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春的成名史与如何评价李少春

文摘   曲艺   2024-11-21 13:49   天津  

纵观李少春的成名史,无非是这个途径:

第一:大力的宣传,开创了包装的先例。他在初次进京时,又是搭彩楼,又是欢迎队伍的,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晚生来说,很不正常。并且除李少春外,再没有任何一个艺人如此隆重的欢迎。每到一地,首要拜访的就是各发行量大、影响力大的记者编辑和文化名人,其目的不单是联络感情吧?

第二:借助拜师余叔岩的名气。李少春随父在上海打拼时,并没有什么名气,也只是一个一般的童伶,在诸多名人的帮助下,说服了不收徒的余叔岩,而拜其门下,之后余叔岩才收了比李少春学艺更早的孟小冬。当时杨小楼要是健在,肯定也会拜在杨氏门下镀金的。尽管没跟余叔岩学多少东西,但可以打着“余叔岩亲传弟子”的名义了。

第三:傍大款拜了很多干爹。李少春拜过不少的干爹,都是有头有脸、有权有势的人物,这也是傍大款吧?在沦陷时期,那些汉奸干爹们对他确实帮助不少,以至于抗战胜利后,没有了干爹帮忙,再加上自己不争气,一落千丈。

第四:与李万春的明争暗斗。李万春自童伶时代即为头牌地位,资历甚深,李少春比他晚出道十年,他与李万春树党斗争,对他也是有了极大的反宣传效力,无形中把他的地位提起来了。

第五,投机。从出道开始,就有投机心里,虽然在沦陷区,为敌伪政权演一些义务戏、献金戏之类的无可非议,毕竟得为生存,但是重新折返长春为关东军演出献金义务戏,并发表亲日言论,这就很不应该了,抗战胜利后,又积极编演抗战剧,并开始尝试了新戏的改革,为后来参加样板戏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又“放下猴子演好汉”成为进步艺人,三个不同时期,思想转变的是非常快的。

不管怎么说,李少春还是有一定的艺术功底的,他的一些武戏,虽不能算出类拔萃,还可以算是名列前茅的。他的《打金砖》有独到的成绩,他的《大雪飘》也是很经典的唱段,他对现代戏的创新更是有卓越的成就,这都是不可抹杀的。

现在的人们盲目的追星,对一些演员的评价,也总会走极端。我喜欢的,就一切都是好的,容不得别人说不好的;我不喜欢的,就一切是坏的,也容不得别人说好的。

其实每个演员都是人而不是神,他们不过是比我们有点名气罢了,没必要弄得至高无尚的崇拜。在他们为人处事的各个方面,都具备了凡人的优缺点,艺术上亦是如此。虽然艺术见解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成分在里面,盲目崇拜也是大有人在。


比如把李少春吹为“神仙”者,就迷信他的“大雪飘”,迷恋他帅气的外表,听信那些迎合社会且有投机心理人的吹捧,个人崇拜就使很多人失去了理智,迷信他一切都是美好的,而对他们认为不好的历史,就以各种借口全盘否定。

如何正确评价一个演员,或者确切说如果正确评价李少春?整理历史资料多了,也就有了许多感触,觉得李少春确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但他也是一个凡人,没有美化的那么神奇,他和普通人一样有优缺点,家庭环境、左膀右臂等对他影响很大,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分析评价他。

少年时代的李少春


首先,小达子为了培养他,下了很大功夫,他从幼年开始练功就很刻苦,这都是严格家教逼出来的。他从小就跟着小达子在南方跑码头,也参加演出一些海派戏的演出,虽然李桂春请了陈秀华教他余派戏,请丁永利教武生戏,也都是按照京朝的传统路数传授,但耳濡目染在他幼小的身心上,也会留下许多海派烙印,所以小达子要把他送回北方深造。

李少春进京前孟小冬早已跟余大贤学戏,就是因为余氏没应允,所以孟小冬一直没有拜师。李桂春托关系找路子,使余叔岩应允了收徒李少春,之后孟小冬也得以拜师余叔岩。

起初余叔岩对李少春还是挺器重的,又是带病到剧场看戏考察,又亲临把场。如果李少春能借机谦虚谨慎地潜心跟余大贤学东西,他会很了不得的。可惜忙于奔波,忙于与李万春的勾心斗角,结果给荒废了。师徒关系也因是否演猴戏武戏等原因闹的很紧张,所以经余叔岩传授的《战太平》《定军山》就非常好,而跟陈秀华学的,并没经余叔岩打磨的余派戏,相对而言就没有孟小冬考究。

上:马连良《假金牌》谭富英《战太平》

下:李万春《吕布》李盛斌《两将军》

其二、他生长环境不是很好,小达子好赌,从南方回到天津后就谢绝舞台,专心培养打造李少春。李少春一举成名后,家里的开销都要指望他,所以他整天奔波也是无可奈何。

在竞争激烈的年代,文戏有马连良、谭富英,武戏有李万春、李盛斌等人,这些早已成名的人在当时都是文武戏兼演,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李少春如要想在北京站住脚,就得需要很好的包装,他是同时代艺人中,唯一懂得如何包装并被包装成功的人。

需要特别解释一下这句话,不是李少春不够好,而是他要想在这些早已红遍大江南北的艺人中快速蹿红,只有包装是最快的捷径,所以小达子要绞尽脑汁让李少春拜上余叔岩,在宣传上也是下了大本钱,同时也在和李万春的明争暗斗上下了不少功夫。


第三、本来李少春跟侯玉兰情投意合的一对,如果俩人结合了,可能会很美满,也不至于有那么的风流韵事。但是事与愿违,本来一桩很美满的婚姻,被小达子给拆散了。而李少春对这桩包办婚姻并不满意。虽然没有走他大姐为婚姻自由而自尽的路子,但也使他由此沉沦了。

他有两个军师,是他的左膀右臂,刚出道时就围着他转,帮他不少忙,也使他在沉沦消极时沾染了不少不良习气。有其父的教诲,再有军师的辅佐,潜移默化地使他也学会了审时度势,总能抓住时代的脉搏。

其四、抗战胜后接着就是内战,大趋势下经济萧条是一方面。因为生活不检点而使他的嗓子出现问题,1947年开始他走入低谷,为了谋求新出路,开始对传统戏进行改革尝试,这些尝试或许是巧合,为后来现代戏的改革奠定基础。他对京剧现代戏(样板戏)的改革有着卓越的贡献。



第五、他的《打金砖》相当不错,是家传的东西。这个戏最早是秦腔老戏,小达子加工成连台本戏。李少春后来又将《二十八宿归天》部分加工整理,将传统戏《上天台》加工联演,唱念做俱佳,颇受欢迎。

还有一出《林冲雪夜除歼记》,就是著名的《野猪林》,原为杨小楼郝寿臣的经典之作,留有唱片。杨小楼之后,李万春有全部的《林冲》,其中《夜奔》曾拍摄电影,当时联华影业也拍摄了《雪夜除歼记》,同时还有话剧《林冲》及延安平剧院编排的《逼上梁山》等。基本都是林冲被高俅所害,投奔梁山的故事,在当时很火。

李少春在1948年时才正式排演《野猪林》,最初山神庙一场,只是唱昆腔,后来拍电影时才又重新加工,增加了大雪飘一段经典的唱。李少春舞台版的有音配像,个人觉得一般,也很少见人吹嘘。大伙推崇的只是电影调音版《野猪林》中的大雪飘,这段唱腔也吸取了当时豫剧很流行的“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绵”旋律,加上很有渲染力的前奏音乐烘托气氛,把人物带入到场景中,成为经典。

通过更深的资料挖掘和分析,我认为李少春也是时代造就的优秀艺人,有问题有不良风气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他也是凡人,但这些很正常的事,那些吹嘘其“神仙”的人却对此难以接受。忽然觉得现在没有明白人告诉你哪儿不对了,人们也接受不了不同意见,不同看法了,是京剧面临的最大危机。

李少春帅气有才华,有头脑善投机,不是很健谈,但很有个性;艺术上没有孟小冬继承全面,但也不是花而不实;够不上大师级别,也称不上“李派”,他是余派的忠实继承者,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他对样板戏有特殊贡献。











李少春帅气外表加上“大雪飘”让他成为很多人崇拜的偶像,他是中国京剧向现代戏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他的光环笼罩下,无形也成为投机者的标杆,成为这些投机者们借尸还魂的一个傀儡。人们看见或听见李少春三个字,就赶紧站队表态;那些盲目的投机者们光想着听好的,不敢承认历史,也怕被别人戳破自己美好的梦境,整天就活在李少春信息茧房里。所以他们对李少春的负面消息,总能表现出极度不适与反感,而对他反感的人,又表现出极度的憎恨与仇恨。

其实我也想整理出很多正能量的资料信息,总不能为迎合一些人的变态心理去编造历史吧?历史就是历史,谁也篡改不了。


延伸阅读

如何评价李少春?

大瓜系列

寻找李少春的瓜有多大

寻找李少春 调戏交际花

寻找李少春 满华亲善之举

寻找李少春 搅女人健将

寻找李少春气煞余大贤

历史轨迹

寻找李少春(01)进京发展

寻找李少春(02)拜师求名

寻找李少春(03)暗中较量

寻找李少春(04)郎舅之争(上)

寻找李少春(04)郎舅之争(中)

寻找李少春(04)郎舅之争(下)

寻找李少春(05)少春完了

寻找李少春(06)祝贺义演

寻找李少春(07)少春大瓜(上)

寻找李少春(07)少春大瓜(下)

寻找李少春(08)模范武松

寻找李少春(09)寰球第一

寻找李少春(10)南北猴戏(上)

寻找李少春(10)南北猴戏(中)

寻找李少春(10)南北猴戏(下)

寻找李少春(11)鸳鸯乱点

寻找李少春(12)沪上对垒

寻找李少春(13)狗名狗姓

寻找李少春(14)同居前后

寻找李少春(15)桃色老生

寻找李少春(16)惨淡南行(1)

寻找李少春(16)惨淡南行(2)

寻找李少春(17)跌落高峰(1)

编外篇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规规矩矩唱武生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泛谈应放弃猴戏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李少春完了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李少春的精神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互助的使命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李少春的出路(上)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李少春的出路(下)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雄谈李少春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雄谈李少春(续)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李少春名成艺止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李少春且慢得意

玲珑戏曲艺术
在尘封的史料,泛黄的故纸中寻真历史,以独特的视角,讲述梨园往事,把高质量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