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 | 文字工作者的日常

民生   2024-11-08 07:30   四川  
今日,是第25个记者节。《新京报》在今天发表的社论标题是《流量时代,记者当不唯流量是从》。

作者在文章中认为,不唯“热点”是从,不被流量裹挟,这是新闻媒体的价值坚守,这是新闻人的从业伦理,这是记录和表达者的价值底色。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新闻媒体人。从新闻报道来看,似乎少了些从前的“激情岁月”,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新闻,发现有价值的内容。即便是如此,我们可能会花时间更关注那些能带来流量的新闻,因为它们不只是意味着关注度,也在说明,当下的读者在关注的是什么。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会看到,今天,人们对新闻的思考,可能少了点什么。看过就看过了,那么新闻的背后呢?

所以,在今天一纸风行,很难。但在新媒体上,我们看到许多新闻一时劲爆,却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又被其他新闻所覆盖。这是今天的信息传播的变化。相对于这种快速的信息传递,新闻又该如何进行下去?
昨天晚上,诗人文佳君给行脚成都发来了一首诗名为《我为立冬埋了单》:

明天就是记者节了

同事们忙着庆贺节日


写本报讯是我的职业

我为此也很欢喜


一到立冬

也预示年底了

这阴历阳历都很重要的时间点

企业在忙着年底的冲刺产值

妈妈也着手给年猪加上了营养餐

等待大雪时,猪肥

就可杀年猪了,过个肥实年


今日立冬,我主动

订了几种诗歌杂志


因为写本报讯的我还在写着诗

时间杂乱,也可以诗照此实录

生活如诗,不过如此


新闻人写诗,同样是一种文字情感表达。其实,新闻媒体的副业也还有很多种。有的由新闻转向写作、文化研究,有的开拓其他领域。又或者说,基层的新闻人在今天,仅仅靠新闻本身,可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当然这是分工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

虽然现在获取新闻的渠道发生了变化,但新闻人的专业精神,却依然值得尊敬。比如今年网上的一些被引起关注的文章,在记者的追寻下,却发现并不是文章所写的那样,或者说,记者所书写的更为客观、全面。

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是《人物》杂志的一篇原创稿《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关于原创作者引起了讨论。从相关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篇新闻的不易,需要更为充分的数据、论据支撑,才能让新闻变得更扎实。扎实或者有分量的作品,在今天,依旧是值得关注的。

文字工作者的日常,日复一日,看似没有太多的变化,却是以实际行动记录下了这个时代的许多内容。

- 关于我们 -

行脚成都所刊发文章,署名者版权归作者所有,投稿行脚成都,默认原创首发。未有署名者,系行脚成都编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小红书 @行脚成都

今日头条@行脚成都

百家号@行脚成都


天府文化  成都记忆
  赐稿邮箱 20801640@qq.com

行脚成都
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