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斌 | 走进红色峪口
文摘
文化
2024-08-05 00:00
山西
峪口,是祁县的一个乡镇。峪口的上庄沟是祁县三大沟之一。峪口是革命老区,上庄沟是祁县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曾经是县委和抗日政府机关所在地。身在上庄沟,常常感觉身边的每一个地标、每一处风景,都与红色有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现在仍然遗留着不少红色遗址和遗迹。譬如,“一颗子弹打鲁村”的故事;以一名抗日烈士、共产党员刘生茂命名的村庄等等。事实上,峪口乡上庄沟远不止印刻的这两个故事。在新闻媒体上,在祁县党史上,在父辈口耳相传的讲述里,在穿梭往来的人们心底,这里红得堪称耀眼的山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红色,是祁县峪口最醒目的名片,也是最深厚的底色。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峪口乡干部群众接续奋斗,老区人民已经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如今,红色峪口正沿着幸福的康庄大道高歌猛进,革命先辈们追寻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每次踏入这片红色土地,总是想起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是因为那段红色的革命,正是因为那不屈的灵魂,让这社会变得和谐多彩,让我们一起缅怀发生在上庄沟这段红色历史。带着对先烈的敬仰,带着对万千灵魂的感激之情,我再一次走进峪口乡的上庄沟,这一红色土地,象征着无数先烈的鲜血,那高昂的旗帜,是无数英雄用生命守卫住的。1939年10月份,祁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北梁村筹建成立。当时,由于日军的多次干扰破坏,到11月,筹备组转移至峪口乡岭北庄正式宣告成立。抗战时期,在晋中大地流传着“一颗子弹打鲁村”的传奇。故事的主角武克鲁,原名武师曾,共产党员,是一位极具个性、骁勇善战的抗日英雄。“武克鲁家住祁县夏家堡,他在祁县中学念过书,自从日本鬼子进了祁县城,他就坚决参加革命,参加牺盟会与敌作斗争,成立游击队,建立独立营英勇杀敌,保卫人民,作祁县人民的照路灯……”在祁县一带,至今仍流传着一首《武克鲁歌》,传唱着武克鲁的丰功伟绩。“一颗子弹打鲁村”的故事发生在1942年2月22日,即农历正月初八早晨,天寒地冻,武克鲁率领独立营10个班排干部,从根据地出发,化装成日军便衣队,骑着自行车,背着大盖枪,打着自制的日本太阳旗,大模大样地直闯日伪军的鲁村据点。他们闯进寨门,穿过街巷,把自行车放在大土坡下,大步流星地往据点院里走。这时,据点里的伪军正吃早饭,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武克鲁进来后亮明身份,伪军早就听说过武克鲁的大名,不敢反抗,乖乖缴械投降。就在这时,一个蹲在墙角缝补裤裆的伪军,看见武克鲁,吓得一声惊呼,提起裤子,登上梯子准备往房顶跑。这时,一名战士叫武定成的冲过去扯住他的脚,对方拼命用脚蹬。这位外号“一圪拧”的战士急了,端起枪朝他屁股上就是一枪……就这样,用一颗子弹打下了鲁村据点,行动迅速,无一伤亡,是祁县独立营打的一场漂亮仗。仅用十几分钟,缴获步枪14支、冲锋枪1支、手枪1支、子弹数箱,生擒伪军15人。等敌人的炮车来支援时,人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祁县独立营自此声名远播,被中共太行区党委多次通令嘉奖,而武克鲁“一颗子弹打鲁村”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新华日报》(太行版)刊发通讯《一颗子弹打掉一个据点》,专门报道了武克鲁和祁县独立营的英勇事迹。1944年12月,武克鲁升任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独立营营长。1945年6月5日,武克鲁在路西游击区检查工作后,返回路东根据地。途中宿阎家山村,遭大队日军包围,次日,在神岭附近突围时中弹牺牲,年仅24岁。峪口乡,有一个村庄是用革命烈士抗日村长、共产党员刘生茂命名的村庄,至今村名仍叫生茂村。在1942年11月16日这天,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刘生茂召集各村干部研究运送军粮、公粮的会议时,谁也没有料到,遭到了敌人的包围。正在村边放哨的民兵温顶柱,突然发现敌情,想回村报告,为时已晚。他刚转身,就被敌人一枪击倒。在村里开会的干部们听到枪声,敌人已进了村,把正在组织开会的村长刘生茂和副村长段寿全、村武委会副主任田中道等七人全部抓获。当时,一名村干部被假释。敌人得知,刘生茂就是抗日村长时。当日下午对刘生茂施行了鞭子抽、枪托子打、狼狗咬、灌凉水、压杠子等酷刑,把刘生茂折磨得遍体鳞伤,惨不忍睹。刘生茂宁死不屈,没有向日军吐露一点儿县、区、村干部、民兵、藏粮地点等情况。日伪军无奈,对其他5人也轮番施以同样的酷刑,也同样没有收获。17日上午,子洪据点来了十几个日伪军,和三县垴据点的鬼子一道,扒光了刘生茂等人的衣服,捆绑后,用一根长绳连成一串,押到炮楼南面一个叫“死人足”的地方,让他们站成一排,每人面前站着一个凶残地端着刺刀的日本鬼子,发疯似的日军把刺刀捅进了他们的胸膛。刘生茂等六名村干部壮烈牺牲。刘生茂牺牲后,祁县抗日民主政府,为表彰、缅怀和纪念刘生茂同志的英雄壮举,报请上级批准,将田家庄村命名为生茂村,上庄沟三区命名为生茂乡。这是当时祁县抗日战争中第一最高荣誉。在峪口乡的天居村,有一名叫武达恭的县政府干部就牺牲在这里。1947年8月的一天,共产党员武达恭接到县政府的命令,带领两名政府干部赴上庄沟三区送情报,他们深夜来到天居村,传达情报精神。晚上怕敌人发现,就睡在了一农户的房顶上,准备第二天一早赴上庄沟一带继续传达情报精神。可是第二天,天刚明,和随行的两名县政府干部从房顶上往下跳时,被驻扎在天居村的敌人发现。一枪打伤了武达恭的腿部掉下来,武达恭强忍着疼痛,一步一步爬出大约100米,被敌人包围,武达恭用口吞服下情报,拉响了随身带的手榴弹,当场炸死一名敌人。恼羞成怒的敌人在他身上连续开枪,活活打死,还把眼睛给挖出来。武达恭祖籍是来远镇石青坡村人。曾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是祁县独立营游击队分队长,与武克鲁一起多次参加战斗;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三区干部、县政府财粮干部。峪口乡的下庄村有个情报站长,共产党员,叫庞嘉德。抗日战争爆发后,17岁的庞嘉德积极参加抗日斗争。1941年,日军在上庄沟口的三县垴修了据点后,上庄沟是通往太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交通要道,受到了敌人的控制。为此,三区区政府在上庄沟内建起了紧急的情报网。经过考验,庞嘉德被区领导指定为情报站站长,管辖6个情报员。在那腥风血雨的年代,庞嘉德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六个情报员,不分昼夜,不管恶劣气候,经常穿梭在区政府与邻近村庄的山路上,为抗日政府传递情报。上庄村12岁的女儿童团员刘三丑,在站岗放哨时,发现了日军,快速回村报告时掉到石堰下摔死;田家庄村刘生茂12岁的独子刘春根被日本人杀害;东杜家庄的一名12岁儿童团员站岗放哨时被日本人杀害……在编辑出版的《峪口红色记忆》一书中,搜集整理了峪口乡上庄沟民兵英勇杀敌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坳坡村歼灭十三个日军、巧夺箭壑岩据点、鲁村伏击战、独立营伏击抢粮之敌、民兵联防打敌人、伏击日伪军、关门打狗、地雷战、麻雀战、打排子枪战、只身虎口夺群羊、“泥像”炸鬼子、军民保粮台、奇袭北梁西寨、西崖下围歼日本兵、巧摆地雷阵、板山歼灭战等等红色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峪口乡上庄沟的后辈儿孙。峪口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留下了许多像“一颗子弹打鲁村”的红色传奇故事,朱德夫人康克清在上庄开展抗日宣传运动,涌现出为保护军粮严守秘密而被敌人杀害的抗日村长刘生茂等革命先烈,留下了闫家庄父母送三个儿子参军的事迹,留下了岭北庄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纪念地,留下了下王庄牺盟会训练班纪念地,留下了下凹村独立营驻地纪念地,留下了支援部队医院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侯家庄县委、抗日政府驻地纪念地等众多革命遗址……,特别是武克鲁、刘生茂收录《中华英烈》一书。峪口乡上庄沟作为祁县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根据地之一,沟内百姓节衣缩食,为抗日队伍筹集军粮、制作被服、运输军需,有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为祁县独立营传递情报、站岗放哨,参与战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祁县的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在祁县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那片土地》一书上记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上庄沟牺牲了300多名干部、民兵、群众、儿童。因为我的祖籍是上庄沟的。这些年,常常走进上庄沟,从无数绮丽的风景中重新认识身后这道山沟的深刻意义。更多的时候,我在这里迎接来自一些探访者,陪同他们来到上庄沟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一次次和他们共同瞻仰革命遗址、纪念地。在这些革命遗址和纪念地,踏着先烈血迹不断前进。
刘学斌,山西祁县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记者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祁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任记者。
阅读魅力祁县 感知人文情怀
“书香祁县”微信工作平台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繁荣、发展祁县文化、文学事业,促进文化、文学交流为宗旨,大力推介优秀文化、文学作品,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友好使者”,讲好祁县故事,传播好祁县声音,为“中国智慧”贡献“祁县力量”。
☞点击这里加入祁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
3970314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