犀浦,犀浦的梅雨,也成为后世文人常落于笔下的典故(图三)。
南宋时期,并列中兴四大诗人的陆游与范成大都曾在犀浦镇国宁寺留下足迹。彼时寺中有四株千年古楠,范成大作《寄题郫县蘧仙观四楠》诗曰:“沉犀浦上旧仙踪,老木长春翠扫空。敢请丹光来万里,为扶云峤驾飞鸿。”陆游则留下一篇著名散文《犀浦国宁观古楠记》:“予在成都,尝以事至沉犀,过国宁观,有古楠四,皆千岁木也。枝扰云汉,声挟风雨,根入地不知几百尺,而阴之所庇车且百两。正昼,日不穿漏,夏五六月暑气不至,凛如九秋。成都固多寿木,然莫与四楠比者。”古楠枝叶葳蕤,苍翠虬劲,令陆游震撼无比,并生出不可“残灭千岁遗迹”的感慨。昔日古楠今已不存,幸有诗文还原其貌。
犀浦也是众多文人墨客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以一首《犀浦遐观诗》描绘出令他陶醉的犀浦风物,他还写道:“爱此雪山雄,卜宅屖浦湄。锦城既云乐,焉用还家为。”犀浦俨然成为诗人的第二故乡。众多名家诗文,留存珍贵记忆。
2024年11月1日
- 关于我们 -
行脚成都所刊发文章,署名者版权归作者所有,投稿行脚成都,默认原创首发。未有署名者,系行脚成都编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小红书 @行脚成都
今日头条@行脚成都
百家号@行脚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