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 | 《“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的精神内核、时代价值和实践运用》

文摘   2024-11-19 20:18   北京  

“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的精神内核、时代价值和实践运用

汪晖

作者

汪晖:安徽高院审委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立案庭长。作者授权本公众号转载。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春晚歌曲《六尺巷》的曼妙旋律,广为流传;“莫道谦让无所获,送人玫瑰留余香。让他三尺成佳话,和气致祥日月长……”黄梅戏《六尺巷》的婉转唱腔,打动人心。

2024年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时亲切地对大家说,人民群众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习总书记上述重要讲话,不仅明确提出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而且要求学习先人化解矛盾纠纷的历史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回顾习总书记有关多元解纷工作系列重要讲话,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到“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不仅越来越细化新时代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路径和方法,更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社会基层治理和多元解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的诞生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全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批在家书上的诗令清代名臣张英“让墙”促邻里和谐的六尺巷故事为世人所知。两家各退三尺而成的“六尺巷”,早已成为中国人面对纷争、处理纠纷的一种解题模板、标准答案。“六尺巷”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其所蕴含的“谦和礼让、知进退”等深刻内涵,与人民法院司法实务、审判实践具有紧密内在联系,为新时代“六尺巷 六步走调解工作法”的孕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2015年以来,安庆桐城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挖掘六尺巷典故蕴含的“礼让和谐”精神内核,初步形成以“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为精髓,以“六尺巷”净化心灵、“和为贵”化解纠纷为主线的“六尺巷调解法”,并归纳“听、辩、劝、借、让、和”六步调解法则,明确“以借古喻今为切入点,用六尺巷典故启发人;以辨法析理为着力点,用情理法交融引导人;以化解矛盾为关键点,用和为贵理念感化人;以公平正义为根本点,用知进退境界昭示人”为核心要义。2016年省高院在桐城召开“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暨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从多元解纷机制创新和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两个维度宣传推介“六尺巷调解法”。2017年安徽省十大法治事件”。2023年初省高院在桐城召开“六尺巷调解法”专题研讨会,进一步总结提炼挖掘丰富“六尺巷调解法”内涵,研讨会特别强调“六尺巷调解法”要顺应社会基层治理的形势任务注重将适用范围从诉中向诉前延伸;新时代调解矛盾纠纷时所提倡的“礼让”,不仅是“强者先让、互谅互让”,更应该是《民法典》立法精神框架下“礼让”。2023年底,在省委政法委、省高院共同推荐下,中央政法委将“六尺巷调解法”命名为“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并授予“新时代全国‘枫桥经验’先进典型”荣誉称号。期间,省高院还多次到桐城调研,学习先人化解矛盾纠纷的历史智慧,指导完善“六尺巷”调解法,并推荐 “六尺巷调解法”入选“2022年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2023年全国法院十大最具品质一站式建设改革创新成果”、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等等。

与此同时,桐城市委2021年在“六尺巷调解法”基础上,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为着力点,总结提炼出“六尺巷工作法”,即“六事六民”:党建领事聚民心;礼让和事育民风;村民说事畅民意;多元解事化民;网络管事惠民生;群力防事护民安。2024年4月,安徽省委出台意见推广“六尺巷工作法”,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一种具体方法,在“六尺巷工作法”的推广运用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有效提升了社会基层治理水平;与此同时,“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的品牌影响力也随之进一步扩大。

二、“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的精神内核

桐城法院经过大量实践,将传统文化价值与和谐司法理念有机结合,探索形成矛盾化解“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走”法则,把“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贯穿于家事纠纷、邻里纠纷、合同纠纷等各类民商事案件立案、审判、执行三个阶段,分布于诉前、诉中、诉后三个环节,通过“倾听诉求—辨明是非—劝解疏导—借古喻今—互谅互让—握手言和”,实现调解规范化、情理化,推动案结事了人和。

第一步“听”,即“听取诉求、当面说清”。法官和调解员认真倾听当事人双方的情况和诉求,既在庭前庭上庭后倾听当事人陈述,也在线上线下倾听,方便了解各方诉求和矛盾焦点,并以“六尺巷”典故为引,缓解针锋相对的紧张气氛,让双方平心静气进入调解环节。

第二步“辨”,即“释法明理、辨析是非”。其核心在于通过诉前诉中诉后,辨法析理、明辨是非,精准把握双方利益之间的平衡点。法官和调解员结合当事人不同情况,帮助当事人双方分析矛盾纠纷的类型,找到矛盾根源、症结所在,并通过“六尺巷”典故及相关案例,进行针对性劝解引导,在一次次交流中辨明是非,逐步缩小双方分歧。

第三步“劝”,即“运用典故、劝解劝导”。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讲述六尺巷故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劝导,实现“解心结促和谐”。一方面,法官和调解员通过引导当事人参观六尺巷或六尺巷文化墙,促进双方心平气和地表达各自意见,学会聆听对方想法,换位分析对方诉求;另一方面,从法律、道德、文化层面进行劝导,并顾及当事人脾气秉性、当地风土人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劝导方式、运用恰当的劝导语言,为最终达成和解打下基础。

第四步“借”,即“借古喻今、借力调解”。发挥司法案例、诉调对接的社会力量促成矛盾化解。通过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的案外人参与调解,进一步说服当事人。强调以“全过程调解”化解矛盾纠纷,运用包含法律、道德、传统习俗、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及各类规则有机结合的调解依据,吸纳法官、律师、行政机关等现代法治主体与村委会主任、邻里等传统德治主体加入调解,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德法兼容”。

第五步“让”,即“互谅互让、强者先让”。在民法典立法精神框架下,倡导“强者先让,互谅互让”,关注弱势群体利益。依据六尺巷典故,倡议“强者先让”。在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利益,一方先让一步,以求找到化解矛盾纠纷的最佳方案。

第六步“和”,即“解决争议、握手言和”。握手言和,指用司法确认的方式赋予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用司法建议促进行业领域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借助社会力量,综合运用法律、道德情理、家庭伦理、民间习惯、村规民约、行业标准等规则,通过以司法调解为主导、情理法兼顾的矛盾纠纷化解方式,以调解促和解。在守法基础上明理,在明理基础上礼让,让当事人慢慢放下心中芥蒂,拉近彼此距离,在友好协商中化解成见、解决纷争,让破裂的社会关系在调解中得以修复。

三、“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的时代价值

(一)将中华美德与司法理念融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语》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讼”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法律传统和法律文化,其主要内涵在于采用非诉讼方式解决各类纠纷。桐城法院将传统文化中的“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与“无讼”“调解”现代司法理念融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创新融合的一体化调解法。

(二)将法院工作与社会治理融合,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枫桥经验”蕴含的“矛盾不上交”理念为当前基层治理提供方向指引。桐城市将起初的“六尺巷调解法”,逐步扩展运用到桐城市社会治理各个领域,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将谦和礼让、以和为贵的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公正、友善等精神进行有机融合,提出以“礼让和事”强化矛盾纠纷前端预防的工作思路,构建以党政主导下“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为主要体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深化“六尺巷调解法”的内涵和外延。

(三)将裁判方法与调解技能融合,创新司法为民举措。“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中听、辨环节均源于裁判方法,桐城法院吸收和创新裁判方法,并与调解等非诉讼方式融合,创新推出经济又快捷的钝化矛盾、消弭纷争的解纷方式。调解中运用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知识,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由当事人自己表达“让”的意愿,不为一方打压另一方,不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意见,调解过程符合自愿合法原则要求,从而使当事人双方握手言和并及时达成和解,最终以调解或撤诉方式结案,真正做到司法为民,有效避免基层矛盾纠纷激化。

四、“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的实践运用

(一)聚焦党委主导,搭建基层治理“新平台”。桐城市委推行综治中心、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信访接待中心三合一建设,建成“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整合特邀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人民调解等力量,形成“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分层递进多元解纷工作格局。桐城法院速裁团队13名干警整体入驻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法官+司法辅助人员+特邀调解员”的团队化运行模式,集立案登记、调解、司法确认、速裁快审等多功能于一体,并与该中心劳动、医疗、婚姻家庭等八个专业调解工作室有效对接,实现非诉讼引导到诉讼立案审判的“一站式”办理,着力打造化解矛盾纠纷的“终点站”,将大多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二)聚焦诉调对接,构建基层治理“新机制”。桐城法院以调解作为参与多元解纷的重要抓手,线上线下运用“‘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有效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科学构建“便民诉服”机制,线下诉调对接中心引导做好调解、司法确认等工作,灵活运用“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找准调解工作切入点,破解群众打官司耗时费力问题。线上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深入推进与工商联、总工会等单位的合作,建立诉调对接机制。

(三)聚焦司法赋能,释放基层治理“新动能”。桐城法院将六尺巷文化与法治文化相融合,建设“六尺巷法治文化长廊”“六尺巷文化墙”,拍摄宣传短视频,线上线下开展六尺巷典故“微宣讲”。同时,拓宽判后答疑衔接面,以“政法干警进网格”为抓手,加快构建多元纠纷调处、判后答疑回访工作机制,精细化开展释法明理工作,将“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贯彻落实到判后答疑、暖心回访全过程,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安庆中院适时在全市开展宣传推广“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统一活动;联合科大讯飞,搭建“宜调六尺巷”线上平台,让“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插上科技翅膀,进一步释放“新动能”。

当前,全省法院正在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参观六尺巷重要讲话精神。在学习好、宣传好习总书记有关调解工作的系列讲话的同时,我们要立足审判职能,推动诉服团队主动融入党政主导社会治理体系,在各地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设立线上线下“六尺巷”调解室;要加强对法官特别是年轻法官调解技能传授,坚持“全员调、全程调、全力调”;要加强对调解组织指导,培育“六尺巷”调解员队伍,运用“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化解矛盾纠纷;要定期发布“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的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教育警示引领社会法治意识形成、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习总书记“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作为“东方之花”的调解工作一定大有可为,特别是随着调解前置、调解促进及商事调解市场化等机制的健立和完善,人民群众对调解的知晓度、首选度和满意度也将不断提高。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调解的力量助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平安安徽建设。


文章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2024年11月14日第5版,本文有增减。转载于:

http://e.mzyfz.org.cn/paper/2322/paper_62239_12734.html


责编/程希颖

审核/余钊飞

扫码关注我们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杭师大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


枫桥经验与基层治理现代化
杭州师范大学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为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枫桥经验历史发展,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促进学术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