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茁涵 | 网上“枫桥经验”——“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及其意义

文摘   2024-07-17 16:32   浙江  

文章转自《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第一辑(2024)


网上“枫桥经验”

——“互联网 +”社会治理新模式及其意义

周茁涵

作者

周茁涵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员,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政府治理与行政法理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内容摘要:2015年以来,“互联网+”行动计划被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推行,成为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与此同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改革任务也日益紧迫,成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的战略要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网上“枫桥经验”应运而生,并推动“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创新发展。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网上“枫桥经验”是科技赋能助推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有益成果,是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可行之道。网上“枫桥经验”以统筹网络空间发展与安全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在全民普法、公共服务、纠纷化解、基层司法、社区治理、基层自治、公共安全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创新做法,有效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总体而言,网上“枫桥经验”新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遵循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实践路径,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基本格局,以网络空间治理为重点方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强大支撑,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对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法治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上“枫桥经验” 新时代“枫桥经验” “互联网 +”社会治理基层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枫桥经验”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时代“枫桥经验”是21世纪由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和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效性,可复制,可推广。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生动实践中,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倒逼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网上“枫桥经验”这一“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应运而生,极大提升了社会基层治理效能。本文拟以新时代“枫桥经验”既有理论研究成果及“互联网+”实践案例为基础,总结概括网上“枫桥经验”新模式的时代内涵、实践创新和核心要义,以期推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发展。

一、网上“枫桥经验”的时代内涵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科技力量始终推动着人类创造新的世界秩序。当前,作为新时代重要科技力量的互联网正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顺应信息时代变革要求,2015年全国两会上,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成为国家战略举措。随后出台的系列中央和地方政策文件,进一步将“‘互联网+’社会治理”明确为推动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任务。“互联网+”社会治理日益成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从而为“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治理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互联网+”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点和突破点,就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社会治理自身转型升级,网上“枫桥经验”则是这一转型升级的重要成果。2016年12月,首届网络“新枫桥经验”高峰研讨会召开,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互联网+”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标志。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互联网治理不断碰撞融合,推动网上“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2018年1月,中央政法委召开工作会议,总结推广网上“枫桥经验”,明确指出其在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网络空间治理等领域的独特作用,充分肯定其在促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调建立完善以科技为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呼应网上“枫桥经验”发展的现实需求。2020年12月,《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印发施行,对法治社会建设提出了智能化的新时代新要求,并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基层法治社会建设重点予以强调,推动网上“枫桥经验”向纵深发展。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由此可见,网上“枫桥经验”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是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的社会治理经验总结,具有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社会治理制度等重要内涵。

(一)网络强国战略的法治表达

网上“枫桥经验”既是网络强国战略的题中之义,也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体现了二者之间的统筹推进与协调发展。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对我国网信事业发展作出系列部署,指明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网络社会管理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要求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推动互联网领域在法治轨道上持续创新发展。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网络强国首次作为战略目标被提出,并成为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的重要内容。随后,国家“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强调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其明确为新发展理念之一。并且,这一规划将“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明确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彰显了国家对网信事业的高度重视,明确了网络治理的前进方向。此后,网络强国战略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顶层设计,其覆盖范围也在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法治社会建设特别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举措。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纳入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目标体系,并强调法治社会建设必须重视基层。2015年10月,“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被写入“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法治社会建设正式进入国家级战略规划。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明确“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强调基层基础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20年11月16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召开,指明法治社会在构筑法治国家中的基础性作用,论证基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地位不可或缺,之后出台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对基层法治建设任务提出明确要求。这一系列重大政治论断和战略部署安排充分表明,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下,社会治理必须以基层为重点,以法治为保障。

网上“枫桥经验”是深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两个战略布局的内容和要求,是统筹“互联网+”行动计划与法治社会建设目标的路径和举措。在网络治理实践中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处理新形势下的基层社会治理问题,满足了网络综治的现实需求,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网信事业创新发展。不仅如此,网上“枫桥经验”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的治理创新,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对于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建设的关键支撑作用。

(二)社会治理创新的时代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近年来,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社会治理智能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治理手段明显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复杂多变的社会治理需求。基于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将“科技支撑”明确为实现社会共治的重要手段,并对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提出了智能化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并注重构建“信息化支撑”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对社会治理各方面提出智能化要求,并且用专门一章规定网络空间治理问题,充分表明了“互联网+”社会治理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放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予以重视,强调信息化支撑在基层治理平台建设中的作用,为“互联网+”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明确方向。

网上“枫桥经验”在“互联网+”社会治理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契合了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智能化需求,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法治社会建设提出的战略部署高度契合。网上“枫桥经验”有助于政府在社会治理中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互联网技术有助于解决治理信息碎片化、应用条块化、服务割裂化等现实问题,保障信息在政府内部、政府与社会之间畅通,从而有助于提升社情民意的收集效率,并对政府公共政策的过程评估、动态调整、实时反馈等工作起到优化作用。并且,网络信息技术在政务服务提供等方面也能发挥独特作用,各类的“一站式”平台的建立与升级就是例证。

从社会协同的角度来看,网络信息技术便利了公民的生产生活,丰富了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更好地激发了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通过互联网,公民能及时获取治理信息,并通过线上途径积极参与讨论乃至决策,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治理目标实现。不仅如此,随着“互联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不断完善,线上完成法律咨询、调解、仲裁、行政复议、司法、信访等工作成为常态。可见,网上“枫桥经验”是“枫桥经验”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的产物,推动了基层治理转型升级。

网上“枫桥经验”是新时代“枫桥经验”从现实走向网络空间的有益探索,适应并指引着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完善。“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特别是在全民上网的时代,网络空间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网络空间打破了实体空间的边界性,具有扁平化、分散化、传播迅速等显著特征,为社会治理创新提出新的要求。网上“枫桥经验”的凝练与发展强调了网络治理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意义,要求网络治理也必须传承与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综合运用法律、教育、技术等手段,从信息整合与共享、新媒体技术应用、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力,不断提升网络治理的法治化、社会化水平。

(三)“枫桥经验”发展的客观需要

“枫桥经验”作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蕴含着丰富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技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

“互联网+”时代赋予“枫桥经验”新的使命,网上“枫桥经验”是新时代“枫桥经验”顺应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要求的一次转型升级。这一经验是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的必然要求。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需要依靠法治作为保障,尤其是在公民个人信息等权益受到极大威胁的“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必须以新时代“枫桥经验”这一基层治理典范为依托,紧紧依靠网民、密切联系网民,在网络空间落实群众路线,实现网络空间依法治理、动态治理。

网上“枫桥经验”也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弥补传统“枫桥经验”治理模式不足的时代产物。传统“枫桥经验”存在效率不高、精准性不够等问题,难以满足信息社会的沟通与传播需求,给特殊情形下的舆情管控留下隐患。互联网领域法律缺位也给“枫桥经验”法治化带来压力,不少现行法律制度在网络空间难以适用,相应地,法律在网络社会对公民的约束力也会有所减弱。法治同自治、德治一样,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内涵,必须在网络空间得到贯彻。矛盾纠纷化解作为“枫桥经验”的核心内容,也需要在信息时代实现转型升级。有别于传统治理在空间、信息等方面的有限性,互联网时代的基层矛盾纠纷数量繁多、内容复杂、形式多样,既有的解纷机制明显应对乏力。此外,熟人社会逐渐瓦解、网络治理人才匮乏等现实问题也督促着“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

可见,“枫桥经验”须发展创新,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网上“枫桥经验”是这一探索的具体成果,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网络治理领域的应对举措。这一经验满足了“互联网+”时代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的现实需求,推动着互联网治理法治困境的化解。

网上“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继承与发展“枫桥经验”,多次提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如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社会治理实践持续深入,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任务也更加紧迫。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网上“枫桥经验”作为社会基层治理典范,以其创新实践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统筹安全与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路径。

(一)全民普法:宣传与教育的跨界延伸

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发展的前提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长期以来,“枫桥经验”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在弘扬宪法精神、培育法治思维、完善村规民约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基层普法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一方面,信息的快速更迭压缩了既有普法素材的生存空间,给基层普法带来拓宽覆盖率等现实压力。另一方面,新媒体以其便捷性和多样性赢得了公众的普遍青睐,使得公民获取信息的偏好发生了转变,从而对普法载体提出新要求。网上“枫桥经验”以此为突破口,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浙江省诸暨市是“互联网+”社会治理的探索地,也是“枫桥经验”系列典型做法的发源地,率先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法治宣传教育领域,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不断创新普法载体,切实践行网上“枫桥经验”。诸暨市不仅构建了包括网络门户、微信、微博等在内的全媒体普法宣传体系,而且以此为基础持续创新。“诸暨普法”微信公众号通过推送法律信息、以案释法、网上法律讲堂、线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为群众学法用法提供了便利。“1963”法润直播平台是诸暨市多部门联合出品的线上普法平台,通过现场讲解、以案释法等形式对法律条文、法规政策进行权威解读,推动民主法治村的不断建立,推进基层普法教育创新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是网上“枫桥经验”的根本立场,打造便民的法治宣传教育平台是“互联网+”法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多地借助自媒体、电子商务等平台,推出“自媒体+普法”“电商+普法”新模式,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普法公众号,并设立留言互动、法律援助、纪检监察等链接,有效提升了普法的精准度和吸引力。网上“枫桥经验”打破了传统普法工作的局限,将普法内容辐射至网络空间,实现了基层普法的全覆盖,为法治宣传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同时,这一经验又根植于我国基层治理的智慧经验总结,始终以系统理念为指导,也推动着普法实践的稳步前行。

(二)公共服务:平台与信息的整合共享

人民主体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价值,网上“枫桥经验”作为其组成部分,必须始终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遵循。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是人本理念在社会治理中的具体表现。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有利于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公共服务信息的互通共享。

依托“互联网+”技术,跨地区、跨部门的政务数据信息得以联动共享,从而提升政府政务的整体效能,并能有效减少行政争议。浙江省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等民生工程,创新构建省、市、镇、村四级联动的网上政务大厅,打造融政务服务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数据资源共享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惠民服务平台。该平台整合公安、民政、残联、社保等部门的公共服务事项,并借助线上资源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充分彰显“让数据跑路,不让群众跑腿”的网上“枫桥经验”内涵。目前,政务服务便民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业务跨省办理、网络问政制度等工作得到了创新发展。这些举措运用信息化优势推动“有限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是网上“枫桥经验”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进行的改革探索,从源头上提升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效减少了行政争议的发生。

法治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路径,提供优质便民的公共法律服务是网上“枫桥经验”法治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治理要求的重要举措。2019年7月,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当前,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已全面建成,人民群众请律师、办公证、求法援、找调解、寻鉴定、要仲裁的要求,都可以实现“网上办”“指尖办”“马上办”,借助网上“枫桥经验”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2020年1月,司法部印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不仅强调要利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而且明确了“保基本,均等化”的“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要求,对网上“枫桥经验”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的运用提出了新要求。北京、上海、江苏、内蒙古、新疆等地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平台和枢纽,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站式、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制度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强调法治思维运用,体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人文关怀和法治精神。网上“枫桥经验”广泛运用法律援助线上平台整合资源,有效提升了法律援助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全国各地纷纷对在线平台、手机APP等作出探索,建立法律援助云平台、掌上援助中心等。比如,其中创立较早的上海市闵行区“闵晓法”,通过建立“客服式法律导医服务”模式,以客服形式为群众提供分流式、综合性的法律援助服务,推动法律援助制度的转型升级。同时,这些法律援助平台还面向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开辟绿色援助通道,落实保障弱势群体权利的根本法规定,彰显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人文关怀,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三)纠纷解决:研判与化解的线上形态

“矛盾不上交”是“枫桥经验”一脉相承的核心内容,也是化解基层矛盾的重要思路。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社会在治理空间上的局限,极大地提升了基层社会的信息获取能力。这些使得基层矛盾性质和特点发生巨大变化,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出新的要求。网上“枫桥经验”是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是“互联网+”时代下化解基层矛盾的新方法。这一经验在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的基础上,为“枫桥经验”注入信息化基因,丰富了“枫桥经验”的历史内涵和时代意义,推动了基层解纷的转型升级。

面对新时代各种新型矛盾的出现,我国各地基层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主题主线,构建起多层次、宽领域、本土化的线上解纷平台。比如,云南省推出的“云解纷”平台,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诉讼等多元解纷途径有机结合,并整合公证、商会、保险等多方资源,实现了基层矛盾的及时核实与妥善处理。浙江省依托电商发展优势广泛设立“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ODR平台),集咨询、评估、调解、仲裁、诉讼功能于一体,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漏斗式处理与一站式化解,并通过平台数据对矛盾纠纷进行研判,梳理其规律特点、制定优化方案,推动线上解纷平台持续升级。目前,该平台已为全国各地学习借鉴。这些线上解纷平台以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为目标,充分贯彻“把非诉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整合资源、分流处理为“互联网+”时代矛盾纠纷化解提供突破点,不仅极大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效率,而且从源头上减少了纠纷、争议的产生和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网上“枫桥经验”并非既有解纷渠道与现代科技的简单相加,其始终以新时代“枫桥经验”精神为内核,以科技手段为支撑,更好地实现矛盾就地化解,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一站式”解纷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设立的现象背后,体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解纷渠道通过线上途径予以整合,丰富了“三治融合”的实践路径。

(四)公正司法:维权与提速的智慧平台

在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基层司法也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网上“枫桥经验”借助现代科技特有的技术功能属性,全面提升现代基层司法能力,努力将诉讼争议化解于基层。

“智慧法院”建设是网上“枫桥经验”在司法领域的集中体现,通过搭建线上司法平台,实现“电子+人工”案件分流模式,有效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案件繁简甄别标准和程序分流规则,推动智审、类案推送、诉讼分析评估、庭审巡查等系统的应用,有效提升基层司法效率。北京、杭州等地设立的互联网法院,为完善电子诉讼全流程办理及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提供了有益改革探索,成为网上“枫桥经验”在司法领域的有益突破。网上“枫桥经验”同样促进监察机关法律监督作用发挥。比如,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检察院自主研发系列数字检察应用,注重群众权益保障这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点,运用大数据成功开展整治恶意欠薪、医保诈骗、燃气燃料危化品安全监管等11个专项监督,提升了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民权益、回应人民诉求的能力。

行政领域争议频发是近年来司法领域面临的新挑战。为妥善化解行政争议,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多部门联动,创新开发“行政诉讼e监督”数字化应用,实现行政诉讼案件诉前、诉中、诉后全流程参与、全链条监督、全方位跟踪,有效提升了行政诉讼解决效率,推动了行政案件公正处理,促进行政争议在基层得到了实质性化解。现代信息技术重塑了行政争议申请、受理、审理和决定中的诸多内容,网上“枫桥经验”作为“互联网+”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凝练,有助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解决行政争议。

(五)社区治理:网格与网络的深度融合

网格化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创新成果,实际上是在基层治理环境日益复杂的前提下,在继承传统社区治理经验的基础上,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致力于通过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联动化水平以解决社会治理新问题的一种治理方式。可以说,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既是网格化治理的前提,也是提升网格治理实效的重要手段。同时,互联网治理思维也为网格化治理方式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了工具理性。

信息时代的巨大变革倒逼着社区治理转型升级,以革除基层治理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碎片化管理等弊端。网格化治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有效解决了传统社区治理存在的信息整合、协同治理、群防群治等领域的诸多问题。一方面,依托综治信息网络平台,网格化治理工作实现了范围和领域上的全覆盖。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结合该省“四个平台”体系建设工程,推动网格治理智能化升级。余杭区自主研发网络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对网格信息进行分类标注与重点管理,极大提升了网格化治理工作的可视化、智能化水平。同时,余杭区通过基层治理与大数据建设的对接优势,全面加强数据统计、信息查询、综合研判、便民服务、综合执法等领域工作的处理能力,促进了网格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目标的实现。河南省南阳市综合运用物联网、互联网、GIS、GPS等科学技术,高效整合县、乡、村三级行政区域内的各部门资源,实现三级联网与信息共享,优化网格内任务指派、信息流转、力量调度等工作职能,促进服务管理资源向网络、楼栋、家庭延伸。另一方面,信息化、大数据等科技的快速发展也提升了网格工作的响应能力,满足将风险遏制在基层的治理需要。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江苏省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并发挥近年来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优势,以“铁脚板”沉入社区,形成“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防控模式,在战“疫”斗争中取得了胜利。2021年1月,《江苏省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出台,专章规定了网格化治理的联动与信息化要求,并明确“重大矛盾纠纷、问题隐患、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等及时反馈机制,总结“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等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了网上“枫桥经验”的精神内涵。此后,“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深入江苏基层治理各领域,并为全国各地借鉴运用。

(六)基层自治:组织与个人的网络参与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是党和政府对社会基层治理体系构建提出的专门要求,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路径遵循。自治在这一体系中之所以被置于比法治、德治更靠前的位置予以强调,是因为基层社会的特性决定了其更依赖自治手段实现善治目标。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拓展了基层自治的覆盖范围,丰富了自治手段,也给基层自治实践带来了更多思考。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党建在引领群众自治中的形式内容,推动了网上群众路线的发展。智慧党建系统是网上“枫桥经验”党建引领精神的体现方式,有助于党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充分发挥。近年来,为推动社会诚信建设、道德建设,强化全社会责任意识,我国多地积极开展党建引领群众自治活动,并利用直播间、公众号等形式树立典型、扩大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善治氛围。比如,上海市宝山区探索建立“社区通”这一党建引领的智能化治理系统,实现基层政治生态的持续优化。而且,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党组织在完善组织建设、加强党员素质教育、提升党群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工作也更为成熟,基层民主自治实践日益完善。

以互联网为载体,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方式更为便捷丰富,社会组织和专业人才也能更好地被吸纳进自治队伍。2023年12月召开的“2023网上群众工作大会”数据显示,目前,“以‘领导留言板’为代表的网上群众工作平台数据,正在越来越深入地服务中央各领导机关和国务院各部门工作,成为调研的案例、督查的线索,成为把脉民意的依据”,大批建设性意见得到吸纳,群众线上问政积极性显著提升。同时,借助此类意见征集平台,群众也能更为便利地参与村规民约等软法的制定过程,有助于提升软法科学性和民主性。不仅如此,网络空间打破了线下交流的局限性,诸如钉钉、腾讯会议等线上交流平台异军突起,给予组织和个人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方式。以线上交流平台为基础,他们能及时在线参与地方经济发展、民生热点难点等问题的讨论,并提供专业建议等。

(七)治安防控:预防与打击的数据战略网络强国战略

实施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信息技术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支撑作用,明确指出“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提升社会治安智能化水平。大数据发展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明确了“信息化为引领”的指导思想与努力方向。以此为指引,社会治安防控的大数据战略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制定,一系列典型经验做法随之涌现。

大数据战略明确将网络空间治理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对“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作出全局性部署,要求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近年来,网络空间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网络新枫桥经验”高峰研讨会已召开四届,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解决网上矛盾纠纷等成为历次会议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公安局联合该市网络行业协会,推出“网站与自媒体用户网风评议”等举措;浙江省诸暨市在全市105个单位设立网络舆情信息员,成立“网信—公安”联合执法办案点,进一步清朗网络空间。

大数据战略要求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信息时代的到来对社会治安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违法犯罪行为多发性、隐蔽性等特征日渐明显,增加了预防和打击犯罪的难度。为此,浙江省公安厅召开第三届新时代“枫桥经验”与警务现代化高端峰会,创新发展枫桥警务;制定“云上公安、智能防控”大数据战略,通过加强监控系统建设、提升智能化研判能力等手段,促进了社会治安防控整体效能的提升。为更好地对抗隐蔽性犯罪,湖南省公安系统积极推广应用三维实战地图、无人机、云搜索等现代新科技,并运用人脸识别系统对高危人员进行动态预警与实时管控,提升了社会治安防控智能化水平。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在大数据战略的驱动下实现转型升级。2019年3月,公安部印发《关于全国公安机关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更加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要求。公安部在评选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时指出,“深化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建设中的关键性。在中央指导要求下,提升智能化水平成为各地“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建设新重点。“网上警务室”“公安大脑”等线上警务平台纷纷设立,依托自媒体平台,“江宁婆婆”“孝警阿特”等官方账号尽人皆知,各地派出所相继开展全媒体群众服务路线,根据网上群众意见建议复核、治理涉警问题。在打防犯罪、社区警务、安全监管等领域,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发挥重要作用,派出所警务能力显著提升,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更快更稳,运用网上“枫桥经验”维护国家安全成效显著。

三、网上“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

网上“枫桥经验”作为“互联网+”社会治理的创新成果,拓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工作范围和方法。网上“枫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遵循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实践路径,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基本格局,以网络空间治理为重点方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强大支撑,标志着“枫桥经验”在信息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立场和灵魂,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质在于人民民主性。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将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网上“枫桥经验”作为近年来“枫桥经验”的重要创新成果,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互联网+”社会治理时代下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表现。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极大提升了国家和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效率,与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要求相呼应。线上平台的设立与发展拓宽了服务人民的实现路径,有利于满足公民在个人信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交通出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现实需求。特别是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目标指引下,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不断转型升级,“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深化,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认同感显著提升。这些举措既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精神,也满足了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过程中“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实践要求。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社会公平正义也能得到更好维护。维护公平正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法治要求,也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网上“枫桥经验”重视运用互联网手段提供多形式、宽领域的法律援助服务,并不断探索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矛盾纠纷联动调解机制,在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目标、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贡献网上“枫桥经验”的独特智慧。

(二)实践路径:自治法治德治

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网上“枫桥经验”生动实践中得到深刻体现。互联网时代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法治宣传与教育形式更加丰富,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同时,互联网的出现导致大量传统社会治理经验失效,倒逼法律从制定到实施的更新。网上“枫桥经验”产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执法需要,其以网络安全治理为出发点,提出了“警企合作、群防群治、敢于创变”的网络治理新思路,要求以自治的自觉、道德的教化推动法律的实施,为网上“枫桥经验”奠定了“三治融合”的路径遵循。

“枫桥经验”作为社会基层治理的典范,本身就与群众自治实践密不可分。随着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介入,群众自治实践更加丰富多样,成为网上“枫桥经验”的重要内容。为培育公民法治思维、保障公民获得应有的法律帮助,多地以线上平台为载体邀请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活动。律师们通过法律咨询、以案释法等方式为公民树立正确的法律与道德观念,并为公民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推动了自治、法治、德治的全面融合。

“枫桥经验”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整体性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效果。近年来,“互联网+”矛盾纠纷化解不断深入,乡贤、专业志愿者、人民调解委员会、公益法律援助机构等自治力量发挥更多作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解纷效率、缓解诉讼压力,而且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法德合治的良好氛围。在运用法律解决纠纷的同时,利用自身影响力和感召力,在道德教化、诚信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不断发展的经验。“枫桥经验”经历了管制、管理、治理三个阶段,正在为实现善治目标而不断努力。现代治理理论认为,纯粹依靠政府管理明显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社会力量应广泛参与到治理实践,与政府协商互动,共同达致善治的最终目标。循此理论预设,网上“枫桥经验”旨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提升了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给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变革。网上“枫桥经验”则与时俱进地糅合“互联网+”思维与基层治理经验,推动善治目标的实现。一方面,网上“枫桥经验”坚持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促进了多元治理主体的联动性提升。网格化治理与网上“枫桥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综治信息平台的广泛运用,不仅为各级政府的纵向联动提供载体,也促进了各行政部门之间、行政主体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横向协同。以该模式为牵引,多元治理主体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不断深入,从而弥补了单一政府治理的局限,促进社会治理在提供服务、化解矛盾、应急响应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网上“枫桥经验”丰富了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协同性。现如今,网络问政已经成为人民参与政策讨论的重要方式,不仅提升公民参与政治讨论的积极性,而且推动着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了社会在管理、监督等领域的独特作用。同时,在当前“互联网+”的政策影响下,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履行职责的形式也更为便捷多样,呈现新的趋势。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微信群等形式加强与群众、政府间的互动沟通,而且可以通过线上会议参与制度建设等问题研讨,代表人民群众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有效促进社会共治格局完善。

(四)重点方向:网络空间治理

“网上”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给社会治理提供支撑,也增加了各种潜在的风险与挑战。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是网上“枫桥经验”运用的重点方向。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强调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2020年12月,党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将依法治理网络空间作为专门一章予以强调,可见其在当前法治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正如张文显所指出的,互联网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新领域,其治理难度、复杂性远高于实体空间治理。近年来,多地将网上“枫桥经验”与网络空间治理深度融合,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系统的理念与经验指导。网上“枫桥经验”的治理实践也给网络空间治理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首先,与及时处理矛盾、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相比,制定互联网规则、预防危机的发生更为关键。

网上“枫桥经验”蕴含着普适性的法治规则与法治方式,对于互联网领域的法治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目前,互联网领域立法尚不完备,需要抓紧时间予以完善,保障网络空间治理有法可依。其次,“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治理提出的要求,契合了网上“枫桥经验”的“三治融合”治理路径。网络综合治理应当以网上“枫桥经验”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理念为理论遵循,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氛围。最后,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的安全对于社会稳定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应坚持和发展网上“枫桥经验”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核心功能,保障网络空间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五)科技支撑:现代信息技术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基层社会治理明确了科技支撑的现代化要求。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方面,也应及时吸收科技支撑的治理思路,为信息社会条件下基层社会治理塑造新的典范。

网上“枫桥经验”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发展的成果,将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导向作用应用于基层治理各环节,从而促进基层在政策制定、执法司法等方面能力提升。网上“枫桥经验”通过科技手段优化治理模式,在普法教育、民意表达、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发挥了独特作用: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丰富了党建与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推动“八五”普法工作有序开展;线上交流平台使得人民群众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更为紧密,政府门户网站为公民参与政策讨论提供了便捷渠道,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简了行政审批步骤,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的精准性,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得到充分贯彻和生动发展;“两网融合”机制促进了治理信息的整合与共享,进一步推动联防联控的工作目标实现等。概言之,网上“枫桥经验”用实践推动了科技支撑理念的孕育和发展。同时,其又成为连接社会基层治理与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纽带,是科技支撑治理思维在基层的具体运用。

可见,在“互联网+”时代,网上“枫桥经验”的系统性要求基层治理不仅要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科技在社会治理中的支撑作用,更要善于运用包括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等在内的互联网治理思维,提升社会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桥安派出所”的现考探


《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辑刊介绍

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将“枫桥经验”作为重要研究对象,有效推进了“枫桥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经验提升。由杭州师范大学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联合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安庆师范大学六尺巷和解文化研究中心创办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旨在积极推动“枫桥经验”多学科融合研究,探索“枫桥经验”形成、发展、创新的理论脉络,不断提升新时代“枫桥经验”理论内涵,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和社会治理理论交融成长,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理论引领和智力支持。辑刊已开设“基础理论研究”“枫桥式工作法”“枫桥式系列创建”等栏目,诚邀社会各界予以鼓励和支持!


1

投稿链接

《“枫桥经验”研究》第二辑·约稿


责编/程希颖

审核/余钊飞

扫码关注我们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杭师大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



枫桥经验与基层治理现代化
杭州师范大学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为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枫桥经验历史发展,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促进学术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