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宏升 | 集宁环卫工老王

文化   2024-10-26 00:00   内蒙古  

点上方蓝字“老事旧人”免费关注看精彩文章

第 2663 期

文|左宏升   编辑|王成海


塞外集宁,进入十月以来,几场绵绵冷雨过后,秋风瑟瑟,凉意阵阵,落叶遍地。


大街上,小巷里,城区近四千名身穿桔黄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工作量陡然增加。耍小孩子脾气的天气,似乎也爱作弄人,往往是,刚刚清扫过一遍的整洁街道,一阵疾风掠过,瞬间又布满了一层卷曲斑驳的各色枯叶。于是他们只能再重新清扫一遍,如是再三,不厌其烦,扫积成堆,并装袋待运。其中,就有我熟悉的朋友老王。


老王今年68岁,属鸡,察右前旗玫瑰营人,个子不高,脸颊瘦削,两鬓斑白,爱干净,经常面带微笑,擅言谈,喜交往,"自来熟",人缘不错,与沿街各小区的保安关系都很好。因此,不论寒冬酷暑,工作服经常洗得没有一点污渍的他,不愁没地方喝水小憩。


老王很善良。


四年前一个夏日,老王与我相识。那时,他是我所住小区东门外,一条南北走向,双车道,长约五百米路段的环卫工。那天,在小区门口,他见我身穿运动衣,鞋上沾着泥土,两手脏兮兮地提着一塑料袋野生蘑菇回来,笑着问:"从哪里采的?"我回答:"生态大道边的杨树林里。"他走过来,仔细看看我手中塑料袋里的蘑菇,告诉我:"这种白蘑保鲜时间很短,出土打伞后一会儿就坏了。一坏了,就发黑,像臭油一样,沾到手上很难洗。黑了以后,你把它晒干也不能吃。你采的多,一次吃不了,就把它洗净焯水,然后分装在食品袋里,放冰箱冷冻;想吃的时候,再拿出来解冻,炖炒做馅都行,和新鲜的一样。"我听了,连连感谢他的好意。同时,也打心里佩服他丰富的生活经验,感到这人心眼儿好,可交!

老王工作照


后来,我按照他教给的办法,处理采来吃不完的蘑菇,果然屡试不爽。此后,再也没发生过霉坏变质的现象。焯水冷冻后,从冰箱拿出来的蘑菇,由于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营养成份,因此,或炖鸡,或炒菜,或与猪肉、羊肉搭配炖汤,吃起来依然味美如初。


此后,我每天上午从生态公园锻炼回来,只要老王在班上,就总要和他打个招呼,说说话。慢慢地,我对他的了解也就日渐深入。


老王有一儿一女,均已成家立业,且衣食无忧,也不用他们夫妇看孩子。现在,他惟一不歇心的,就是玫瑰营乡下,还有个86岁高龄的老母亲。他们六弟兄,商定每人负责回家照料一个月,半年一轮。


老王作为大哥,首先以身作则。一轮到他照料母亲时,就找人顶班,一月工资全给人家。近几年,老母亲体弱多病,觉少尿多,她一夜起几回,老王就一夜醒几回,起几回,从未睡过一天安稳觉;吃饭时,老母亲往往又要屙或又要尿,于是赶紧放下碗,扶着她上厕所,人老了,难免控制不了屎尿,有时走不迭,老人屙尿在裤子里,老王不嫌脏臭,立即给母亲清洗的干干净净;每晚睡觉前,老王还要给母亲洗脚,暖被窝,搬枕头等等,像拉扯小孩子一样,安顿的妥妥贴贴,自己才能睡下;外头天气好,还要扶老母出去晒太阳,走一走。


老王深知"百善孝为先",因此带头给五个兄弟作榜样,生怕"子欲养而亲不待"。


老王很知足。


两年前,他被调到兴工路东段,负责南北两侧大约六百米热闹路段的保洁。车多人多垃圾也多,工作量比以前大大增加,但他从没一句怨言,还是那么勤谨认真,他所管的这条街也总是格外干净。不仅无烟头、废纸等垃圾,即便是刚屙的狗屎、醉汉的呕吐物,他也及时清理,决不视而不见。我相信,不但是我,只要有人走过这条街,就不难想到这个环卫工的辛苦和付出。


有时,我在街边和他聊几句,称赞他的敬业,他很不好意思,微笑着,用略显沙哑的嗓音连连说:"多扫一遍的事,多扫一遍的事,不辛苦,不辛苦。现在社会上对环卫工人很重视,不但给涨了工资,市工会、红十字会等不少单位还经常送米送面,送各种慰问品,有些东西我都不用买了。"

集宁环保工在劳动


老王很知人。


凡在这条主街人行道上散步的中老年人,只要认识老王的,都会主动和他打招呼,顺便聊几句家常。在老王的熟人里,既有平头百姓,也有退了休的科技人员以及大小官员。但他从未因身份不同,前后晌看人。老王有一同事,某日看见老王与一退休官员说话,看样子俩人似乎很熟识。事后,这同事一脸不屑地挑唆老王:"这人过去是个当官的,我在电视上见过他!他妈的!现在他看得起咱们啦?以后别尿他!"谁知,老王却说:"别管人家过去是不是当官的,现在他怎样对咱,咱就怎样对人家!再说当官的又不都是坏人。"一句话说的这人闭口无言。


中国现代社会,人心浮躁,戾气很重。仇官,仇富,仇视身边一切比自己活得好的人,似乎已成共识。但环卫工老王,却从来不管这些毛线,一味安份守己,心静如水,只把所管街道的卫生清理的让人看了舒心,并且没有死角。他有句话说的好:"我要对得起公家给的这两千块钱!"


老王很节俭。


自打进城,夫妇俩就在公园旁的城中村租住了一间平房,每年租金两千元。闲暇时,两口子夏季上山剜苦菜、捡蘑菇,一时吃不了,就焯水后冻起来,再吃时方便又省事;冬天搂树叶、捡松塔、捡枯枝,把一条小炕烧的热卜卜,人睡上去舒坦又解乏;他们从不买馒头,隔三差五自己起面蒸;经常吃的饭食是山药莜面大烩菜;有时一次蒸不少包子,吃不完放在冰箱里,每天拿出两个馏一下当早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冬去春来,循环往复,他俩天天这样粗茶淡饭,活得简简单单,面色红润,精神健旺,自得其乐。


之所以把生活水平压到最低,老王夫妇只有一个目标:"攒下一点钱,今后不烦孩子,不求亲人,老来老去遇到马高蹬短,好有个支撑!"


现在,这条街上,但凡认识老王的人,只要有些时日没见他的身影,就会感到莫名的失落,同时也会暗自猜度:老王这准是又去玫瑰营乡下,伺候他那个老娘啦!


老王全名一一王佃美!


作者介绍:左宏升,内蒙古集宁人

老事旧人
“老事旧人”以乡土文学原创为主,兼转载其他有价值的好文,内容多以讲述过往的人和事为主,是一个温暖人心的平台,欢迎你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