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可能是很多人对插画师 Vanilla 以往作品的最初标签,对于她自己而言,“中国风”的定义太大了,她的创作更多是对于东方文化、民俗和民间信仰的文化符号的研究。从毕业到现在已经两年,现在的她已不满足停留在某个标签下,尝试构建更成熟的自我创作体系。
时隔两年,我们再次邀请 Slow Movement 独家签约插画师 Vanilla Chi,聊聊她的心灵成长之旅,以及创作上的新思考与转变。
在 SVA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学习时,Vanilla 就已经意识到东方传统符号对她的吸引,原始宗教、民间信仰、民俗学,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图腾、符号学和她之间存在一种冥冥之中宿命性的关联,它们恰好提供 Vanilla 感兴趣的观察世界、并想要与外界产生联系的方式。
“我似乎不迷恋科学主义,也无法拥有成熟宗教体系下的宗教信仰。”
出生成长的广东环境里,在民间宗教的影响下,她逐渐发觉自己的美学偏好上是民俗的、原生的,喜欢原始且野生,蕴含强大生命力的东西。
原始宗教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大自然的崇拜,由于原始人对于世界认知的局限,会通过联想来想象、构建自己与大自然的联系,比如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而不是将自然作为外界的“他者”来强调人自身的人类中心主义。
StandartMag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 Vanilla:
我认为在科技当道、快节奏中的当代人太容易陷入虚无的漩涡中🌀,需要相信一些什么,重新审视传统以重构世界。如果当今的科技水平是人类认知史上的青年时期,那么原始宗教大概处于一个幼儿孩童时期的视角👀,我需要一些返璞归真重返“愚昧”的时刻来解构自己的认知,发现一个新的审视自我、疗愈自我、输出创作的方式;在暧昧和隐晦的符号学中创造自己的语言体系。
无论是委托还是个人创作🖌️,我都试图用一种偏离主观认知的方式来思考,有时候甚至是明面上的“跑题”,但我特别迷恋这种暧昧不清、说不清道不明的个人与作品中的联系,这样的联系超越经验、如同梦呓,是属于个人但又存在日常的意识之外的。甚至创作的过程中我总是会进入一种仪式性的心流状态💗,外界的流变发展与我毫不相关,我只在虔诚里缓缓通过画面翻译意识。
MOLD Magazine
🧚♀️ Vanilla:
从今年开始减少了插画的商业工作,整体上处于一个输入新知识🧠、更新建构新的创作体系、以及通过独处来自我关怀和内化思考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的状态🤔。
在主业插画的方面,技法上我尝试了色彩系统的丰富🎨,如以前只用红粉色系或者限制色版,现在会使用其他丰富的色系搭配甚至全彩了;结构造型上尝试有机与抽象的平衡⚖️结合、材质感的丰富;以及在元素安排上想要达到一些“有预谋的极繁,同时存在强烈的对比”。创作的内容上在尝试更符号化和抽象化🔷的语言,同时巧妙传递信息。
插画之外,开始陶艺和雕塑的创作,学了缝纫和拉胚,发现一些纯粹动手而脑子放空的潜意识时刻下创造出来的随机产物,慢慢在为插画上的创作提供新的角度,反哺到未来。我很享受学习新东西时的焦虑🤯、煎熬😖还有惊喜🤩,庆幸好奇心和情感丰沛的自己还活着,会哭会急也会开心地大笑。
创作中的脉络与自洽
“创作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和人格与成长息息相关。”
HK Basehall
🧚♀️ Vanilla:
创作的前期我会进行大量的调研📋,可能我并不是一个拥有架空想象力的人,甚至有对参考的准确性上的强迫症,来保证画面中使用元素的逻辑联系,它们都应是有考据的,并非凭空出现,所以创作中的80%都在思考🤔怎么创建扎实的关联性。
绘画的形式反而是比较自发的,如果是有明确风格要求的项目,就尽量在内容上整出新花样;如果自由度很高,我会选取一个个人风格语言里最合适的形式来绘画,同时加入一些新的实验😉。希望每一次的创作都不是自我重复,而是在剥茧抽丝、更新进化。
🧚♀️ Vanilla:
在刚入行时,我会认为风格是重要的,它是一面反射自我的镜子🪞——你经历过的事、感受过的情绪、读过的书、审美偏好……关于个人的所有特质都是可以通过风格来体现的。在商业上,风格也是带着“品牌效应”,是自我包装,是插画师的 logo。但我不太会从商业角度去考虑自己的风格应该怎么塑造,对我来说风格是随着我的人格成长和兴趣的转移,在一个很明确的审美轴心周围流动、变化的,而不太想用“风格”来限制自己。我期待自己无论怎么变化,都带着个人特质的辨识度。
少年杂志: 镜花缘
在建立了自己的绘画逻辑与表达后,Vanilla 也建立起一套内在自信的肯定体系 internal validity。“只有我能判定自己的作品,而作品完成后外界的反应是我没办法控制的,那就不用太过在意。”在创作中的“自我”,也帮她消退了一些创作初期的不自信。
🧚♀️ Vanilla:
最印象深刻的项目:“Flipping the Script” 纽约时报书评封面,2022
这是我接到的第一个📰纽约时报 (The New York Times) 的工作,当时实在受宠若惊。这也是我第一次主动发邮件去给艺术指导 Matt Dorfman 推荐我自己,虽然当时没有收到任何回信,没想到他在三个月后回了邮件🥰,说:“我还记得你哦,现在有一个很合适的工作,要不要来画?” 创作的过程很顺利,Matt 的指导很准确,同时又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创作自由,整体的合作很愉快。
最具挑战的项目:“Year of The Rabbit for Our Place”,2023
这个项目需要为美国的厨具品牌 Our Place 设计2023中国兔年的碗筷产品🥣,接触到了之前完全不了解的产品设计流程,如考虑刀版,选取何种印刷方式印在瓷器上?哪些颜色可以被印刷?哪些效果工厂无法实现?🖨️除了设计工作,我还需要配合产品制作的阶段修改设计稿,前后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算是做了很多插画工作之外的部分,但最终将产品实物捧在手里时,成就感真的好足✨!
“Year of The Rabbit” Our Place
最喜欢的项目:“Urban-Rural System series for MOLD Magazine”,2022-2023
从2022年开始为美国一本关于设计食品未来,关注食品设计和人文及技术领域创新想法的在线杂志 MOLD 创作📔。主要通过建筑师 Ben Derlan 田野调查的一系列采访报道和论文绘制系列插图,讨论关于连接城市、城郊和农村的系统——🍎食物、废物及它们之间的一切,探索城市之外但又与城市密切相关的空间——城乡边缘、远郊、腹地、乡村等。目前为止绘制了三张作品,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的领土城市、2️⃣意大利罗马的公共喷泉系统,以及3️⃣由年轻建筑师和学者组建的位于意大利边境的乡村共治社区 Robida。
独立杂志只能提供很低的稿费,但好处在于编辑给了我100%的创作自由,我可以尽情在文本的基础上调研文化,发挥想象力,组建元素和画面,抽象核心的概念和氛围,这也是我在图腾、符号学探索上最大化的一个工作项目,也是我当作个人系列创作的重要项目之一。
MOLD Magazine
1.“Territorial Cities of Pre-Columbian America”
2.“The Eternal Fountains of The Eternal City”
3.“The Margins With ROBIDA Collective”
创作本身给 Vanilla 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但有时候的瓶颈、迷茫、倦怠以及孤独感,也会让她想要远离,需要与创作保持一点距离。停下,去读书,去往自然里跑,观察植物,与动物相处,或做些与插画毫不相关的事情。负面的情绪只是暂时的,先停下来好好地生活。
🧚♀️ Vanilla:
这太正常了,在了解其他创作者的漫长创作生涯之后,我对瓶颈期其实抱着一种乐观的态度,这意味着我可以客观和批判性地看待自己的过去🧐,可以摆脱过去的我,我并没有停滞不前。想起📖汪民安说的:“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最大的危险就在于,他一直活在过去的作品中,他一直难以超越过去的作品。写作的忧郁就来自于创造性的匮乏”。对插画师也是这样吧。
🧚♀️ Vanilla:
本质上我可能是一个很容易感到厌倦和无聊,需要追求新的、更合适的表达方式来输出的人,对很多事情都有好奇心。从两年前开始和另一位插画师朋友 Jo 做谈话类播客“插画圆桌”,也是因为对于行业的迷惑,想去探索插画的本质🔍,也好奇其他人是怎么思考的。独立插画师的状态大多数时候是孤立的,只身一人处在工作室的小房间里,面对着屏幕创作🖥。所以谈话对于我来说很重要,特别是2020年疫情后,我开始构建项飙所说的“小世界”社群,尝试走出自己,和外界发生联系。
做陶艺开始于我2022年底很巨大的一次精神崩溃💥,当时刚解决在美工作签证的难题,租住的房子又出了问题,导致不得不辞掉在书店的全职工作,整个人陷入生活失控的状态🤯。我开始正视自己的心灵疗愈问题,尝试了认知行为疗法、冥想和灵性修炼,发现做陶艺🏺是其中很好的一个锻炼注意力的方式——在拉胚的过程中必须非常专注在肢体和核心力量的控制中,一旦走神,泥巴就会飞出去,器皿便会变形、破裂。这个过程是一个综合的身、心、眼的训练,我得到了非常多的平静和疗愈😌。
自出版是一直在进行的团体项目,我和三位朋友组建的艺术出版工作室“Pearl Slug Studio”目前已经出版了📚10余本 zine 和艺术书,总共五期的 Raging 杂志。在做自出版和杂志的过程中,自我的那一部分退后了,我不再是“站在聚光灯下的插画师”,而是一个退居幕后的编辑和纸上策展人,有时候很享受这种角色扮演之间的转换。
点击 Vanilla Chi 往期专访
Vanilla Chi
插画师、独立出版人
微博 -VanillaHchi
小红书 VanillaHchi
Ins VanillaHchi
中国独家插画代理
© Slow Movement
合作联络
hello@thedesignbuen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