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无法抵达的桃花源,都是香格里拉

乐活   2024-08-15 17:30   北京  

今年五月,改编自李娟同名散文集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一经上映,便迅速火遍全网。


剧中风景优美的彩虹布拉克,唤起了不少人心中的“北疆之梦”;片中蒙古族奶奶的一句“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治愈了每个疲惫的心灵。


人在工位,心已经飞到了新疆。当阿勒泰跃升为新的“诗与远方”,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精神家园。


而谈起精神家园,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地方——香格里拉。如果说,《我的阿勒泰》让人们重新认识北疆的秘境,那么《消失的地平线》则是让神秘的香格里拉首次走进大众的视野。


小说同名电影 《消失的地平线》


自图书出版以来,便掀起了长达半个多世纪寻找香格里拉的强劲浪潮。无数人来到这里,只为寻觅这片充满宁静、永恒与神秘的东方仙境,一睹雪山林立、江河并流的奇景。


直到2001年12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位于滇、川、藏三省交界处的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这座存在于世人幻想中的世外桃源,终于在现实世界中有了归属。


香格里拉


虽然现如今的香格里拉已不再是虚构的世界,但它仍像一场来自天际的梦,以摄人心魄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犹如一座“世外桃源”。


为什么每一个无法抵达的桃花源,都是香格里拉?翻开这本书,走进一段关于探索香格里拉的意外之旅,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1



故事源于一场意外的事故,一架原本准备前往白萨瓦的飞机遭到了劫机,机上四名来自西方的旅客阴差阳错地降落在了群山中的香格里拉。


入夜之后的山谷寒风刺骨,面对恶劣的环境,四人决定找到飞行员在临终前留下的寺庙线索,以寻求生还的机会。


电影 《消失的地平线》


也许是上天冥冥之中的注定,不知该何去何从的一行人遇到了一位身穿蓝袍的僧人。经过康威的一番交涉过后,这位名叫张的中年僧人愿意带领他们前往寺庙。


一路上山路陡峭,时不时还有雪崩的危险,但好在众人还是有惊无险顺利抵达。可眼前的场景却令四人感到震惊,这里就像是藏在山峦中一个与世隔绝的“天堂”。


寺庙坐落在一个名叫蓝月的山谷之中,面积不大的草地和疏朗的花园点缀于此。溪水傍涂漆的茶馆和玩具似的房子静静矗立其中,穿行而过,滋养着农田与庄园。远处的卡拉卡尔雪峰闪耀着光芒,如此清晰明亮。


电影 《消失的地平线》


除此之外,更让人惊讶的是,在这里文化似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屋内的陈设带着藏族与汉族的色彩,来自西方的书籍竟也出现在此,甚至还有现代化的卫浴与抽水马桶。


四人仿佛陷入现实与梦境的游离,分不清这一切是真实还是虚幻。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的事宜迟迟无法推上日程,似乎总有种力量在阻挠他们,也让他们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


康威的态度一直不温不火,直到与寺庙大喇嘛的一次交谈,知晓了藏在香格里拉的秘密,开始产生放弃离开的念头。传教士布林克罗女士又重新燃起了自己的使命,想要在这里传教。被识破逃犯身份的美国人巴纳德选择留下,以躲避警方的通缉,但找到隐藏在香格里拉的金矿,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电影 《消失的地平线》


唯独只有马林森,一直坚定着逃离的信念。终于他抓住了大喇嘛辞世的机会,安排好一切,想约康威一起离开。而彼时康威向马林森坦白了自己想要留下的真正原因,原来这里藏着让人长生不老的秘诀,而且自己将会成为这里的主人。可马林森却感觉这不过就是一个荒谬的骗局,一场黄粱美梦而已,根本不值得相信。


马森林让康威拿出实际证据证明自己,康威却发现自己哑口无言。一番挣扎过后,康威最终选择与马林森一起离开这片“世外桃源”。而自此之后,“香格里拉”也后遂无问津者。


2



纵观全文,从康威的视角来看,香格里拉无疑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乌托邦。在这里,他见证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满足。而他的学识与智慧,帮助他能够迅速适应这个新环境,成功获得大喇嘛的信任。


这种理想社会在让人憧憬的同时,也不禁产生这样的思考,现实生活中这种理想国是否真的存在,又是否能实现?


电影 《消失的地平线》康威


康威在选择留在香格里拉与返回现实之间的犹豫,恰恰反映了许多人在生活中面对的选择:是追求享受永恒的宁静,还是回到充满纷扰的现实世界?


最终,康威选择了后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香格里拉的放弃,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与责任。他的离开,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



《消失的地平线》由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那是一个充满动荡与不安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尚未散去,美国经济大萧条又席卷全球,人们普遍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与迷茫。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通过虚构的香格里拉,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和谐安宁的理想世界,为当时饱受创伤的人们提供了一处心灵的避风港。


3



有人说,《消失的地平线》约等于国外版本的《桃花源记》。虽然两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叙事手法大相径庭,但它们所传达的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桃花源记》中,陶渊明以武陵渔人的视角,引领我们走进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人人平等自由、自给自足的理想国——桃花源。在《消失的地平线》中,香格里拉的居民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桃花源中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谐共处的理念相呼应。



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名利所累,被欲望所驱使,很难像香格里拉或桃花源中的居民那样,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生活的社会或许具备繁荣的表象,但生活其中的人们内心的空虚与精神的匮乏却在不断扩大。


然而,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香格里拉,但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碰撞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理想社会虽然遥远,但它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和方向。



也许我们应该学会放慢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追求那些真正能够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平衡,过上更加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END

关注华章同人
新书抢先看
赠书不间断

华章同人
新书抢先看,赠书不间断! 是个官家号,也有人情味! 有事私小编,没事也能聊! 嘿嘿嘿,恭喜你,遇到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