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应赵炜先生邀请为《宋德珠舞台艺术年谱》写序,一直也是忙于各种事务而耽搁了,直到2022年末才写了初稿,又做了几次的修改,总算是交差了。
这些年通过与赵先生交流,真是实实在在的受益颇多,也学习整理了一些文献资料,感触也是蛮多的。
初中时,图书馆的管理员是龚望先生的公子,他很喜欢我,教了我许多整理资料的方式方法,一直也没有用上。没想到与赵先生学习后,竟然也把当年所学的发挥出来了。
真的很敬佩赵炜先生的毅力与能力,以己之力,十年心血,竟然整理出那么多部年谱,并且每一部都堪称经典,弥补了我国京剧史料的基础文献整理的空白,是研究历史名人,京剧发展史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
这篇序言曾发表在芷斋随笔公众号上,现全文转发如下:
欣闻赵炜先生整理的《宋德珠舞台艺术年谱》文稿付梓,心中甚是高兴。至此,由赵炜、毛兰夫妇编辑的“四小名旦舞台艺术年谱”系列全部完成,这可真是一部梨园史料巨著。这套《年谱》不但是中国近代京剧发展的一个缩影,也见证了京剧艺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辉煌历史,更是研究京剧发展史的一笔宝贵财富。
我最早翻阅这套厚厚的年谱时,很多历史事件仿佛跃然眼前,似乎我们又置身于那个辉煌的时代。同时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也纠正了一些误传、谣传的历史错误。
仔细地一页页读着,很难想象这么厚厚的一部年谱,他们竟是花费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整理完成的。想起他们曾经经历的那些日日夜夜,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意。这不是一部简简单单的年谱,我们能看到的不仅是如此详实的历史文献,更是饱含了他们多年来的心血与汗水。
我与赵炜相识很早,最早知道他俩整理这些资料的时候,大约还是在十多年前。作为毛世来先生的后人,他们一直利用各种机会,跑遍各大城市,顺着毛世来先生的演出活动轨迹,查询各种老报纸、老杂志,记录下第一手资料。那时不像现在,有文献平台开放可以查阅,他们有时在图书馆一泡就是好几天,翻阅各种资料,或拍摄扫描,或用笔记录下点点滴滴。单是笔记,就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好几大本。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和辛苦,才积累了大批详实的史料,为后来的文献编辑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受他们的启发,我近年来也在做一些文献资料的整理工作,深知这里的辛苦。我们经常会探讨一些研究感受与经验,通过交流使我感受到——对于戏曲类文献资料的梳理,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首先要懂戏,不仅要明白戏情戏理,更要懂得梨园的相关“规矩”与约定俗成的特殊规律;
其次要能够去芜存菁,不仅要善于甄别文献中的有效信息,还要能从中能筛选有价值的文献资讯。这就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行;
再次,不能有私心,不管喜欢谁,还是厌恶谁,都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带入到整理的文献中去,还原历史需要的是一个平常心态;
最后就是要有耐心,从众多的文献中去汇总成文稿可不是很不容易的事,这其中最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了。
这几点赵老师他俩都具备,最关键的是他们心态好,整理过程中,不是光捡好的,更没有去刻意美化什么,而是耐心地考证,如实地记录真实的历史,这是最难能可贵的。而我们现在“学界”很缺少这种严谨治学的精神,他们无形中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记得有次我在整理李少春与李万春的“郎舅之争”,初稿我请赵老师帮我看看,他给我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当时哈尔滨应该是大雨,他让我再核实一下演出情况。本来《滨江日报》大幅广告登载了李万春、李少春当天分别演出的剧目,次日又报道了演出的盛况,按说没有问题了,我就没有用心去查。谁料他帮我查询到当日报纸同时报道了哈尔滨暴雨情况,又帮我在其他报道中找到当日因暴雨暂停演出的消息。我连忙纠正了文章中的错误,这件事也深深触动了我,并由衷地感受到敏锐的思维和严谨的态度的重要性。
赵老师他俩经常会来天津,平时我们也多有交流,商讨一些整理文献时遇到的问题,从中我也增长了不少知识。他们通过研究揣摩,摸索了一套年谱整理的新方式。这种整理方式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年谱》按年份、日期和剧目、剧场纵横交叉的梳理方式,几乎涵盖了每个演员的演出和活动轨迹。更是以独特的表格来记录演出情况,并适当择取了当时演出时的一些宣传和戏评,让读者更直观,更一目了然地了解当时的演出情况。可以说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就单单这些,没有点耐心和毅力是很难完成的。
合上书的时候我在沉思,很多人在做学问时,即使去翻一些文献资料,也大多走马观花,断章取义不在少数,更多的是“想当然”的猜测。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历史误传,我们该如何利用好开放的资源,去挖掘一些基础性文献,进而指导我们的研究呢?相信这部《宋德珠舞台艺术年谱》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四小名旦系列年谱”的相关文献资源,也能够让我们详实地了解到“半部京剧发展史”的艺苑钩沉。
刘鸿麟
2022年10月16日
名伶年谱系列推荐
名伶年谱是由赵炜先生用十余年时间,跑遍全国各主要城市图书馆搜集文献资料,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梳理,精心编排的一套系列丛书。
该系列丛书中,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演出广告,还有很多精彩的照片,很多史料都是首次面世。这套丛书不仅是对名伶舞台艺术的总结,也纠正了很多误传的错误信息,更是研究中国京剧发展史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文献资料。
目前已整理完成梅兰芳、程砚秋、毛世来、李世芳、张君秋、宋德珠、陈永玲、李多奎、马连良(补遗)等人的年谱,尚小云、荀慧生、筱翠花等人的年谱正在积极筹备整理中,敬请期待。
本套系列丛书为内部交流稿。
预定请联系作者
约定俗成的四大名旦系列
约定俗成的四小名旦系列
其他系列