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死亡游戏?
它为什么会流行?
它到底有什么危害性?
如何制止这种游戏?
今天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内一科医生鲍建军
将一一为您揭晓
↓↓↓
死亡三秒游戏,是一种危险的游戏,它有一个具有艺术感的名字:梦回大唐。
所谓“梦回大唐”,此前被称之为“死亡游戏”,又叫“心跳游戏”或“闭气窒息游戏”,通过特定的动作憋气造成缺氧休克,对大脑造成永久损伤,严重可能窒息死亡。
有网友说,还以为梦回大唐是一款手游,没想到是这种追求所谓快感的死亡游戏...
据悉,该“游戏”步骤包括用绷带、绳子勒住脖子,或用塑料袋套住口鼻阻碍呼吸以及靠墙蹲下深呼吸、憋气,再由其他人按胸口等,让体验者快速达到窒息缺氧的状态。
“死亡游戏”最早源于东南亚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青少年当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在内地和沿海城市的少数中小学和大学校园传播,一直处于时隐时现状态。尽管教育部多次发布警告,但仍有一些孩子出于好奇或模仿心理尝试这种危险游戏。网上有部分体验者发过自己玩该游戏之后的“所见所感”,有人说是“看见小时候场景”,也有人说是“目睹到梦幻场景”,甚至还有人觉得是“前世记忆”。在这种魔幻色彩的渲染下,对于缺乏辨识能力的青少年,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加上青少年群体,具有追求新奇体验的天性及模仿心理的趋使,一时间游戏在中小学校园的孩子中流行。
“死亡游戏”极其危险,体验者可能会迅速晕倒,伴有尖叫、冷汗等症状,有些孩子在游戏后的几天里仍然感到头痛头晕。
据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内一科副主任医师鲍建军介绍,“死亡游戏”压迫心脏、抑制呼吸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相应减少,从而导致心脏缺血进而诱发心率失常,严重者会导致意识丧失、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直接危及生命。
这种“游戏”会造成低碳酸血症昏厥,受害者可能会有做梦的感觉或产生幻觉,尽管只是短暂的,但恢复意识后可能会失去短期记忆。
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从1995年到2007年,这种游戏造成至少82名青少年死亡。
鲍建军提醒,长期反复体验这种游戏,会造成大脑不可逆的慢性损伤,严重影响智力发育。参与这类游戏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短暂的昏厥和幻觉而产生心理上的恐惧和不安,长期下来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防止“死亡三秒”游戏在校园内的传播,教育部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作为家长也需要与孩子增进沟通,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一旦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应及时干预。
鲍建军提到,避免过度的压力、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都有助于维护孩子的心脏健康。而心血管问题会与童年时期的压力事件以及日后生活中的不健康行为有关,因此,要从养育环境的健康、沟通模式的健康上多给予孩子关怀与支持,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设,从玩“死亡游戏”的潜意识动机源头防止游戏传播。
最后呼吁大家,死亡游戏危害极大,一定要制止这种游戏的传播,要加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如果因玩这种游戏发生缺氧休克或者头痛头晕,一定要及时就医。内一科是以治疗心血管病、呼吸、消化、内分泌等疾病为重点的综合科室。全科有医护人员37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8人、医师7人,护士18人,康复理疗师2人,共开设病床50张,拥有多参数心电监护仪、除颤仪、血糖仪、心电图机、注射微泵、雾化吸入器、中频治疗仪、经颅磁治疗仪、高流量呼吸机、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等国内外先进医疗设备。
科室开展介入治疗,如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植入术、房间隔/室间隔封堵术、肺动脉溶栓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诊疗项目,尤擅长诊治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胆囊炎、急慢性胃炎、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甲状腺功能疾病等。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人(如心律失常、急性心衰、急性心梗、高血压急症、重症哮喘、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的抢救治疗疗效确切。对各种急慢性疾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辨证配合中医药治疗,结合中医经络理论广泛开展电针、芒针、中频治疗、电磁波治疗、拔罐、穴位敷贴治疗、放血疗法、刮痧疗法、药物灸法、耳穴压豆治疗等,疗效确切,得到广大患者的肯定。
内科全体医护人员本着“以病人为中心、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就诊。竭自己之所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是内科每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我们的天职。愿我们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能使每位患者及家属满意。注:部分内容综合自网络
公益科普,联系侵删
编辑丨杨青山
校对丨郜雅昱
顾问丨鲍建军
审核丨 李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