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当今的金融借贷领域,违规催收现象屡禁不止,且呈现出愈发严峻的态势,不断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期就有多起典型事件曝光。
2024年10月21日,某新闻平台通过卧底调查,惊人地发现安徽合肥的4家催收公司存在诸多违规行为。这些公司在催收过程中,竟然对债务人采取恐吓、侮辱的手段,甚至肆无忌惮地爆通讯录、骚扰家属及单位等,而其债权方包含马上消金。从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来看,马上消金的累计投诉量已经超过34000条,其中多数投诉涉及暴力催收和诱导消费等严重问题。
同样在2024年11月20日,因近期以催收为源头引发债务人极端社会事件频发,某单位被当地派出所约谈。派出所要求相关催收机构即刻开展自查自纠,着重排查是否存在向欠款人第三方及工作单位发送催收短信等违规行为。这一事件凸显了违规催收可能引发的严重社会后果,已经引起了执法部门的高度重视。
回溯到2024年1月24日,宁波公安更是出动300余名警力,在湖北等地展开大规模行动,一举抓获软暴力催收犯罪嫌疑人119名,捣毁窝点4个。该犯罪团伙采用短信轰炸、电话连呼、人格侮辱等恶劣手段实施犯罪,其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给众多债务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从更宏观的数据层面来看,违规催收的严重性更是一目了然。早在2017年6月至11月期间,涉网络催收的负面舆情信息就多达1万多条,违规催收频次更是高达1000余万次,涉及施害人79万,受害人92万。截至2024年5月11日,黑猫投诉平台上“催收”相关投诉已达70万余条,其中“暴力催收”投诉量超过46万条。这些数据无不警示着我们,违规催收已然成为金融借贷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严重影响着债务人的生活、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什么是违规催收?
违规催收,简单来说,就是在进行债务催收的过程中,催收方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突破了道德伦理的底线,并且不符合相关监管部门所设定的规范要求。
它的本质是对债务人合法权益的一种肆意践踏,是一种破坏正常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不良行为。合法的催收应当是在尊重债务人基本权利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合法且文明的方式,促使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而违规催收则完全背离了这一原则,以各种不正当手段对债务人进行逼迫,给债务人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压力和诸多负面影响。
二、违规催收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首先,债务人在面对违规催收时,往往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诸如恐吓、威胁等手段,会让债务人长期处于恐惧、焦虑的状态,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精神崩溃等极端情况的出现。同时,过度的骚扰也会打乱债务人的正常生活节奏,影响其休息和身体健康。同时,催收方若未经债务人同意,擅自向其亲朋好友、同事、工作单位等第三方透露欠款信息,这无疑会使债务人的隐私暴露无遗,进而导致其在社交圈子中的名誉扫地。债务人可能会因此遭受他人的异样眼光、议论纷纷,甚至失去一些重要的人际关系,对其个人的社会形象和生活造成极大的破坏。
其次,违规催收事件的频繁发生,会让公众对整个金融行业产生不信任感。当人们看到众多债务人遭受不公正的催收待遇时,会对金融机构的信誉产生质疑,进而在选择金融服务时变得更加谨慎,甚至会刻意回避某些金融机构。这无疑会削弱金融行业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阻碍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金融行业本应是一个规范、有序且值得信赖的领域,但违规催收行为却使其蒙上了一层阴影。这种不良行为会让外界认为金融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自律,从而影响金融行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整体形象,不利于其长远的稳定发展。
另外,违规催收往往会激化债务人与催收方之间的矛盾,当债务人不堪其扰,又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解决问题时,可能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如与催收人员发生冲突、甚至产生自残、自杀等悲剧事件,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氛围。同时,为了应对违规催收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调查、调解和处理。这不仅增加了社会治理的直接成本,还可能因为处理不当等原因导致社会舆论的负面评价,进一步加大社会治理的难度和成本。
三、哪些行为属于违规催收?
第一是暴力威胁行为,这是最为恶劣的违规催收行为之一。催收人员可能会直接对债务人使用暴力手段,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等,严重侵犯债务人的人身安全权利。或者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恐吓、威胁债务人及其亲属,声称要对其实施人身伤害、破坏其家庭等,给债务人及其家人带来极大的恐惧和心理压力。
第二是骚扰行为,催收人员会不分昼夜地频繁拨打债务人的电话,严重干扰债务人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即使债务人已经明确表示不方便接听或者正在处理相关事宜,催收人员依然我行我素,持续不断地拨打,让债务人不堪其扰。采用短信轰炸的方式,短时间内向债务人发送大量毫无意义或者带有威胁、侮辱性的短信,使债务人的手机无法正常使用,也无法集中精力处理其他事务。
第三,是泄露隐私行为。催收方擅自将债务人的欠款信息、个人身份信息等透露给其亲朋好友、同事、工作单位等第三方。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债务人的隐私权,还会让债务人在社交圈子中陷入尴尬和难堪的境地,对其名誉造成极大的损害。
也存在虚假陈述与误导行为,催收人员为了迫使债务人尽快还款,可能会故意夸大债务金额,让债务人误以为自己背负了比实际更多的债务。或者编造虚假的法律后果,如声称债务人若不立即还款将会面临牢狱之灾等,通过误导债务人,使其产生恐惧心理,从而达到催收的目的。
第四,在催收过程中,有些催收人员会对债务人进行辱骂、使用侮辱性语言攻击,严重伤害债务人的人格尊严。甚至还会故意捏造虚假事实诽谤债务人,进一步损害其名誉,让债务人在精神上遭受极大的痛苦。
四、如何有效催收不良贷款?
首先,金融机构首先应当制定一套清晰明确、合法合规的催收制度和流程,明确规定催收人员的职责范围、行为规范以及考核标准等。在制度中要强调尊重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催收工作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同时,要加强对催收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法律意识以及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合法的催收手段。
其次,在催收不良贷款时,与债务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至关重要。催收人员应当主动了解债务人还款困难的原因,是因为暂时的经济困境、突发的意外事件还是其他因素。然后根据债务人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还款计划,让债务人能够在其承受范围内逐步履行还款义务。通过这种协商的方式,既能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又能避免给债务人造成过大的压力,从而提高债务人主动还款的意愿。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可以借助一些合法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催收效率和精准度。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债务人的消费习惯、收入水平、信用记录等信息,从而对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准确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出个性化的催收策略,针对不同的债务人采取不同的催收方式。此外,还可以利用智能语音呼叫、短信群发等技术手段,在保证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提高催收的覆盖面和效率。
还有,很多金融机构会选择与第三方催收机构合作来处理不良贷款的催收工作。在选择合作对象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严格筛选具备合法合规催收资质、拥有良好信誉和丰富经验的第三方机构。与选定的第三方机构签订详细明确的合作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要对第三方机构的催收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监管。要求第三方机构定期汇报催收进展情况,金融机构自身也要不定期对其进行抽查,确保其催收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另外,对于那些恶意拖欠、拒不还款的债务人,金融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证据,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并根据法律规定申请强制执行等措施。在运用法律途径时,要确保所提供的证据充分、确凿,并且要遵循法律程序,以法律的强制力来保障债权的实现。
总之,违规催收行为在贷款业务中造成了诸多危害,严重影响了债务人、金融行业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违规催收的各种表现形式,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范催收行为,实现不良贷款的合理、合法催收,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信贷白话自营课程广告
当前政府投融资和银行重点实务
【课程内容】
一、最新政策解读及应对
(一)前三季度经济走势及一揽子增量政策解读
(二)35、47、14、134、151号文;三中全会、政治局会议;招商政策解读
(三)政府、城投及银行工作应对
1.新形势下项目谋划要点
2.弱资质区县投资方向
3.招商引资模式转变
4.银行相关业务开展
(四)一揽子增量政策中的业务机会
二、城投转型及新增融资
(一)政府投融资政策逻辑
1.区分隐性债务和市场化融资
2.区分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
3.区分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
4.做大做强国资国企
5.规划自平衡高质量项目
6.盘活存量资产形成良性循环
(二)35号文之后城投新增融资的审核要求
(三)城投新增融资案例及做法
(四)涉隐平台新增融资分析
(五)城投转型暨产业类国企的打造
(六)城投重组整合案例分析
(七)城投“退名单”分析
三、政府隐性债务识别
1.隐性债务的概念 案例
2.从融资主体甄别隐债 案例
3.交通、市政、土储、保障房项目隐债甄别 案例
4.常见投融资模式的隐债风险 案例
5.存量资产盘活业务中的隐债风险 案例
6.如何甄别公益性项目的隐债?案例
7.如何判断城投是替政府融资?案例
8.有预算为什么也是隐债?案例
9.项目没有融资为什么也可能有隐债?案例
10.财政的注资承诺是否形成隐债? 案例
11.怎样继续向项目提供融资而不形成隐债?案例
12.为什么有的土地出让金返还不构成隐债?案例
13.为什么有的财政补贴不构成隐债?案例
14.为什么财政经常性支出不构成隐债? 案例
15.为什么还款来源为财政资金但不构成隐债?案例
16.怎样继续提供融资而不新增隐债?案例
17.城投贷款向财政支付转让费为什么不构成隐债?案例
18.以租代建不形成隐债的关键?
19.为什么要把有的债务认定为关注类债务?
20.规避隐债的合规方式有哪些?
四、地方债务“一揽子化解”
(一)隐性债务的化解政策及实务操作
(二)城投债务的化解政策及实务操作
(三)银行支持地方化债业务的审批要点
(四)银行置换非标的困境与突破
(五)化债资金的争取
(六)地方债务化解案例
五、存量资产盘活及项目现金流的构造
(一)水利项目存量资产融资案例
(二)公共服务网络盘活融资案例
(三)市政基础设施盘活融资创新案例
(四)保障房资产盘活融资案例
(五)国资委主导的存量盘活案例
(六)财政局主导的存量盘活案例
(七)闲置土地和衰落街区盘活案例
(八)基础设施REITs案例
(九)存量盘活中银行的业务机遇
(十)如何为项目构建现金流?
六、PPP新机制、特许经营、资源有偿使用与当前热点业务
(一)特许经营的本质,为什么这些项目不适合特许经营?
(二)使用者付费新理念、市政管网项目融资案例
(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是否只能特许经营?
(四)不设特许经营权,政府如何获得收入?
(五)国企如何参与特许经营项目?
(六)除了特许经营权,还有哪些盘活存量的方式?
(七)除外特许经营,国企如何参与盘活存量?
(八)盘活存量与特许经营、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的区别与联系
(九)片区项目是否适合特许经营?
(十)哪种情况下应采取特许经营?
(十一)政府把项目交给国企有哪些合规做法?
(十二)固定资产项目的土地征迁费用该谁出?
七、医院学校暨事业单位融资
(一)医院学校融资监管政策
(二)医院基建融资的路径选择
(三)“建办分离”“以租代建”模式分析
(四)学校与医院融资异同分析
(五)职业院校基建融资
(六)特殊事业单位融资
八、土地和片区开发重点问题解读
(一)土地一级开发融资探讨
(二)公益项目与经营项目捆绑实施要点
(三)片区项目投融资模式合理搭建
(四) 财政资金如何合规补贴基建项目
(五)如何合理利用财政资金补充银行还款来源
【课程特点】针对热点难点问题,以案例展开,讲干货、解决实际问题。共包含60个案例。基础知识不再专门讲解,而是包含在案例中讲解,以集中时间把案例讲深讲透并增加现场交流时间。本课程欢迎带着问题参加,欢迎报名的同时提交需要咨询的问题及项目简况资料。所有报名参会人员,自正式报名之日起,均邀请进入同学群(微信),可先行向薄著老师提问,课程结束后,继续在群内与老师交流。课前一天下午将召开小型闭门研讨会,了解需求深入交流,参会在10人以上的单位及手头有项目资料的单位可报名参加。
【主讲人介绍】本次课程全部由薄著老师主讲。薄著老师系国家发改委特许经营法立法专家组成员,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第一届董事会投资审核委员会委员,国际信贷分析师协会标准委员会委员,全国银行审批人论坛创始召集人,全行联智库首席专家,曾任某国有大型银行总行授信评审委员会委员17年。薄著老师从基层干起,具有30年银行经营和管理经验,被誉为业务干部中最懂政策的,政策领导中最懂业务的,是国内知名的政信金融专家。薄著老师还担任多家央企建企、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的顾问,其视野广阔,政策水平高,实操案例多,课程具有很高的前瞻性和实操价值,讲课极具吸引力和启发性,深受好评。薄著老师写过大量政府投融资和政信、信贷文章,他的微信公众号“信贷白话”在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
【邀请对象】本次讲座研修适合地方政府党政领导、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城投、融资平台高管,银行行长精英参加,尤其适合政府相关部门、城投、与银行等金融单位相约共同出席,政企金三方形成共识,戮力同心落地项目。
诚邀贵单位派员参加!
刘老师
17710036186
以下课程暂未安排线下公开课计划,欢迎咨询,也可邀请老师内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