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交流】近电中性纳滤膜可同时实现不同荷电的单价/二价离子高选择性分离

文摘   2024-11-03 12:30   北京  

文献信息:XU P, DUAN S, LI Z, et al. Charge‐Sign‐Independent Separation of Mono‐ and Divalent Ions With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4, 2416458.点击文末阅读全文可直达

1.  研究背景
在水处理、制药和化工领域,对复杂组分进行精确分离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零排放高盐废水处理和从盐湖中提取高纯度锂产品方面。现有的纳滤(NF)膜通常只能有效分离阳离子对或阴离子对,因此,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NF膜以同时精确分离单价和二价阴或阳离子。

2. 创新点
本研究通过二次界面聚合技术,引入含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胆碱和2-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盐酸盐的两性共聚物P[MPC-co-AEMA],以获得具有近中性的表面电荷和适当的孔径分布的改性NF膜,减少了离子传输过程中的静电相互作用,强调了空间位阻效应,实现了对单价和二价阴或阳离子的分离。

3. 实验设计
3.1 NF膜的制备
将14wt%的聚酮(PK)聚合物溶液浇注在聚酯无纺布上,形成PK基底膜。将基底膜先后浸泡在哌嗪(PIP)水溶液和均苯三甲酰氯(TMC)/正己烷溶液中,通过界面聚合(IP)反应在基底膜上形成聚酰胺(PA)层。引入两性共聚物P[MPC-co-AEMA],在PA层上进行二次IP反应,以调整膜表面电荷和孔径分布,形成PA/MPC膜。使用聚乙烯亚胺(PEI)进行类似改性制备PA/PEI膜。
3.2 膜的表征以及性能测试
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技术对膜进行表征。并评估膜对不同盐溶液的分离性能。

4. 实验结果
4.1 膜的制备和表征
膜制备及机理:如图1a所示进行PA/MPC膜制备。引入的P[MPC-co-AEMA]共聚物的胺基(-NH2)与初始IP中残留的酰基氯(-COCl)交联,两性离子组分接枝在PA膜表面提供成对的带相反电荷的官能团,避免其带有某种强电荷仅能对一类离子进行优先分离。

图1 (a)制膜工艺。

膜表征:XPS结果表明,与PK基底膜相比,PA膜XPS光谱中氮(N1s)证实了新生PA层的形成。PA/MPC光谱中的磷(P2p)峰表明P[MPC-co-AEMA]成功接枝在PA膜表面(图1b)。(图1c)中PA/MPC膜的化学成分含有P,且较PA膜,N含量低、O含量高,而PA/PEI膜的N含量高于PA膜,归因于PEI的引入。

结合图1d和FESEM和AFM图像显示,PK膜结构粗糙多孔(图1e,i),水接触角较低≈50°。一次IP反应形成的PA层完全覆盖PK膜,结构变化呈瘤状凹凸,水接触角增加(图1f,j)。与PA/PEI膜(图1g,k)相比,由于引入两性聚合物,PA/MPC膜表面粗糙,结构呈脊状纳米条纹(图1h,l),增大了膜过滤面积,且水接触角小,表面亲水性好。
文章通过以上对膜的分析,均证实膜的化学和形态结构性质发生了变化。

图1 (b)制备的基底膜、PA膜、PA/PEI膜和PA/MPC膜的XPS光谱结果,(c)化学成分,(d)水接触角,(e-h)FESEM图像,(i-l)AFM图像。Ra和Rrms分别代表平均粗糙度和均方根粗糙度。用于膜的PIP、PEI和MPC-co-AEMA的浓度分别为0.5wt%、0.1wt%和1.0wt%。

4.2 孔径、表面电荷和分离性能的调整
孔径和膜电荷对离子分离性能影响显著。文章通过改变胺(PIP、PEI和MPC-co-AEMA)的浓度,制备了一系列PA膜(A1-A4),PA/PEI膜(P1-P5)和PA/MPC膜(M1-M3),研究这些膜特性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截留分子量(MWCO)结果显示,随着胺的浓度增加,膜孔径减小,膜表面的(pH 7)zeta电位增大(变得更正)。PA/PEI和PA/MPC膜的孔径比初始PA膜更小,表面电位更高。这是因为PA膜的制备和改性都依赖于胺和TMC之间的反应,因此胺的浓度增加以及接枝过程胺的引入会使聚合物网络更致密,孔径变小,同时引入更多的-NH2改变了膜电荷。如图2a所示,将PA膜、PA/PEI膜和PA/MPC膜大致分为带负电、近中性电和带正电的NF膜。

图2 (a) Zeta电位(pH=7)和制备膜的平均孔半径。

单一盐溶液渗透实验显示,随着胺浓度的增加,PA和PA/PEI膜的盐截留率增加,但由于PA/PEI膜带正电使得Na2SO4截留率降低。同时,较小的孔也降低了膜的水渗透性。而PA/MPC膜的盐截留率无显著变化且对Na2SO4和MgCl2的截留率较高,透水性也较高(图2b)。这是因为膜的孔径和表面电荷协同决定分离性能。

图2 (b)不同PIP、PEI和MPC-co-AEMA浓度下不同PA、PA/PEI和PA/MPC膜的单盐截留率(Na2SO4、NaCl、MgCl2和LiCl)和透水性。

根据NaCl/Na2SO4和LiCl/MgCl2的截留率计算不同膜的理想选择性,如图2c所示,带负电的PA膜(A1,A2)的NaCl/Na2SO4选择性较高,但LiCl/MgCl2选择性较低。带正电的PA/PEI膜(P1-P5)则相反。这与已有文献中先进的膜选择性趋势相同,即难以同时实现阴阳离子的高选择性。只有近中性且孔径适宜的PA/MPC膜(M2,M3)具有高渗透性,且同时对阴阳离子都具有高选择性。此外,PA/MPC膜分离性能(M2)最佳。


图2 (c)最先进的膜与本研究制备的膜的NaCl/Na2SO4选择性、LiCl/MgCl2选择性和水渗透性的比较。

4.3 膜的离子选择性
如图3a,b所示,对带负电的PA膜(A2,等电点pH 4.6)进行修饰,选择孔径分布相似的带正电的PA/PEI膜(P2,pH≈8)和近中性的PA/MPC膜(M2,pH≈7.1),对电荷中性表面在离子选择性中的作用进行评估。
二元盐混合物分离实验中,(图3c)显示的选择性趋势与(图2c)一致。PA/MPC膜对Cl−/SO42−(93)和Li+/Mg2+(67)均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且具有8.5 L m⁻² h⁻¹ bar⁻¹的高透水性。

图3 (a) MWCO图和衍生孔径分布,(b)不同pH条件下的zeta电位,(c) Cl-/SO42-和Li+/Mg2+选择性和透水性(分别通过过滤Na2SO4/NaCl混合物和MgCl2/LiCl混合物进行测试)。

如图3d所示,从膜对各种阳离子的截留结果可以看出,PA膜对离子的截留率均小于90%;PA/PEI膜对单价和二价阳离子的截留率都较高,从而限制了膜对一/二价阳离子的分离。对于PA/MPC膜,虽然Li+和Ba2+的Stokes半径仅相差≈0.5 Å,但截留率之间有明显界线,因此能够精确分离单/二价离子,进一步强调了电荷中性表面对单/二价离子分离的重要性。

 图3 (d)不同溶质的截除率随Stokes半径的变化。

以上选择性的差异受到Donnan效应和尺寸筛分效应共同作用的影响。根据(图3e),对于孔径较大的带负电荷的PA膜,其对单价离子和二价阳离子的斥力较低,对二价阴离子的斥力较高,因此对Cl−/SO42−选择性较高,Li+/Mg2+选择性较低。对于孔径分布相似的PA/PEI和PA/MPC膜:PA/PEI膜表面带正电,与PA膜趋势相反。PA/MPC膜表面的近中性电荷,使得离子的通过更加依赖于位阻效应。即PA/MPC膜能够根据离子的尺寸和水合作用来选择性地允许单价离子通过,单价离子的水合能通常低于二价离子,容易脱水,更易通过膜,受到的阻力更小。

图3 (e) PA膜A2、PA/PEI膜P2和PA/MPC膜M2的离子分离机理。

4.4 Li+/Mg2+分离的实际应用潜力
研究开发的最佳PA/MPC膜对Li+和Mg2+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选择性,有望用于从盐湖卤水中高效提取锂。文章采用不同浓度和Mg2+/Li+质量比的二元盐混合物,研究了不同进料条件下PA/MPC膜的分离性能和稳定性。
从图4a结果看出,随着进料液Mg2+/Li+质量比的增大,Mg2+截留率降低,Li+截留率增加。而随着进料液中盐浓度的增加,Li+和Mg2+的截留率均降低。但总体来说,Mg2+的截留率高于95%,Li+的截留率低于-30%,PA/MPC膜的分离性能优异。主要原因在于:MgCl2作为二元盐溶液的主要盐,决定了Cl-浓度。Mg2+的截留导致Cl−在膜表面聚集,且Cl-浓度梯度随Mg2+截留增加而增加,加速了Cl-的运输。为了维持电荷平衡,反离子需与Cl-一起移动。由于Mg2+在进入膜孔时有更大的位阻,Li+输运增加,导致渗透液中的Li+浓度高于进料,表现为负截留。
长期稳定性测试表明,膜的分离性能在长期运行中保持稳定,证明了该膜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图4b)。模拟盐湖卤水的两级过滤实验验证锂富集效果。(图4c)结果显示由于初始进料液浓度高导致浓度极化,使得通过第一个滤膜的渗透率远低于第二个滤膜。经两级膜处理后,渗透液中Mg2+浓度降低,Li+浓度增加,即锂的选择性富集成功。经过两级过滤后的最终镁锂比降至了0.05,证实了PA/MPC膜在锂提取中的实际应用潜力(图4d)。

图4 最佳PA/MPC膜分离Li+/Mg2+的性能评价:(a)不同进料条件下(2000ppm MgCl2/LiCl混合物,不同Mg2+/Li+质量比)的Li+/Mg2+分离性能;不同总浓度的MgCl2/LiCl混合物(固定Mg2+/Li+质量比为20);(b)长期试验(2000ppm MgCl2/LiCl混合物,固定Mg2+/Li+质量比为20);(c)两级过滤试验中Li+、Mg2+的浓度;(d)模拟盐湖卤水(183ppm LiCl,4700ppm MgCl2,609ppm NaCl,457ppm KCl和124ppm CaCl2)两级过滤富集锂示意图。

5.  总结
本研究引入两性共聚物P[MPC-co-AEMA],通过二次IP反应制备了一种近中性带电的聚酰胺NF膜。这种近中性电荷的膜表面减弱了离子传输过程中对电荷符号的依赖,使得离子的传输更多依赖于空间位阻效应,从而实现单价和二价离子的有效分离。优化后的PA/MPC膜对Cl⁻/SO₄²⁻和Li⁺/Mg²⁺的选择性显著提高,且具有高透水性。此外,该膜在处理复杂盐湖卤水时,仍能保持高效的锂富集性能,显示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该研究为开发用于通用带电溶质分离的纳滤膜提供了一种策略,有望指导具有单溶质选择性的先进膜材料的开发。

导师点评:这个工作立意非常好,在全面的表征基础上,机理解释得也很清楚。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大家逐渐发现其实基于孔径筛分的离子分离反而更可靠,当然,如果能统一孔径筛分和静电作用协同强化离子分离结果更优,所以混合荷电(电荷分布)的研究非常有前景。反思一下,到底是要同一种膜能同时高效分离阴阳离子好,还是研发两种特种分离荷电膜,分别对阴或阳离子具有超高选择性好呢?也就是说,荷电纳滤膜在分离特定离子的效果一定比近电中性膜差么?另外,如果针对复杂的混合盐溶液,纳滤膜是否能同时实现单价/多价离子的分离呢?

以上内容为个人阅读文献总结和学术见解,不代表本公众号和原文作者观点,如有错误,欢迎在留言区指出

膜科学与工程
生物分离膜工程课题组主要从事膜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探索膜过程的关键技术(功能膜研制,膜表面改性,膜过程强化,膜污染控制等)及其在清洁生产、食品加工、生物分离、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