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回顾
2024 年,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传出,贵州男子被黑砖窑奴役 18 年。2006 年,男子怀揣着改变家庭生活的希望外出打工,却从此杳无音信。家人四处寻找,始终一无所获,甚至被邻里乡亲认定已经遇难。直到今年,男子在山西长治被发现,然而等待他的家人的并非团圆的喜悦,而是 18 年来难以想象的苦难真相。
在这 18 年里,男子辗转 15 个砖厂,平均每三个月就被转移到新的地方。在这些砖厂中,不工作的工人会遭遇多人的暴力殴打,根本没有逃跑的机会。一些工人因为反抗或病倒,最终丧命。男子能够幸存,只因他在病倒后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再无利用价值,才被遗弃。他被扔在一座桥下,身边只有一根拐杖、一包饼干和 510 元现金。男子的手已严重变形,皮肤布满老茧,可见其遭受了多么残酷的折磨。
男子的女儿得知父亲的遭遇后,将事件曝光,希望为父亲讨回公道,也为仍被困的 31 名工友争取救援。据男子回忆,砖厂里还有 31 名被困者,他们大多与他来自同一个地区,都是为了改善生活而外出打工的普通农民,却在异乡沦为奴隶。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质疑在 2024 年的今天,为何还会有黑砖窑存在?监管部门在哪里?许多人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监管的漏洞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一些偏远地区因经济发展落后,执法不严,黑砖窑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被奴役的劳工多为农民工,因缺乏社会保障和法律意识,往往在失踪后难以被关注。
比如,这名女子的报警过程就屡遭推诿,目前警方还在为父亲恢复户口,案件的后续进展仍待观察。黑砖窑的存在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疏漏的缩影。在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如何堵住这些监管漏洞,如何保护最弱势的群体,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和行动的方向。
二、黑砖窑的罪恶
1. 暴力与拘禁
在这些黑砖窑中,工人的处境极其恶劣。如果不干活,就会遭到多人暴力殴打。曾有工人回忆,五六个人一起对他们拳打脚踢,根本无法反抗。黑砖窑的监管十分严密,工人的饮食起居都受到监视,上个厕所都有人跟着,逃跑的机会极其渺茫。他们被像囚犯一样控制着,没有辞工的机会,只能在恐惧与疲惫中不断劳作。这些工人平均每三个月就被转移到新的砖厂,在 18 年里,如牲畜般被辗转于 15 个不同的砖厂,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
2. 人性的沦丧
当工人患病失去劳动力后,就会被像垃圾一样抛弃。比如文中的男子,因脑梗导致偏瘫、小便失禁,失去劳动能力后,被扔在长治县的桥下,身边只有一根拐杖、一包饼干和 510 元现金。那些被困的工人,多数是为了讨生活而离乡背井的农民,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憧憬,却陷入这般痛苦的深渊。据男子讲,同砖厂还有 31 人,他们大多来自贵州、湖南等地,不知还有多少无辜之人正在承受着相同的折磨。这无疑是对人性的极大践踏,黑砖窑主们为了利益,完全不顾他人的死活。
三、黑砖窑存在的原因
1. 监管漏洞
黑砖窑往往隐藏在偏远山区,相关部门竟从未发现被困者的存在,即使在疫情三年严格管控下也未被发现,说明日常监管机制存在盲区。偏远山区的黑砖窑位置隐蔽,难以被发现,这暴露出监管部门在日常巡查和监督方面存在不足。对这些地区的关注度不够,导致黑砖窑能够长期存在而不被察觉。就如回顾黑砖窑事件中提到的,十年前就有记者揭发过黑砖窑问题,但至今仍未彻底解决,这与监管漏洞不无关系。
2. 地方保护主义
一些偏远地区因经济发展落后,执法不严,黑砖窑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能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例如济南时报提到的 “现代包身工” 背后的渎职追问,当地政府可能在地方利益观念驱使下,对黑砖窑严重违法用工行为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劳动监察部门甚至可能参与其中,通过倒卖童工牟利,这是文明社会的悲哀。
3. 受害者自身因素
被困工人多为来自偏远地区、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障和法律意识,容易成为猎物。这些工人为了改善生活外出打工,却因自身条件的限制,容易陷入黑砖窑的陷阱。他们来自偏远地区,信息相对闭塞,对外面的世界了解有限。文化程度低使得他们缺乏法律意识,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家庭经济条件差又让他们急于找到工作,容易被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就像黑砖窑奴役事件中提到的,这些被困黑砖窑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来自偏远地区、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条件差。他们以为前方是生活的希望,殊不知等待他们的是一场人间炼狱。一旦被困,他们甚至失去了发声的权利,因为没有人会听见。
四、解决措施
1. 强化监管和法律执行力度
对偏远地区的小型工厂、砖窑等高危行业进行全面排查,严厉打击非法用工。相关部门应借鉴大通区生态环境分局对砖瓦窑企业的监督管理经验,对照新地标要求,加大对砖窑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查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落实情况以及日常生产中的非法用工行为。同时,制定砖窑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检查内容和方法,包括砖窑生产基础设施及环境卫生情况、劳动力保护情况、安全管理情况等。对问题突出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砖窑,加大检查频率,采用重点检查的方法,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精准问责和查处。对于不能按期完成整改、情节严重的砖窑,依法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甚至采取行政、刑事等法律手段进行惩罚。
2. 完善务工人员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更可靠的就业渠道和信息平台,帮助务工人员找到安全合法的工作。可以学习永平县 “1+1+1” 模式打造全民就业服务体系,为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和 “供需桥梁”。一方面,打造一个平台,如永平县零工市场,为全县务工群体和用工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提供 “问政策、找工作、供培训、保权益” 四项服务,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便民服务设施,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招工、就业、培训等一揽子就业服务。另一方面,组建一个团队,把零工就业服务纳入公共就业服务重要内容,创新 “1+1+7+9” 模式,完善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同时,开发一个程序,如 “永平县零工市场” 小程序线上服务平台,精准对接服务供需,搭建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平台,为就业人员和用工主体搭建透明、精准的供需平台。此外,巴中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外出务工人员全周期服务保障工作机制也值得借鉴,健全务工人员信息摸排机制,建立信息台账,加强区域联络,掌握务工动态;健全务工人员就业服务机制,强化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推荐和招聘对接,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优质公共服务。
3.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针对弱势群体,普及法律常识,提升他们的防范意识和维权能力。各地应积极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如里水镇、苍南县、邹平市台子镇等地的普法工作要点。一方面,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列入党校和干部学院重点课程,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以党章、准则、条例等为重点,促进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另一方面,突出宪法和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全面开展宪法、民法典 “七进” 活动,开展 “12・4” 国家宪法日和 “宪法宣传周” 系列活动以及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主题宣传和第四个民法典学习月活动。同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普法宣传,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生、安全发展等开展普法宣传,提升企业守法意识和农民工维权意识。此外,加强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基层和行业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弱势群体和特殊对象法治宣传,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其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五、事件影响与呼吁
1.事件影响
1.黑砖窑的存在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疏漏的缩影,关系到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地方政府的监管问题。2024 年发生的黑砖窑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仍有如此黑暗的角落存在。这些黑砖窑不仅严重侵犯了农民工的人身权利,也暴露出了监管的漏洞。农民工们在黑砖窑中遭受暴力与拘禁,人性被无情践踏,他们的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基本的生存权利也受到威胁。
2.黑砖窑事件也反映出社会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方面的不足。被困的工人多为来自偏远地区、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农民工,他们缺乏社会保障和法律意识,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猎物。在黑砖窑中,他们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尊严,甚至失去了生命。这一事件提醒我们,社会需要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对他们的保护和扶持。
3.此外,黑砖窑事件还对地方政府的监管能力提出了挑战。黑砖窑往往隐藏在偏远地区,位置隐蔽,难以被发现。这暴露出监管部门在日常巡查和监督方面存在不足,对这些地区的关注度不够。同时,黑砖窑的存在也可能与地方保护主义有关,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黑砖窑的违法行为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2.呼吁行动
1.分享故事,让更多人知道,用行动发声,督促真相大白,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们应该积极分享黑砖窑事件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一社会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媒体报道、社交网络等渠道,扩大事件的影响力,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加强对黑砖窑的监督和打击力度。政府部门应该强化监管和法律执行力度,对偏远地区的小型工厂、砖窑等高危行业进行全面排查,严厉打击非法用工。同时,完善务工人员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更可靠的就业渠道和信息平台,帮助务工人员找到安全合法的工作。
3.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针对弱势群体,普及法律常识,提升他们的防范意识和维权能力。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让农民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推动者,用行动发声。如果发现可疑的工厂或怪异的事情,应及时举报。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失踪人口信息,为寻找失踪人员提供线索。只有当社会的目光足够强大,这些阴影才会被彻底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