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灭了多少世家大族
他日若逐凌云志,敢笑黄巢无丈夫!
黄巢也是个天命人,任务完成立刻下线。
一、黄巢起义的背景
唐朝末年,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百姓生活困苦。
唐朝末年的政治动荡与社会崩溃是黄巢起义的大背景。这一时期,皇权衰微,宦官专权,自玄宗时期起,宦官就开始参与政治,到了末年,几乎控制了朝政。官员任免往往取决于对宦官的贿赂,而非才能和品德,这种政治腐败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治理能力。
同时,地方割据势力崛起,随着中央政权的衰弱,各地节度使逐渐形成了割据一方的独立王国。他们拥有私兵,控制地方税收,自行其是,中央对他们的控制名存实亡。这些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和混战,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了频繁的民变和农民起义。唐末土地高度集中和封建政府的沉重剥削是农民大起义发生的基本原因。安史之乱以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均田制崩溃后,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府兵制也被募兵制取代,租庸调法改为两税法,但两税法施行不久,又弊病丛生,反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两税法初行时,物重钱轻,以后由于铜钱的铸造额大大减少,钱价日贵、物价日落,人民所纳绢、帛实际等于原来的两三倍。此外,两税税额也在增加,两税之外又有各种苛捐杂税,其中最为害民的是盐税。盐价越来越高,人民买不起盐,严酷的刑罚也禁不住私盐的贩卖,盐贩武装成为唐末农民起义的一个重要部分。
黄巢出身富裕盐商家庭,曾与濮州名盗王仙芝同贩私盐。他成年后曾几次应试进士科,均没有及第。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统治阶层充满不满和愤怒的黄巢,最终走上了起义的道路。
二、黄巢起义的过程
公元 875 年,黄巢响应王仙芝起兵,初期以流动作战为主。王仙芝领导几千民众在长垣揭竿而起,自称 “天补均平大将军” 兼海内诸豪都统,黄巢与子侄黄存、黄揆和外甥林言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在冤句响应王仙芝。两支农民军会合后,攻掠了十余个州,横行山东,穷苦百姓纷纷归附,数月之间,农民军达到数万人。
乾符三年(876 年)七月,农民军在沂州被诸道行营招讨使宋威打败后,转而进军河南,连下阳翟、郏城等八县,唐王朝增强军事力量但仍抵挡不住农民军进攻,汝州失陷,刺史王镣被俘虏,东都震动。唐王朝见农民军气盛,企图诱使义军投降,授给王仙芝左神策押牙兼监察御史的官衔,王仙芝打算接受遭黄巢等将领坚决反对,王黄二人因此分裂。
乾符五年(878 年)二月,唐王朝曾元裕部在黄梅之役中击败王仙芝并将其斩杀。王仙芝余部投靠黄巢,推黄巢为黄王,黄巢自称 “冲天大将军”,改元 “王霸”,分置官属。
为了抵御黄巢军,唐王朝将重兵集结在东都附近和运河全线以及长江北岸西起江陵东抵扬州沿线,农民军避实就虚,向唐军力量薄弱的地区进军。黄巢军南下进军,先后攻克南陵、宣州受挫后转攻润州,后因唐军名将高骈率军驰援润州而主动撤围。八月,义军进攻杭州,唐 “官军解散无人斗”,义军遂克杭州。九月,进趋越州,浙东观察使崔璆弃城逃跑,义军进占越州。后在浙东与唐军交战失利,起义军将领毕师铎降敌,黄巢被迫率主力自越州南撤,“开山七百里”,从浙东进入福建,复两路进军,横扫全闽,主力于同年 12 月会师于福州并攻克福州。
王霸二年(879 年)春,黄巢率义军主力沿海岸继续南进,经潮、循进入广东东北部。但 “是岁自春及夏,其众大疫,死者十三四”,黄巢被迫率部在完成对广州的包围后,转入暂时的困城与休整阶段。同时,为麻痹敌人,致函驻广州的唐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假意求封唐 “天平节度使”。
三、黄巢对世家大族的打击
世家大族自魏晋以来便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黄巢起义的爆发,给这些世家大族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在长安,黄巢对世家大族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他下令起义军对五族七姓进行大规模搜捕和屠杀。京兆杜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等这些历经数百年、根深蒂固且影响力极大的家族,成员无论男女老少,几乎都被杀戮殆尽。
黄巢的屠杀行为并不仅限于长安。在起义军转战各地的过程中,他们也对当地的世家大族进行了打击。一些世家大族的庄园被摧毁,财产被掠夺,家族成员被杀戮或流亡。
据历史记载,黄巢起义军在征战过程中,对世家大族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例如,在攻陷长安后,黄巢更是下令屠戮城内的士族大户,导致无数门阀家族灭门。然而,由于当时的历史记录并不完整,加上后来的政治因素和历史编纂的问题,关于黄巢究竟杀害了多少门阀士族的具体数字已无从考证。
黄巢对世家大族的打击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在唐朝末年,世家大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经过黄巢的打击后,他们的势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许多世家大族在黄巢起义的冲击下损失惨重,甚至一蹶不振。
其次,黄巢灭世家大族的行为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变革。在唐朝末年,世家大族垄断着社会资源,使得社会阶层固化。然而,经过黄巢的打击后,世家大族的势力受到了削弱,这为社会阶层的流动和变革提供了可能。越来越多的庶族地主和寒门子弟得以通过自身的努力登上历史的舞台。
最后,黄巢灭世家大族的行为也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影响。在黄巢起义后,唐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不久之后,唐朝便灭亡了,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个时期,世家大族的势力进一步受到了削弱,而科举制度则逐渐成为了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这为后来的宋朝、明朝和清朝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四、黄巢灭世家大族的影响
黄巢灭世家大族这一行为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首先,极大地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自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他们垄断着社会资源,使得社会阶层固化。然而,黄巢起义军对世家大族进行了严厉打击,无论是在长安对五族七姓的大规模搜捕和屠杀,还是在转战各地过程中对当地世家大族的打击,都让世家大族损失惨重。许多家族成员被杀戮或流亡,庄园被摧毁,财产被掠夺。据一些资料记载,黄巢甚至按着族谱去灭世家大族,清河崔氏等威望极大的家族几乎被灭族。这种打击使得世家大族的势力受到极大削弱,在唐朝末年及之后的历史中,他们再也难以恢复往日的辉煌。
其次,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变革。在世家大族垄断社会资源的时期,寒门子弟很难有出头之日。但黄巢灭世家大族后,这种局面发生了改变。世家大族的衰落为社会阶层的流动提供了可能,越来越多的庶族地主和寒门子弟得以通过自身的努力登上历史舞台。正如一些观点所说,“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门第”,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极大发展,特奏名制度就是对科举落第士子的一种优待制度,为寒门学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最后,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黄巢起义后,唐朝的统治摇摇欲坠,不久便灭亡了,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个时期,世家大族的势力进一步受到削弱,而科举制度逐渐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这一转变为后来的宋朝、明朝和清朝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使得社会更加注重人才的选拔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依靠家族背景。
总之,黄巢灭世家大族的行为虽然充满暴力和血腥,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