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误区:很多人把科研变成了体力活

学术   科学   2024-09-28 12:02   上海  

HELLO SEPTEMBER

科研不是体力活!

 >>

01

HELLO

当下科研圈,许多人埋头苦干,却始终未能创造出优质成果。究其原因,不外乎他们不自觉地将科研变成了体力活。

思考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挑灯夜战、夜以继日地“憋论文”的科研现象。许多人认为这种工作方式是“脑力活”,实则不然。因为头脑无法被长期压榨,一使劲反而成了体力活。这种长期高负荷的状态,不仅难以产出佳作,还极易耗尽个人精力。


HELLO SEPTEMBER

我常被问到为何能做出一些好成果?其实答案很简单:我是个懒人,从不逼迫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研应该是脑力的激发,而非体力的机械重复。很多高校采用“非升即走”制度,实际上将青年教师们逼成了计件工。这种环境下,做科研更加趋向于数量导向,而非质量。这无疑将一些有潜能的科研工作者逼入绝境。

真正的科研应当像树懒般懒散。在最悠闲、最放松的时候,头脑才能展现其真正的灵光。逼迫、疲惫导致的卡壳甚至死机,绝不利于科学创造。例如,最近有消息称到2025年将大规模扩招博士生。这种模式让人不禁想到工厂招工,缺乏门槛则招来的大多数是没有特别技能的普工。同理,在科研领域,没有严厉的筛选和高标准,扩招的结果可能是科研质量的下滑。


科研生涯一向遵循懒人的哲学。事实上,成功的学生并非依赖老师的教导。什么“桃李满天下”,多半是夸大其辞。


总而言之,科研的本质不在于劳累和重复,而在于智慧和创新。我们需要避免把科研变成体力活,更需要认清教学的意义。只有在放松和懒散中,思想的火花方能激烈碰撞,点燃科学的光辉。通过社区和自媒体的力量,我们可以更广泛地传播丰硕的成果,让科研之路更加辽阔,也更加引人入胜。





酸谈
酸谈学社——教授医学基础科研的完整知识架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