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2年,也就是乾隆五十七年秋天,皇帝接到了两广总督的一封紧急奏折。
奏折说,有一个名叫“英吉利”的陌生国家,派人到广州来送信,说打算要来朝贡天朝。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奏折后面还附上了一篇翻译成中文的极具谄媚的语意禀文,大致意思是:
去年皇帝八十大寿,他们知道信儿晚了,没赶上,他们国王居然“心中十分不安”,因此今年巴巴儿地赶着来给皇帝过生日,如果皇帝肯赏脸见他,那么他们国王就会“十分高兴”。
看到这封极为恭顺的禀文,那乾隆还是十分骄傲的。
他自然是乐见万国来朝的场面,于是满心欢喜的叮嘱和珅准备迎接使臣的一切事宜。
乾隆从小就喜欢很多西洋玩意,这次使团进贡意味着他将收到很多新奇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大清国的属国名单上又将添上一个新名字。
(晚年乾隆)
一般来讲在进贡国名单上添加一个新名字绝非易事。
除了千方百计的遣使招徕,就要大动兵戈武力威服。
而如今,即没用大清帝国出兵,又没有遣使,数万里大西洋上的“英吉利”国就“远慕声教,倾心向化”,主动前来纳贡。
乾隆便自认为这是大清帝国的影响力声名远播,自己统治圣明的结果。
然而这次使团来访却是乾隆也是整个清朝廷一整个大乌龙,一场一厢情愿的“误会”。
(马戛尔尼使团觐见)
在马戛尔尼造访中国之前,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被传教士描绘成富庶而文明的高等级社会。
欧洲许多的大学者都对中国文化如痴如醉,他们认为中国的一切,从制度到道德,都比欧洲优越。
伏尔泰在他的小礼堂供奉上了孔子像,并向欧洲人宣称:“世界历史始于中国”。
莱布尼茨被称为“狂热的中国崇拜者”,他认为中国拥有“人类最高读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技术文明”。
(伏尔泰)
然而这样一个“人人向往”的文明大国,对外邦商人确是极其不友好的。
二百多年前,那些万里迢迢来到中国的外商,虽然各个腰缠万贯,但是想要跟中国做生意,那就必须要忍受清政府的“规矩”。
他们只能在每年夏天才被允许进入中国,来到广州后不能住到广州城里,只能住在十三行街。
而且不允许随便外出,也不允许他们和普通中国人交往。
中国人一旦和他们聊聊天,就会被视为“汉奸”。
最让他们忍受不了的是清政府从来不屑于与他们直接打交道,所有的贸易都是经过一个中间机构,也就是“十三行”。
外国商人到达中国后,所有商品只能卖给十三行,不管他们给的价格有多低,采购的东西也必须经过十三行,不管十三行给的价格有多高,商品质量有多次,都只有这一个进出口。
更让他们痛苦的是,清朝官员们的勒索压榨,各项明里暗里的费用加在一起,有时高达进口货物的20%。
(清朝时期广州十三行)
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工业革命让英国迅速强大起来。
英国需要全世界的商品,然而更需要把自己的商品卖到全世界。
随着国民的富裕,西方人的餐桌上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茶叶,但是由于十三行的限制,英国人的商品在中国却无法打开销路。
所以英国人只能用现银来购买茶叶,从18世纪中叶起,白银一直占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输出货值的90%。
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白银都流向了中国,连年巨大的贸易逆差、赤字让他们实在受不了了。
他们急切的想绕开十三行,亲自深入中国市场,了解中国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
他们不相信,在全世界都深受欢迎的“英国制造”,为什么在中国会打不开销路?
英国人长期苦于无法打开中国外贸的大门。
所以就精心策划了这样一场以“给皇帝贺寿”为幌子的外交访华。
然而由于翻译们的自作主张,在英国国王的信中,加上了高呼“大皇帝万万岁”。
并且删去了原来英国国王表达想要平等的互通贸易的语句,成了一篇纯粹赞美乾隆政绩的彻头彻尾的“彩虹屁”。
所以乾隆和清廷自然以为这是遥远小国仰望大国威严而来的一场“朝贡”。
在使臣到达之后觐见皇帝之前,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英国人拒绝行跪拜礼,导致原本欢天喜地的气氛有点不愉快。
英国人觉得自己是为了增加自由贸易,同清朝建立联系而来。
但在中国官员眼中,你来朝贡自然要行三跪九叩,最后双方各让一步,英国人同意单膝跪地,随众俯首,中国人也不勉强他们磕头,觐见才勉强得以进行下去。
不出意外的是乾隆确实对这些礼品非常有兴趣,取消了生日之后的狩猎提前从承德返回北京参观礼品。
然而因为马戛尔尼不愿意在他面前下跪,所以乾隆参观礼品并没有叫马戛尔尼陪同讲解。
所以那些不远万里运来的稀罕玩意儿,比如:牛顿发明的天文望远镜,展示太阳系全貌的“天体运行仪”在不会使用的翻译口中就成了普通的望远镜和类似八音盒的装置,地球仪上特意标注的新航线和新大陆,皇帝根本看不懂,翻译也只是翻译成了“天下万国四海,都在球内”。
关于当时运过来的最先进的迫击炮更是没有用英国的炮手,而是请了一个官员到圆明园试射,不知道效果如何,只知道在这这后这些迫击炮就再也没有用过。
总的来说,参观完贺礼之后皇帝认为英国人是一个爱吹牛的民族,开始说的极大极好的贡品,只不过是“夸大其词”很多都比不上中国制造的精巧。
满心欢喜接受贺礼的乾隆,对礼品大失所望,没想到觐见之后使团竟然开始向他提出了一些请求。
比如:想与中国互派使节、增加宁波、天津等通商口岸、在北京设置洋行、改革广州贸易体制等等。
关于使团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高傲的乾隆皇帝自然是一个都没有同意。
然而这却为多年后的鸦片战争埋下了隐患。
英国人知道与清朝政府沟通是彻底走不通的,为了扭转贸易逆差,从此开始疯狂向中国大批输送鸦片。
从英国使团访问之后,中国在西方人的眼中开始跌落神坛。
与马可波罗描绘的遍地黄金的中国天差地别,此次到访中国他们看到的是清政府的腐败,百姓的饿殍遍野和武器装备的原始野蛮。
马戛尔尼对清政权的结论更是广为人知:“这个政府正如它目前的存在状况,严格地说是一小撮鞑靼人对亿万汉人的统治。”
这种专制有着灾难性的影响。
“自从北方或者满洲鞑靼政府以来,至少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成为半野蛮人。”(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马戛尔尼使团的到来其实是世界留给中国最后的机会,西方社会轰鸣的工业革命列车就因为乾隆或者是清朝朝廷的自傲与目光短浅与中国失之交臂。
没有想到的是仅仅40多年后,曾经那个名不见经传英吉利“小国”的尖船利炮就打开了中国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