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县域管辖着超过90%的土地。根据官方数据统计,截止到2022年底,全国共有县域1866个,承载了近半数的人口。其中,产值过千亿的县域总数达到了54个,占到了国内总GDP的7.1%。
县域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发展,但是经济的振兴却并未让教育踏上这趟飞驰向前的列车。
湖北某县的示范高中在2004年—2008年间,一共有16名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但是在2008年—2021年间,这么多年里,却没有一个学生能够考上清华北大,一本上线率也只有31%。
当“县中塌陷”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们开始发现,流走的尖子生、留不住的老师以及连年下降的重本率,这个占据了全国教育体系半壁江山的县中,却早已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当中。
是何种原因导致了县中的衰弱?走不出去的县中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事实?县中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在《县中》一书中,作者杨华教授详细解答了上述问题。他曾深入县域进行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从根本处剖析县中衰落症结,看见县域教育中存在的真问题和核心问题。
01
县中,其实早已失去主动权
有人曾说,理解了县中,就理解了中国教育。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县域高中占全国普通高中数量的51% , 在校生则超过了全国规模的一半。可以说,县中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缩影。
在许多大城市的家长开始谋划以其他的方式,为孩子的未来增加机会时,对于身处县域的很多孩子而言,考入县中,参加高考似乎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当“县中模式”作为县域普通家庭子女低成本升入高等学校深造的最佳通道,县中升学率的高低与重点大学录取率便成为这些家长们最为关心问题。
近些年,随着不少县域居民外出到城市务工、居住和生活,带来了县域学生的流出,导致县中学生数量整体减少。
大量的生源就此流出,破坏了县中原本的生源结构。处于中等位置的学生们没有了参照的榜样,在成绩上无法取得显著的进步,升学成为了一大难题。
同时,城区的高中在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上,有着比县中更优质的资源。尤其对教师而言,更高的福利待遇和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使得许多人愿意来此工作。
师资力量的不足,使得县中的教学水平出现了严重下降。持续低迷的重本率,动摇了人们对县中的信任度,教育满意度更是直线下降。许多经济上有能力的县域家长开始另做打算,将孩子送到附近的市里读书,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源的流失。
作为曾承载着县域教育政绩与期待的县中,却已然陷入了这场内有近忧与外有远虑的困境当中,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权。
02
被动“掐尖”的县中
每年高考,比起不断创新的考题,放榜时刻似乎更能吸引大众的关注。尤其是看到“某某县中录取率再创新高,清北录取人数高达xx人”此类新闻标题时,人们总会感叹一句:寒门苦学。
当然,这里的“寒门苦学”已经与传统意义上所认为家境贫苦有不同。对县中的孩子来说,在没有相较于城市高中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下,却依旧能够考取名校,让人着实佩服不已。不少的家长将他们作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进步。
可现如今,这样的榜样似乎已经消失不见。人们发现,县中正在陷入一种魔咒当中:县域高中再无清北,县中就此衰落。
为了查明这一现象的缘由,杨华教授走访了解不同地区的县中,他发现县中真实衰落的原因并非全部归咎于教育资源的薄弱,而是来自“超级中学”的“掐尖”。
超级中学一般是指人数以万计,垄断尖子生,比拼升学率,瓜分著名高校自主招生名额的一种现象。
在省市,由于一些中学背靠强大的教育集团,在资金和政策上都有着先天的优势。它们利用“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分配” 政策和民办教育灵活招生政策,带走了周围县中的优质生源。
在书中,杨华教授以湖北省举例。在湖北 L 县中考生中里,每年就有十数名尖子生被华师一附中 “掐” 走, 三十几名被黄冈中学 “掐” 走,还有十来名被武汉其他中学 “掐” 走。
他指出,一所高中的重本率与自身拥有的尖子生和优等生密切相关。这种规模性 “掐尖” 会把县域中考所有尖子生和优等生中排名靠前的 “掐” 走, 使得县中生源结构不再完整,导致其结构的失衡。
而县中的教育,本质上只是训练和强化各类学生的应试能力,来提高各类学生应试的分数,实则并没有改变各类学生的占比。
反观“超级中学”,从表面上看重本率的确有了显著的提升,但这也同样并非是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是利用“掐尖”,增加了学校尖子生的数量。数量一多,自然便会抬高名校的录取人数。
就此,“超级中学” 获得了良好的高考声誉。而没有了尖子生榜样的县中,老师和学生们则陷入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当中,纷纷选择躺平。难以再创辉煌成绩的县中,开始逐渐失信于县域社会。
03
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县中是县域教育的主要出口,承担着县域社会的教育期待。县中兴则县域教育兴,但现如今,县中衰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那么该如何扭转这一局面,让县中重新能够承担起教育体系中往上流动的角色,成为了大众讨论的焦点。
对此,杨华教授在书中从三个方面为我们提出了应对之策,分别是如何阻止“超级中学”的“掐尖”、对县中提出全新的构建和重视乡校建设。
首先,针对“掐尖”的现象,政府要规范“超级中学” 的办学和招生,掐断“超级中学” 跨区域“掐尖”的政策链和利益链。从根本上解决县中生源结构问题,保障其尖子生的比例。
其次,受制于资源的影响,对很多县域来说,其教育资源只够一到两所教育质量相对较好的县中发展。如何集中化全部力量兴办优质县中,是县域教育部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县乡的孩子们能够从县中的发展中看到希望。
最后,振兴县中也是重构县域教育体系,包括县域小学、 初中的教育教学管理,从而为县中输出大量优质学生,拓宽县域教育的“出口”。唯有这样,才能够更好推动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县中帮助了很多县镇的孩子实现人生的逆转,但如今的现状却让人唏嘘不已。面对县中的今日困境,希望这本书能带给人们全新的思考。县中或许并不一定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但总有人与它紧密相连。
书名:《县中:中国县域教育田野透视》
作者:杨华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书号:9787515413396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定价:70.00元
内容简介
《县中:中国县域教育田野透视》是一部关于县域教育的田野调查力作。作者依托从调研中获得的一线案例,以整体视野展现了当下中国县域教育的现状:从宏观层面的县域教育治理的制度与政策、县域教育体系的构成与运行,到微观层面的家校关系与学校管理、教师流动与学生成长等。作者重点从学理上深入剖析了县中衰弱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县中振兴的独到方案,回应了县域教育为谁发展、如何发展这一重要问题。
本书语言平实、贴近读者,案例典型、发人深省,分析到位、切中要害。教育公平、高考制度、“双减”政策、校园霸凌、青少年抑郁等牵动亿万人心的焦点话题,书中均有涉及并予以深度讨论,其中不乏充满勇气的见解和分析。作者对县乡孩子命运的牵挂让人动容,对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思考令人赞佩。
作者简介
杨华,湖南郴州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2007年开始从事农村调研,在全国近20个省市调研,累计调研时间超过1500天。在《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开放时代》《经济学家》《读书》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著有《陌生的熟人》《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县乡的孩子们》(与雷望红合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