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揭批刘桂娟的一点看法

文摘   2024-12-04 08:54   天津  

只粗略的看了一眼这篇揭批刘桂娟的文章,确实她有些不当言论该批判,但没必要胡扯乱扯。比如这扯什么打断腿赶出师门,程先生在世也未必会这么做,梨园行哪来的这规矩?某前辈艺人的弟子里,还有汉奸了,也没听说开除过谁。


请正视历史好吗?当年在沦陷区的艺人也要生存,不能像今天这样吃饱了没事可以闲逛,那时每天得为生计奔波,况且他们并没有自主权,也会有些我们今天认为不应该做的事,站在历史角度去看的话,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能站在和平角度去评说历史,更不能要求谁都是梅兰芳那样。不错,程先生是在42年底因拒绝演义务戏,由上海返京后,被特务欺负才隐居的。除此之外程先生也有不为人知的很多事,也不便多提,自己去翻历史文献看历史去,或者买本《程砚秋舞台艺术年谱》查阅一下,都有最真实的记录。


民国时期的李少春,已经离开长春到沈阳演出,沈阳期满后又主动回到长春,为给关东军演献金义务戏,并发表亲日言论。这是其他名艺人没有过的事情,就因为颜值好,大雪飘唱的妙,而被一些人追捧登上神坛,谁又义愤填膺了?如果按照现在标准去衡量,那很多老先生都应该被封杀。


因有人语文阅读差,特补一句:以下引申说:其实艺术是艺术,品行是品行,不要混为一谈,戏好德不行,大有人在,德好戏不行的更是不胜枚举,德艺双馨不过就是个名词。就艺术而言,刘桂娟还算是不错的,说她“欺师灭祖”就用词不当了。不是一个人有错误了,什么就都是错的了,恨不得踏上亿万之脚才痛快。有些人,特别是受过她恩泽的人,这些天为了流量都赶紧跳出来说三道四,有意思吗?

有朋友说,这时候尽量少说话吧,免得挨骂,我倒是觉得不管大家怎么看,我还是想说这些话。我对谁都一样,喜欢就多看看,不喜欢就不看。我也不算刘桂娟的粉丝,也没受过她的恩泽,更无意替她辩护什么,我只是以一种冷静态度就事论事,对她过去的一些言论我也有看法,自己惹的事,谁也替代不了,大家追责也不为过。我认为她有错误和过失的地方,完全可以拿出来批判,更可以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反映,没必要有的没的都往一起扯,不要搞的这么紧张,谁还没有过错呢?

她曾经展示过点翠头面,炫耀是她的不对,但点翠是自汉代兴起的传统工艺,不是现在才有的,难道以前老工艺的旧物件,放到今天讲环保,讲保护动物的时代,就都要拿来批判吗?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历史的人和事,用今天的思维去判断曾经的对错。

在微博发出这篇文字之后,着实地领略了革命小将们的战斗力,他们都不能静下心来认真读明白文章的内容。很多人似乎语文功底很薄,根本读不懂,也不想读懂,只会跟风,或断章取义或选择他们认为的敏感字眼,甚至借题发挥、混淆概念,偷梁换柱的能力很强,都懒得反复解释了。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喜欢与不喜欢,我们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都顺从我的喜恶。喜欢刘桂娟和不喜欢刘桂娟的人,都有各自的理由和看法,都有发表各自见解的权力,没必要非得盛气凌人地指责对方,只是立场和见解不同而已。我们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理性看待问题为好。

玲珑戏曲艺术
在尘封的史料,泛黄的故纸中寻真历史,以独特的视角,讲述梨园往事,把高质量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